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18年列甯遇刺:證詞沖突疑點重重,當局卻隻急于将刺客滅口

作者:儒雅飯團Ux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1918年的8月30日,一個命運的交彙點,列甯險遭刺殺,這起事件看似簡單,實際卻撲朔迷離。那個夜晚,列甯前往莫斯科米赫裡遜工廠,準備發表演講并與勞工們交流。演講結束後,他在車輛旁與一些勞工繼續讨論。就在這時,一名中年女子突然拔槍朝他連開三槍。盡管情況混亂,勞工們迅速制服了刺客,但這一事件的真相卻異常撲朔迷離。

1918年列甯遇刺:證詞沖突疑點重重,當局卻隻急于将刺客滅口

讓我們首先聚焦于刺客芬妮·卡普蘭的背景。她是一名猶太人,父親是沙俄政權的堅定追随者。在1905年後,卡普蘭逐漸卷入了政治活動,她的立場偏向無政府主義,策劃了一次刺殺行動。然而,她的計劃失敗,被捕入獄,原本應該被判死刑,但由于當時政府的寬大,最終改判為終身監禁。在獄中,她轉向社會革命黨,并決定刺殺列甯。

1918年列甯遇刺:證詞沖突疑點重重,當局卻隻急于将刺客滅口

但卡普蘭的供詞與實際情況存在巨大沖突。她聲稱這次行動隻是個人決定,與任何政黨或組織無關,但實際上,卡普蘭明顯有一支行動小組的支援,成員至少有六七人。她曾提到一個“同謀”,但相關調查并未找到這個人。這引發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有這麼多同夥的情況下,身體狀況不佳的卡普蘭要親自行動?

1918年列甯遇刺:證詞沖突疑點重重,當局卻隻急于将刺客滅口

更令人費解的是,卡普蘭在黑暗中開了三槍,命中了列甯。這一點令人難以置信,因為當時的環境非常惡劣,即使受過訓練的軍人也難以做到如此精準的射擊。另一方面,契卡的表現也不尋常。他們明顯掌握着卡普蘭背後有一支行動小組的資訊,這本可以是對政治對手的巨大打擊。然而,卡普蘭在被捕後的三天内被秘密處決,沒有經過合法審判。

1918年列甯遇刺:證詞沖突疑點重重,當局卻隻急于将刺客滅口

此案中的證人證詞也存在問題。目擊者提供的資訊互相沖突,有人說列甯是背對着刺客的,而另一些人說他胸口中槍。事後的醫療記錄顯示,列甯的傷勢嚴重,但奇迹般地避免了緻命要害的損傷,似乎是不可能的。此外,關于當時是否有人在現場拍照的問題也引發了疑慮,因為沒有證據表明有人在拍攝這一事件。

1918年列甯遇刺:證詞沖突疑點重重,當局卻隻急于将刺客滅口

這起刺殺事件的真相至今仍然撲朔迷離,各種猜測和理論不勝枚舉。有人認為這是蘇俄高層精心策劃的陰謀,目的是肅清政治對手。還有人認為這是對列甯權威的一次挑戰,或者是列甯自導自演的一場政治計謀。然而,這些理論都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援,是以無法确定真相。

無論如何,這起刺殺事件對蘇聯曆史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列甯沒有受傷,曆史可能會走上不同的軌迹。但最終,這個謎團仍然存在,我們或許永遠無法完全解開。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