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作者:草根練劍

資訊轉至;文博山西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面壁觀相,

自在暢遊。

在現實世界裡與古人對話,

于千年古壁中探尋。

說起古代壁畫藝術,

經常關注文博山西的朋友,

應該都知道一個人:

王岩松。

他是山西汾陽演武人,

江蘇理工學院教授、傳統壁畫研究所所長,

長期從事古代壁畫研究,

苦心孤詣,

帶領團隊尋找“失落”海外的中國古代壁畫,

用有溫度的“技藝”檢索“曆史記憶”,

讓它們以另一種方式,

獲得生命并“歸來”,

在全國舉辦的壁畫再現巡回展。

在國内六個城市巡回展覽,

所過之處,

處處轟動。

現在,

他又以另一種“觀·相”的方式,

繼續進行着文化傳承的探索。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展覽現場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展覽現場

近日,

觀·相——王岩松繪畫作品展

在江蘇宜興大覺寺美術館拉開帷幕。

此次展覽彙集了

王岩松近年來關于古壁畫的多個類型力作,

既有助于公衆深刻領略

古壁畫資源存續現狀、動人神韻,

也反映了他多年如一日的心路曆程。

本次展覽,

一共分為四個部分:

傳移模寫 海外遺珍

會心不遠 閑情偶寄

當中既有臨摹複制作品、水墨獨幕喜劇,

還有流失海外壁畫複制作品、

古代壁畫化生作品。

在開幕式上王岩松說:

“傳統文化,

丹青之彩是我們藝術涵養的源源之泉。

對于傳統,心懷敬畏,

我的本業是傳統壁畫研究和教學,

因為工作的原因,

需要二者兼顧,

既要紮根在傳統土壤,

又要在此基礎上找到新的亮點,

在千古壁畫間探尋、生發,

因而形成了現在的繪畫樣貌。”

展覽曆時近4個月,

将持續至2024年1月24日。

開幕儀式現場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開幕式現場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中國蘇轼研究學會副秘書長、

常州市蘇東坡研究會會長趙世平先生緻辭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本次展覽作者王岩松先生緻答謝辭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佛光祖庭大覺寺頭單監院妙笙法師緻辭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剪彩儀式

展覽現場

1

傳移模寫

模寫之于壁畫,一是學習的手段,二是流傳的方式,用以錘煉技藝和友善傳承。

挖掘傳統寶藏,以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悉心找回先人的情感、韻味、技藝等蛛絲馬迹般的資訊,重制時間的滄桑,複刻出曆史與藝術偶然重疊的精彩,展現出傳統材料和技藝的當代表現功能。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諸佛圖 80×70CM 泥地 2023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菩薩 189×74CM 泥地 2020

2

海外遺珍

對于流失海外國人難得一見的珍貴壁畫,以原材料、原工藝、原尺寸進行再現性模寫,反映一段不平凡的曆史,讓它們以另一種方式獲得生命并“回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3

會心不遠

“會心處,不必在遠。”丹青之彩成為藝術涵養的源源之泉。長期根植于厚土之中,默默在千古壁畫間探尋,生發出似曾相識又妙趣别樣的新作。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祇園大會圖(共15幅)之二

96×180CM 紙本 2023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諸佛圖 80×70CM 紙本 2023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龍門印象 92×60CM 紙本 2021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無盡青山 21×73CM 紙本 2020

4

閑情偶寄

水墨畫是王岩松繁複壁畫模寫與研究工作的餘事,興之所至,信筆出之。在脫塵境界的簡遠筆墨開示中,點線交織,筆簡意足,清脫純淨,富有禅機,尋求自然與心性的合一。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望月 61×33CM 卷軸紙本 2017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春在枝頭已十分 61×33CM 紙本 2017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江風吹上 7×34CM 紙本 2023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淺水橫斜疏影 7×70CM 紙本 2022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青雲(22X35)紙本 2023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青雲(22X30)紙本 2023

策展人語

——于 量

癸卯白露於中國藝術研究院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評論家語

——山西學者 介子平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台灣 朱文海 博士

藝術家簡介

又見岩松風骨!這一次,他在佛光祖庭“觀·相”

王岩松,1963年生,山西大學學士,北京大學碩士,中央美術學院進階通路學者。現為江蘇理工學院教授、傳統壁畫研究所所長,中國壁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學院壁畫創新與應用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台灣藝術大學客座教授。長期從事古代壁畫研究,為多家博物館和寺院創作壁畫,主持有國家藝術基金和江蘇省藝術基金項目。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美術展覽,被衆多專業機構和私人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