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5日淩晨,七名巴勒斯坦武裝人員趁着天色未亮,通過地下道滲透,成功偷襲了以色列一處哨所,造成幾人傷亡,并綁架了以色列國防軍裝甲兵團的一名下士沙利特。
沙利特
19歲的沙利特被綁架後,哈馬斯、人民抵抗委員會和伊斯蘭軍宣布對綁架事件負責,他們的要求很明确:如果以色列同意釋放所有巴勒斯坦囚犯和所有未成年囚犯,沙利特也會被釋放。
從此,換取人質沙利特成為了以色列的一個重要任務。
2009年,一向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采取強硬政策的内塔尼亞胡再度出任以色列總理。他對沙利特綁架事件非常重視,交換人質的談判再次提升日程。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最終,以色列同意了用1027個巴勒斯坦囚犯交換1個以色列士兵沙利特。
1027:1!
這樣不惜代價地營救自己的士兵,以色列震驚了世界。
而且,在交換前期,内塔尼亞胡還警告哈馬斯:沙利特身上不能有一處傷痕。如果他看到自己的士兵身上有一處傷痕,哈馬斯将得到災難性的報複!
就這樣,在被關押了五年零四個月(1941天)後,2011年10月18日,沙利特終于重回祖國母親以色列的懷抱。
内塔尼亞胡總理接見了被釋放後的沙利特
士兵的生命是珍貴的,對于以色列來講,可以不惜任何代價來營救;而對于總理内塔尼亞胡來說,更有着不尋常的意義。
這位就任四屆以色列總理的資深政治家是世界上所有政要中的智商最高的。據說在這些政要中間,智商超過160的隻有内塔尼亞胡,他的智商達到了180。
而他的哥哥喬納森·内塔尼亞胡則比他更聰明、更英俊、更勇敢,而且不但在以色列,在非洲的烏幹達和肯亞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隻是喬納森英年早逝。在年僅30歲的時候,在一次奔赴烏幹達機場解救以色列人質的行動中,不幸遇難,後被授予國家英雄,追升他為以色列國防軍特種部隊上校。
那次營救行動也被改稱為”喬納森行動“,以使子孫後代永遠牢記烈士的勇敢精神。
他的弟弟、後擔任總理的内塔尼亞胡一向以強硬示人,主張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采取強硬政策,"對所有恐怖分子采取強硬路線"的觀點也許是由于他的哥哥在營救人質行動中犧牲而産生的。
喬納森·内塔尼亞胡
以色列建國後遇到的所有恐怖行為幾乎都與巴勒斯坦有關。在我們聊一聊喬納森和他為之犧牲的“恩德培”營救人質行動之前,有必要簡單複習一下由來已久的巴以沖突。
猶太民族的确是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自從公元70年被羅馬人趕出巴勒斯坦地區後,開始長達近2000年的“大流散”。
19世紀末,猶太複國主義運動興起,猶太人開始大批遷移回巴勒斯坦地區。可那時,這個被猶太人稱之為”應許之地“的巴勒斯坦并不是一塊無主之地,而是超過50萬的阿拉伯人和貝都因人已經在那片土地上休養生息多年。
1917年,英國占領了巴勒斯坦。英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但前提是“絕不應做出任何有損于巴勒斯坦現有非猶太人社群的權力”。
畢竟,在20世紀初,英國還是說一不二的世界霸主,它的支援态度無疑掀起了猶太人回歸的浪潮,特别是1933年納粹黨在德國執政,以及後來在歐洲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地區。
水晶之夜,猶太人開的店鋪玻璃被砸碎
由于猶太人很聰明,又勤勞,通過新技術居然能将巴勒斯坦地區特有的法雅蜜橘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而當時歐洲和美國正處在經濟大蕭條的窘境,而這邊卻一派繁榮盛景。
當然,在社會階級的分層中,有資本有技術的猶太人自然占據在頂層,而阿拉伯人則是靠出賣苦力的底層。自然,阿拉伯人不甘心受這些“外來人”的欺壓、剝削他們,雙方爆發過多次沖突。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别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和一個猶太國,但被阿拉伯國家聯盟斷然拒絕。
而以色列則求之不得。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建國。同時,代表着阿拉伯人利益的埃及、伊拉克、約旦、叙利亞、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戰,開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獨立戰争。
之後,又進行了五次中東戰争,雙方至今在角鬥,但多終以以色列勝出。
正面沖突打不過,失敗的一方自然就想到了采取極端手段——恐怖襲擊。
就這樣,各類恐怖組織層出不盡,如巴解(全稱: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下面的“人陣”(全稱: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陣線)、“黑九月”,庫爾德勞工黨等恐怖組織。
“人陣”特别喜歡劫持飛機,他們聲稱:“劫持一架飛機所引起的轟動效應,遠遠大于我們在戰場上殺死100個以色列士兵。”
最猛的時候,他們曾一次性對5架西方客機下手,把300名乘客囚禁于沙漠中。
而“黑九月”則擅長直接殺人。"黑九月"的第一次襲擊是暗殺約旦總理瓦斯菲·塔爾。其中一名刺客在攝影師的衆目睽睽之下喝下了受害者的鮮血,進而在野蠻史上赢得了永久的一席之地。
1972年德國慕尼黑夏季奧運會期間,“黑九月”因謀殺了11名以色列奧運運動員和一名德國警察而“聲名大噪”。
1976年發生在烏幹達恩德培機場的劫機綁架人質事件就是“人陣”的傑作。
在這次營救人質行動中,内塔尼亞胡總理的哥哥喬納森中校不幸犧牲。
1976年6月27日一個清爽的清晨,一架空客A300型大型民航客機載着258人從特拉維夫起飛,這個法航139航班将在地中海上空飛行,經停希臘雅典後,預定降落在法國巴黎。這也是往返于特拉維夫——雅典——巴黎的固定航班。
飛機抵達雅典後,下了一部分乘客,又上來一部分乘客,那時的安檢并不嚴格。當地時間中午12點,飛機從雅典重新起飛,10分鐘後,便和地面失去了聯系。
此時,正處于中午交接班的希臘航空交通管制人員還沒反應過來,而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卻發現了異常——飛機可能被劫持了。
沒錯,飛機被恐怖分子劫持。以一名金發美女為首的四人恐怖分子指令機組将飛機飛往利比亞的班加西。當飛機降落在班加西。
劇照
而當飛機剛停留滿七個小時,這架空客A300客機還在加油之際,突然脫開正在加油的輸油管,強行起飛。
次日淩晨03:15,飛機降落在8000公裡外的烏幹達恩德培國際機場。
烏幹達在非洲的位置
摩薩德一面上報情況,一面訓示世界各地的情報網,搜集與此次航班失蹤相關的情報。
就這樣,6月27日晚上,一份标有“特急—摩薩德”字樣的密件遞到了正在召開内閣會議的以色列總理拉賓的手上。
以色列總理拉賓
緊接着,當航班降落到恩德培國際機場後,摩薩德又獲得了一些新的情報。
劫機者共有10人,其中8人是前面提到的 “人陣”組織成員,還有兩人是德國恐怖組織“紅色旅”成員。
顯然,劫機犯得到了當時的烏幹達總統伊迪·阿明的支援。阿明不僅讓劫機者降落在本國機場,期間阿明還曾親自看望人質和恐怖分子。
烏幹達總統伊迪·阿明
這個暴君總統阿明原來跟以色列的關系杠杠地,賊鐵,自己還曾在以色列參加過軍事教育訓練。後來因要進攻坦尚尼亞,以色列拒絕了為其提供武器的要求。遭到拒絕的阿明立刻翻臉,與以色列斷交,轉而支援巴勒斯坦。
6月29日下午2點,恐怖分子用烏幹達國家廣播電台,向以色列喊話——7月1日下午2點前,釋放被關押在以色列、西德、法國、肯亞等國的53名“同志”,否則隔一個小時殺一個人質。
劫機者把交換人質的最後期限定在7月1日下午2點,隻有48小時,否則将炸機殺人。
6月30日,全體以色列内閣成員默默無言地坐在拉賓總理的官邸裡,事情已經到了千鈞一發的緊要關頭,必須立即作出決斷。而拉賓深知,絕不能向恐怖分子低頭。
道理很簡單:一旦給了恐怖分子讨價劃價的餘地,即使本次危機解除,那以後也會永無甯日,後患無窮。
當年慕尼黑奧運會期間,“黑九月“恐怖組織公然劫持以色列運動員,要求釋放巴勒斯坦囚犯,時任總理梅厄夫人斬釘截鐵地回應——“絕不向恐怖分子妥協!“
梅厄夫人
然而這一次,以色列政府卻出人意料地表示,願意與恐怖分子談判,并呼籲劫機者把最後期限推遲到7月4日。
其實,飛機剛被劫持時,以色列的軍人和情報機構就分頭忙碌着,國防部首先研究了采取軍事行動營救人質的可能性。
戎馬一生的總理拉賓當然也知道不能屈服于劫機者的要求,但是去營救8000公裡之外的100多名人質同樣也看起來似天方夜譚。
首先奔襲到距離特拉維夫8000公裡的烏幹達,需要解決飛機加油問題,如果沒有至少一個東非政府的援助,突襲就無法進行。而且劫機者的武器裝備數量、機場地形和人質被關押的舊航站樓的構造都需了解清楚,才能實施一場成功的營救行動。
這時,号稱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的摩薩德就特别給力了。
當時機上一共有256名乘客,恐怖分子隻留下了105名以色列人和猶太人,将其餘的人質釋放。于是,摩薩德特工廣泛地聯系了被釋放的人質。其中有一名有軍事背景,記憶力也非常好的法國乘客向摩薩德特工提供了劫機犯攜帶的武器數量的詳細資訊。
摩薩德特工又說服肯亞允許以色列飛機進入内羅畢機場加油。肯亞提出的條件是讓以色列得手後,順手把烏幹達空軍在恩培德機場的米格飛機給炸了。
加之,烏幹達與以色列原來關系一直友好,烏幹達的恩德培機場就是以色列工程隊援建的,手裡就有機場的施工圖紙。
為了讓營救人質行動的損失減少到最小,以色列政府還複制了烏幹達恩德培機場的部分建築,其精确程度達到了“連一級台階都不少”的地步,并讓特種部隊士兵在此多次演練,讓突擊動作精确到秒。
以色列怕關押人質達候機樓結構發生變化,還特别派摩薩德特工在機場上空拍到了恩德培機場的照片。
1976年的恩德培機場
就在軍方做着充分的營救準備工作時,以色列政府也在通過與恐怖分子談判的方式拖延時間,最終,恐怖分子同意将原定的最後期限推遲了72小時,推遲到7月4日中午。這是因為阿明要去模裡西斯參加非盟大會,恐怖分子希望等他回來,在有他在場的情況下繼續與以色列談判。
無疑,這為以色列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經過數日周密的計劃和演練之後,7月3日淩晨,以色列總理拉賓準許執行“雷霆行動”計劃(也叫“恩德培行動”)。
大約280名以色列國防軍的特種兵和摩薩德特工亦參與了這次行動。行動總指揮官是特種作戰部隊司令蕭姆準将,突擊隊由總參謀部直屬偵察營營長内塔利亞胡上校親自帶領。
下午三時許,4架以色列空軍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開始了反恐行動史上前所未有的長途奔襲。
因為途經的都是以色列的敵對國家,是以在所有軍機起飛之後,立刻關閉了無線電,保持能看到前一架機的距離。為防止敵國雷達偵察,飛機大多數時候都飛得很低,有時甚至是貼地而行。
機群先是沿紅海朝東南方向航行,在亞丁灣折向西南,飛越埃塞俄比亞領空後,南下山嶽密林地帶,通過内羅畢上空。
幸運的是,途經各國的防空雷達并沒有發現該編隊。按照計劃,晚上11點01分,第一架大力神運輸機尾随一架英航客機降落在跑道上,成功躲過了雷達監測,沒有被塔台發現,而且隻比計劃時間晚了一分鐘。
飛機還沒停穩,特戰隊員就跳下飛機,沿跑道兩邊放置照明火把。機場跑道訓示燈即将關閉,這樣做是為友善後面幾架飛機降落。
飛機停穩後,從機艙裡開下來一輛黑色奔馳和兩輛路虎,向舊航站樓開去。這個車隊是模仿阿明車隊的,最近幾次阿明來探望人質都是坐着一輛奔馳,兩輛路虎開路。為了裝得像一點,黑色奔馳裡甚至還坐了一個化妝成黑人阿明的以色列士兵。突擊隊隊長約納坦·内塔尼亞胡就坐在他的身邊。
當他們接近關押人質的舊航站樓時,兩名烏幹達哨兵意識到伊迪·阿明最近購買了一輛白色奔馳車,指令車輛停車。
這時,一輛路虎裡的突擊隊員用消音手槍射殺了哨兵。沒想到後來這名哨兵又站了起來,結果後車的戰士見狀立刻用AK補槍。
槍聲劃破夜空。由于擔心恐怖分子過早得到警報,突擊隊員紛紛跳下車,以最快速度沖進航站樓。
劇照
沖進出發大廳之後,特戰隊員用希伯來語大叫“卧倒”、“呆在原地”,以色列人質立刻都趴在地上,而恐怖分子聽不懂,當然都站着成了活靶子。
很快,這裡的恐怖分子都被清除。從射殺第一個烏幹達士兵,到占領出發大廳,僅用了15秒。
其他幾架戰機也相繼降落。以色列特種兵開始對機場航站樓的各處進行搜尋,以防漏掉人質。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與機場塔台的烏幹達士兵以及恐怖分子進行了短暫而激烈的交火,最後,烏幹達共有45名士兵被擊斃,在場的恐怖分子全部被擊斃。
為了防止烏幹達空軍駕機追趕,同時也是履行對肯亞的承諾,烏幹達的11架米格飛機被炸毀,基本摧毀了烏幹達的空軍作戰能力。
人質方面,隻有一名人質因趴在地上後,特種兵投擲的手榴彈碰巧投擲在他的身邊,吓得他又站了起來,被特種兵當作恐怖分子擊斃。
而以色列方面,有五名突擊隊員受傷,而突擊隊隊長約納坦·内塔尼亞胡中校被殺。
突擊隊員迅速将人質疏散到飛機上,并将内塔尼亞胡中校的遺體裝上其中一架飛機,然後離開了機場。整個行動持續了53分鐘,其中攻擊隻持續了30分鐘。
獲救的人質回到以色列
雖然留有一些遺憾,但整個恩德培行動還是相當成功的。整個過程堪比美國大片,讓人歎為觀止。
連惱怒的阿明在對以色列的“野蠻行徑”破口大罵後,這貨也不得不感歎,“以色列特種部隊這幫孫子們幹得漂亮!”。
而曆史上,烏幹達唯一一次直沖全球熱搜榜首的時刻,就是這一次。
營救成功的消息傳出之後,以色列沸騰了,而世界各國也對以色列投來敬佩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策劃劫機的恐怖分子、“人陣”的頭目哈達德,在以色列突襲恩德培前就離開了,僥幸留有一命。但在兩年後的1978年3月,逃亡中的哈達德還是被摩薩德毒殺。
以色列真正做到了對恐怖分子雖遠必誅,而對同胞則是有難必救。
作為以方唯一陣亡的突擊隊隊員喬納森·内塔尼亞胡中校犧牲後,被提升為上校,并被授予戰鬥英雄稱号。
其實,早在恩德培行動之前,喬納森就已經是英雄了。
喬納森·内塔尼亞胡1946年3月出生在美國紐約市,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其中一個就是後來的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
内塔尼亞胡三兄弟
因父親是位虔誠而堅定的猶太複國主義者,當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他們一家懷着激動的心情收拾行裝,搬回了以色列。
後來父親接受了康奈爾大學教授的職位,他們一家又随着父親遷回美國居住。
1963 年,正值高三年級的喬納森回到了祖國以色列,加入了以色列國防軍傘兵旅。然後,他作為指揮官參加了六日戰争。
戰争結束後,喬納森和多年女友圖蒂結婚。婚後,他們來到美國波士頓,在那裡他就讀于哈佛大學。
喬納森和圖蒂
猶太人一向比較聰明,而喬納森更是人中龍鳳,他在哈佛大學第一學期的成績已經上了校長的嘉獎名單。
在他學習期間,以色列正在與埃及和約旦進行着"消耗戰",在三國邊界頻繁爆發許多小規模的沖突。正因為如此,内塔尼亞胡認為他應該呆在他的祖國,而不是在國外享受着安逸的學習生活。
1968年,他和夫妻圖蒂回到了以色列。他轉學到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學習數學和哲學。
此後不久,他又離開了學校,重新回到了以色列國防軍。他于1970年代初加入了以色列國防軍的特種精英部隊,并一路晉升為精英傘兵部隊的上司。後來他的兩個弟弟也分别在這支部隊服過役。
作為特種部隊的一員,喬納森勇敢機智,執行過不少特種行動。
喬納森似乎生來就是那種保爾柯察金似的人物,他懷有一種深深的信仰,又不乏聰明和勇氣,以及一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難怪喬納森去世後,很多以色列父母都給自己的男孩起名為約尼(喬納森的昵稱)
"死亡吓不倒我,"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我不害怕死亡,因為我很少相信沒有目标的生活。如果我有必要為達到一個重要目标而犧牲自己的生命,我會心甘情願地這樣做。“
真正讓喬納森在以色列特種部隊中聲名鵲起的時間始于1971年,當時正是前面所講的阿拉法特上司的巴解組織下法塔赫派創立的“黑九月“恐怖組織猖獗的時候。
慕尼黑慘案中被恐怖分子炸毀的飛機
1972年,“黑九月“在慕尼黑奧運會期間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慕尼黑大屠殺後,以色列本着”殺我以色列者,雖遠必誅“,展開了一系列的報複行動。喬納森則主動報名參加了1973年4月19日在貝魯特的行動,溜進“黑九月“的高層上司阿布·優素福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暗殺了他。
最後一個離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喬納森在黎巴嫩的警車到達之際,還不忘順手拿走一個看似重要的檔案袋。結果後來發現這些檔案資料竟然是巴解組織在以色列全境的恐怖主義行動計劃。喬納森的這個舉動無疑挽救了數百人的生命。
然而,英雄的死并不總想電影裡那樣,在最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壯烈犧牲。
在恩德培行動中,喬納森帶隊沖在了最前面,剛剛沖到航站樓的台階上時,就被一顆子彈擊中前胸,連一句遺言都沒有留下就倒下了。而他後面的突擊隊員們也沒有停下照顧他們的指揮官,而是由副指揮官接着帶領隊員解救了人質。
就這樣,喬納森甚至都沒有看到他要救的人質,更不知道他要解救的人質是否安然無恙。
但這并不妨礙以色列人民以各種方式紀念他。而他的親弟弟内塔尼亞胡總理更是每年都要去他的墓地上拜訪掃墓。
這是2020年~
2014年~
2012年~
2010年~
内塔尼亞胡總理曾說,“約尼的去世給我帶來的痛苦随着歲月而增加,很難找到安慰。”
以色列特種部隊奔襲8000公裡,總計用時53分鐘,營救出103名人質,擊斃劫匪和守軍共45人,而本方僅有1人犧牲,堪稱史上最完美的人質救援行動。
這項任務像是一個神話,由聰明,大膽,自我犧牲精神和對生命的奉獻和國家的忠誠組成,它不是關于報複或是侵略。它是那樣純粹,正好代表了以色列人民引以為豪的民族品質。
2019年,内塔尼亞胡在給兄長掃完幕後,在推特上寫道,
"我的兄弟約尼,已經43年了。我每天都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