天天看點

氣得罵人的書記

作者:官知

要說這個假期,哪個地方最出圈,恐怕就要數河南的南陽了。

近日,河南南陽舉行音樂節,原本是一件人氣、财氣、名氣三收的一件大事,然而卻因為一些人的不當之舉,直接将“音樂節”變成了“音樂劫”。

氣得罵人的書記

要知道,為了這個音樂節,當地可謂是沒少下功夫。畢竟,今年的經濟形勢異常嚴峻,固定資産投資、招商引資等等硬性名額較往年下降不少。每一個地方的上司,都希望能夠像淄博那樣,“異軍突起”,靠着自己的厚積薄發,收獲一大片好評口碑和财政收入。

而迷笛音樂節作為一個年輕人的“音樂盛會”,幾十萬人的年輕人湧入,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憑借着年輕人在自媒體中的統治地位,還可以給自己積累下不少的好口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正可謂是“潑天的富貴”,關鍵是就看能不能接住了!

而當地的上司,對于此次活動也非常重視,這從多名上司與其的頻繁互動,就能看到此次活動的在當地的重要性。

早在5月17日,卧龍區的當地上司就會見了迷笛音樂學校的相關負責人,商談雙方合作事宜。8月6日,更有網友爆料,卧龍區上司跟迷笛的創始人在當地某飯店互動,洽談相關合作事宜。

氣得罵人的書記

8月16日,南陽市卧龍區與迷笛集團舉行了全産業戰略合作協定簽訂儀式,終于官宣了音樂節的舉辦時間,确定了9月29日至10月2日在南陽舉辦音樂節。

此後,當地為了籌備好這次活動,從市上司,到鄉鎮、街道的各級幹部都調動了起來。主要上司還親自帶頭。

9月14日,市委主要上司輕車簡從,暗訪計程車、高鐵、機場等場所,對存在的問題連夜召開音樂節的現場辦公會,明确“不漲價”“不欺客”“不耍橫”,并且部署了專項整治行動。

氣得罵人的書記

9月25日,主要上司繼續到現場調研督導,實地察看演出現場,要求做好服務工作,當好東道主、樹立好形象。

9月29日,在音樂節開幕時,市委、市政府的兩名主要上司更是到火車站,親自歡迎樂迷朋友,并且作為志願者為樂迷朋友送上紀念品。

就連在音樂節舉辦期間,當地主要上司更是親自調研了音樂節的公交接駁站、志願者服務崗、并且慰問了堅守在一線的從業人員。在此後的會議中,更是明确指出,“迷笛音樂節為南陽揚名、出圈、出彩,發展文旅文創産業提供了機遇”,并且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保障工作,確定安全、順暢、有序圓滿”,“讓樂隊、樂迷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與此同時,很多當地的網友也表示,此次音樂節是“讓南陽出圈的最佳時機”,要用這次音樂節,讓大家記住南陽。

氣得罵人的書記

然而,當地部門幾個月的心血,就在活動要圓滿結束時,被一些“老鼠屎”給攪黃了。幾個月的努力,幾乎是付之東流。當地的各級上司,想到了一千種出名、出圈的方式,實在是沒想到,這個城市會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出名。

一些當地的網友表示,想到了音樂節上的各種情況,怕天氣不好,怕服務跟不上,怕酒店漲價,結果就是沒想到會出現“小偷”。

氣得罵人的書記

雖然,當地各級部門迅速行動,該抓的抓,該拘的拘,該通報的通報,但是還是難以挽回城市的負面影響,一波又一波的地域黑此起彼伏,一波又一波的勸退之聲屢說不止。

氣得罵人的書記

更有甚者,一些人将此次事件,與“井蓋”聯系到一起,“典韋的雙戟就是在南陽丢的”,“劉備來還得讓關羽、張飛站在門口守着東西”。很多網友表示,不敢再去南陽了。

氣得罵人的書記

當地有關部門,。費了好大的勁招來鳳凰,結果鳳凰變成了雞,任誰都會生氣!甚至一些網友開玩笑說,當地的書記氣得直罵人。即使是在明年,不管當地把音樂節搞得有多好,很多人隻會記住哄搶、偷盜的相關新聞。

氣得罵人的書記

有人說,這是因為基層的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也有人說,這是基層治理缺乏精細化、細緻化管理的表現。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窮。

2022年,南陽市的GDP達到了4555.4億元,在全國來說,算是中等水準了。但是,南陽市共有961.5萬人,平均下來人均GDP僅有4.73萬元,相比較于全國人均GDP的8.57萬元來說差距甚遠。

很多人說,如果相同的場景,放在江浙滬、廣東福建這些地方,肯定不會出現同樣的事情。畢竟,經濟的發展,讓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口袋裡有了錢,就沒有這些壞毛病了。

就比如說淄博,2021年人均GDP就已經達到了8.92萬元,可以說是南陽的兩倍之多。

如果經濟得不到好的發展,人們口袋裡沒錢,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民風改變的過程,也就是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

都說十年磨一劍。也希望當地上司,能夠放下包袱,以此為戒,用“迷笛在南陽紮根的十年”,換取“讓南陽重新發展的十年”。

十年之後,再見南陽,一定是一個政通人和、民風淳樸、團結一緻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