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歐班列,鋪就共同繁榮發展之路

作者:海峽網絡

2023-10-07 07: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連結已複制

字型:小大

中歐班列,鋪就共同繁榮發展之路

9月19日,X8059次中歐班列從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發出,經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口岸前往歐洲。圖為從業人員正在檢查車廂與集裝箱的安全狀态。本報記者 何嘉豪攝

中歐班列,鋪就共同繁榮發展之路

波蘭東部邊境的馬拉舍維奇站是中歐班列的重要樞紐。圖為8月29日,在馬拉舍維奇鐵路貨運場站,勞工正在進行集裝箱吊裝作業。本報記者 劉仲華攝

中歐班列,鋪就共同繁榮發展之路

依托天津港的區位優勢,海鐵聯運成為天津中歐班列的特色。圖為9月18日,天津港集裝箱岸橋作業現場。本報記者 何嘉豪攝

中歐班列,鋪就共同繁榮發展之路

在2023年慕尼黑國際物流博覽會上,從業人員在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展台前向國外客戶介紹廣州國際港中歐班列站點設施。本報記者 李 強攝

2011年3月,由中國重慶駛向德國杜伊斯堡的首條中歐班列線路中歐班列(渝新歐)開行。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7.7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217個城市,運送貨物731萬标箱,貨值超3400億美元。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歐班列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經貿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國際産業鍊供應鍊穩定,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日夜不息,馳騁萬裡。經過10餘年的探索發展,中歐班列已步入高品質發展軌道,成為便利快捷、安全穩定、綠色經濟的新型國際運輸組織方式。中歐班列促進了亞歐大陸合作共赢,為波蘭、德國、哈薩克斯坦等國的重要過境點和貨物集散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波蘭——

共享中歐班列帶來的發展機遇

波蘭是中歐班列進入歐盟的重要門戶。據統計,約90%的中歐班列過境或抵達波蘭。

從波蘭首都華沙向西,車行不到50公裡便來到小城日拉爾杜夫,占地10.5萬平方米的TCL公司波蘭工廠就建在這裡,這是TCL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設的最大工廠之一,也是其全球供應鍊中的重要一環。

明亮寬敞的工廠中的房間内,9類型号的電視機零部件在6條生産線上傳送。從模組到整機組裝,生産一台電視機隻需4秒。從2004年收購當地工廠至今,TCL波蘭工廠電視機年産量已從10萬台增長至360萬台。

“這些産品3天内就可運達歐洲其他國家。”TCL波蘭工廠總經理托馬斯·奧蘭德告訴記者。

快速高效的中歐班列為企業帶來了商機,TCL波蘭工廠業務發展迅速。中歐班列助力企業更好地為歐洲市場提供優質産品,為暢通産業鍊供應鍊提供了巨大幫助。

“中歐班列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從中國向波蘭運送的原材料不到兩周便能進入工廠中的房間投入生産,工廠運作效率不斷提速。”TCL波蘭工廠質控經理劉凱介紹。

鐵路、公路和海上運輸網絡互相交織,來自亞洲的貨物向歐洲腹地城市不斷輸送。從華沙一路向西,羅茲、斯武比采等波蘭城市,借助中歐班列實作了向新興物流樞紐城市的轉變。

中歐班列與跨境電商平台、物流平台等融合發展,培育出了新的産業叢集。在波蘭靠近德國的邊境小城斯武比采,依托中歐班列,MBB物流公司海外倉近年來不斷擴大,目前自建倉庫已達5萬餘平方米。

全自動化的包裝流水線、高度智能化的揀貨程式……走進MBB物流公司最新投運的智能倉,從中國引進的物流機器人正在有條不紊工作着;在貨品倉庫,琳琅滿目的商品顯示出中波、中歐貿易的活力。從家居用品、機械零件,到電動滑闆車、掃地機器人等高附加值電子産品,中國制造的優質産品一應俱全。十幾萬個庫存量機關中,商品總數超過500萬件——它們來自近300家中國電商夥伴,背後更聯系着數千家中國制造企業。

波蘭熱平市位于中歐班列線路上。緊鄰該市的蘇萊欽縣縣長托馬什·雅斯庫瓦說:“我們渴望共享中歐班列帶來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密切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對我們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

德國——

促進中德兩國企業互利共赢

每天清晨,德國DBO貨運公司的營運主管杜米特魯·索艾塔都會早早來到位于杜伊斯堡港的辦公室。作為中歐班列的海外營運商,等待他接發的郵件和電話不計其數:

“客戶你好,火車将于本周六發車,請務必在周五前将集裝箱運抵貨運場站,并準備好相關海關單證。”

“承運人你好,周六的火車發車和抵達時刻是否能夠确認,請回複。”

…………

從索艾塔的辦公室窗戶向外望去,魯爾河和萊茵河在此交彙,河岸邊的杜伊斯堡DIT貨運場站裡,高大的龍門吊正将一個個印着“中歐班列”的集裝箱調運裝車。當晚,這班列車就将發往位于波蘭東部的邊境小鎮馬拉舍維奇。

杜伊斯堡曾以鋼鐵工業聞名于世,如今來往于歐亞大陸間的貨運列車,已成為這座老工業城市的新名片。奔流不息的“鋼鐵駝隊”将來自中國的電子産品、服裝鞋帽和日用百貨運抵歐洲,也将歐洲的化工産品、汽車及零部件、奶粉、化妝品等商品帶到中國。

如今,杜伊斯堡港成為西歐地區線路最廣、班次最多、運量和貨值最大的中歐班列節點,100多家物流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的中國公司落戶于此。

“令我們感到自豪的是,歐中之間的鐵路貿易中有30%是通過杜伊斯堡港完成的。”杜伊斯堡港務集團首席營運官拉斯·納恩豪斯說。在他看來,中歐班列是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

德國杜伊斯堡市市長澤倫·林克表示,近年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穩步增長,推動了德中合作持續深化,促進兩國企業互利共赢。

哈薩克斯坦——

為各領域合作奠定重要基礎

9月3日,一列裝載着40個集裝箱、1040噸大麥的“齊魯号”中歐班列,從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圖出發,開往中國山東省濟南市。

近年來,中歐班列将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優質商品運往中國和其他國際市場,為當地産品快速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重要途徑。

哈薩克斯坦是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每年的5—9月是哈薩克斯坦北哈州農民的收獲季節,在中哈兩國密切合作下,成熟的金黃色小麥被送到當地的愛菊農産品物流加工園區,經過深加工後,一袋袋面粉便搭乘中歐班列“長安号”駛向中國西安國際港站。

中歐班列給企業帶來了商機,也改善了哈薩克斯坦等國群眾的生活。北哈州農場主努爾蘭·拉希姆紮諾夫說,中歐班列的運作讓農場農産品的運輸和銷售都有了保證。如今,他的農場農作物播種面積從原來的600多公頃擴大至2萬公頃。

2014年,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落地中國江蘇省連雲港市,讓哈薩克斯坦擁有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并成為連接配接亞洲和歐洲的樞紐。

“此前,我們的小麥運到越南要經過極其複雜的物流過程。而現在,從阿拉木圖至連雲港的火車運輸隻需4天,再經過幾天海運,一共不到10天就能抵達越南。”哈薩克斯坦國際問題專家鐵木爾·沙伊梅爾格諾夫深有感觸地說,“這是我們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外貿的生動案例。”

2022年,中哈兩國鐵路貨運量達2300萬噸,創曆史新高。一列列疾馳的中歐班列為哈薩克斯坦編織起對外務實合作的“黃金網絡”。

哈薩克斯坦外交部官員巴克特讓·博格列諾夫表示,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哈中鐵路過境運輸和國際陸海多式聯運等互聯互通,為加速哈薩克斯坦發展、擴大哈中各領域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鋪就了共同繁榮發展之路。

(本報記者李強、顔歡、禹麗敏、李增偉、劉仲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