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多家車企沒了,修車難、三包權益等成為車主考驗

40多家車企沒了,修車難、三包權益等成為車主考驗

十年前,進口歐藍德落地價格接近三十萬,但如今,21款三菱歐藍德隻要十萬出頭就能開走。

40多家車企沒了,修車難、三包權益等成為車主考驗

圖檔來源:廣汽三菱

對于在中國市場日漸式微的三菱品牌來說,這實在不是什麼好消息。9月27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三菱汽車決定将停止在中國生産汽車,該公司已開始與廣汽汽車集團就此進行最終協商。

随後,三菱汽車的公關部門負責人井上徹二表示,該報道并非公司正式釋出的消息,他表示:“我們仍在與股東進行對話,尚未做出任何決定。”但無論如何,三菱在中國市場銷量低迷是不争的事實。

近年來,在中國市場消失的小衆汽車品牌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正式退出中國市場、破産倒閉重組、停止經營汽車業務的汽車品牌多達40餘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品質擔保部主任賀興近日在“中國健康汽車研究計劃”交流研讨會上直言,車企的倒閉為消費者帶來的影響要比4S店的倒閉大得多。

沒有配件,修不起

按照大陸《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的規定,在汽車退市之後,廠家仍然要確定10年的零部件供應,車企在破産退市之前有義務對已售車輛的後續維保工作進行妥善處理。

但在現實中,當品牌以及經銷商在生死邊緣徘徊,規定和要求也就很難再限制其行為。即便是在品牌敗退後有集團接管售後問題,消費者遇到零部件短缺問題的機率明顯更高,尤其是保有量較少的車型。

賀興在談及汽車經營者破産倒閉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時,首先談到的就是修車難的問題。“經銷商批量退網,停止品牌售後服務;配件供應無法得到保障,‘修車難’将成為常态。”賀興說。

有三菱車主在投訴平台表示,已經遇到零配件短缺的問題。一位歐藍德車主表示,其因車輛座椅塌陷的問題與4S溝通多次,但卻因無配件導緻該問題存在一年之久都沒得到解決。

40多家車企沒了,修車難、三包權益等成為車主考驗

車質網Jeep投訴截圖

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廣汽菲克破産後,Stellantis集團仍有進口Jeep、瑪莎拉蒂等多個品牌在國内銷售,接手國産Jeep和菲亞特車主的售後維修不在話下,但個别零部件的短缺依舊不可避免。

缺貨最嚴重的是國産大指揮官的外觀部件,包括前保險杠、後保險杠、霧燈、大燈、尾燈、輪眉配件、車門、機蓋等,外觀部件缺貨尤為嚴重。

在廣汽菲克申請破産之前,全國經銷商超過200家,但如今正常營運的隻有幾十家,意味着車主需要驅車幾百公裡前往。有車主表示,“自從廣菲克破産後我開車都文明了很多,生怕出事故,沒有配件,也修不起。”

此前倒下的威馬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有威馬EX6車主表示,其車輛大燈的問題等配件等了半年多都沒解決。而一些汽配廠甚至隻能去買拆車件完成維修,這對于車主來說,增加了諸多不便。

上海市青浦區消保委此前曾釋出消費警示稱,威馬汽車經營異常,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據悉,自2022年10月起,青浦區消保委陸續接到近90位消費者對威馬汽車的投訴,反映該公司經營異常,門店關停、無法提供汽車配件問題。

由于車輛配件來源減少,廠家不生産對應的副廠件,可以預見的是,這些“絕版車”的配件價格幾乎是水漲船高。如今,納智捷的配件費用,甚至比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還更高一些。

不可回避的問題

賀興在談及汽車經營者破産倒閉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時表示,除了修車難,智能汽車的車機更新、三包權益等,可能都将成為考驗。

賀興表示,在車企破産倒閉後,包括OTA在内的各種售後服務途徑都将受限于缺少廠家的技術支援而終止,車輛部分品質問題會持續存在,影響消費者對車輛的正常使用。

不少消費者因OTA能夠使車輛“常用常新”而選擇智能汽車,但是持續享受這樣的服務要建立在車企健康發展的前提之下。如果遭遇車企倒閉破産,需要資金、人員支援的技術服務也會随之終止。

同時,賀興認為,新能源汽車售後問題會更為突出。原因在于,消費者很難找到專業機構對車輛動力蓄電池和行駛驅動電機等核心部件進行日常保養、診斷和修理。

此外,消費者的三包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由于承接汽車企業在保車輛索賠維修工作的機構基本不具備承擔三包退換車業務的條件和能力,是以在車輛因修理達到退換車條件後,消費者的訴求很難得到支援。

不少車企曾承諾的“終身質保”,也會伴随車企的破産倒閉而化為一紙空文。9月18日,北京産權交易所官網釋出寶沃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寶沃中國”)破産清算财産處置公告。而寶沃BX7曾推出首個車主終身免費保修政策,而如今,不少車主甚至不知道去哪裡維修保養。

根據瑞銀中國釋出的研報,中國車市中的尾部汽車制造商正在逐漸退出市場,隻留下最适合生存的公司。中國目前大概有148個汽車品牌,其中114個是本土品牌,34個是外國品牌。到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将縮減至十幾家及以上。

市場應該多元化,應該包容,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最好避免選擇那些所謂“小而美”的汽車品牌,畢竟等哪一天這個品牌消失之後,車輛的維修保養會比大衆化的車型難得多。

作者:劉珊珊

編輯:鄭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