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團跌出機會

美團跌出機會

美團最近持股體驗不好,如果你持有美團,當然不言自明。如果你沒持有美團,看下面這張圖就很清楚了。

美團跌出機會

7月31日以來,最高價150港币,10月4日最低價105.7港币,最大跌幅達到了29.5%,僅僅過去44個交易日,兩個月零4天。

同期恒生科技指數的最大跌幅為20.4%。

美團跌出機會

要知道,恒科指數已經是很“熊”的指數了。

基本上,恒科指數走勢已經反映了同期若幹宏觀負面影響:

中美關系時好時壞;

人民币匯率小幅下行且持續承壓;

國内經濟在下半年仍面臨不小的壓力,複蘇勢頭動能不足。

是以,美團(相對于恒科指數)的超跌,就需要從微觀層面找原因。

但同期微觀層面,美團也是有不少正面因素存在的:

科技股上半年财報整體比較不錯,遠遠優于宏觀經濟複蘇勢頭;

美團業績基本面仍然優秀,這一點從美團整體的業績增速能得到有效驗證;

美團跌出機會
美團跌出機會

盡管抖音等入局本地生活負面影響仍然存在,但是美團的直播、短視訊與特價模式仍然是有效的還擊,從美團廣告業務增速修複趨勢,以及廣告增速與交易傭金業務增速的gap大幅縮小——從Q1的21.8%下降到7.1%——能看出來。

是以整體上,美團應該與恒科指數至少保持同頻才對。

實際上在過去的2個月零4天,前面的21天——也就是8月21日前(含21日),美團的走勢與恒科指數基本上是完全一緻的。

這15個交易日内,恒科指數最大跌幅為16.6%,美團最大跌幅為16.3%,且雙方基本上都是單邊下跌行情。

8月22日-30日,中間經曆7個交易日,美團和恒科指數都處于整體單邊上漲行情,中間疊加美團二季報,截止8月30日美團最大漲幅11.5%,恒科最大漲幅為10.3%。

可見,在以上兩個波段,一波單邊下跌行情,一波單邊上漲行情,美團的股價表現都是小幅跑赢恒科指數的。

真正的弱化分歧,出現在8月31日後的22個交易日,這段時間雖然恒科和美團基本上都經曆了單邊下跌行情,但是美團的跌幅遠大于恒科指數。

最近這22個交易日期間,恒科最大跌幅為13.5%,美團最大跌幅為24.5%,跑輸本已疲弱的恒科指數11個點。

我們總結了下超跌的原因,包括以下因素(按影響因子大小排序):

1.管理層在非公開路演中,向大型機構投資者披露的未來展望中,小幅調低了對未來一年外賣業務增長的樂觀趨勢,但重申長期趨勢不變;

2.曾經的重要股東紅杉中國抛售了一部分股票,按公告發生在8月31日,減持2635萬股,預計成交價129港元,成交額大約34億港元;

3.騰訊南非大股東預期會減持分到的美團股份,雖尚未執行減持計劃,但在重要股東出現減持動作的背景下,會增加市場負面情緒;

4.9月26日,王興的慈善基金會出于慈善目的,按計劃售出24000股美團股票,金額大約280萬港币;

5.近一周時間,市場突然翻出若幹年前王興評價華為、英特爾等公司的評價,認為“真正的高科技産品不會怕一個國家不向你開放市場,而是一個國家怕你不賣給他,典型的例子英特爾的晶片”。并據此認為王興否定華為,進而對美團發起輿論攻擊。

以上若幹因素,在各種複雜的情緒下,有一些是投資者個人理性判斷做出投資決策,有一些則被有心人惡意利用,放大了負面情緒。

關于第1點,外賣單量增長趨勢,實際上已經主要不取決于美團單方面的行動,而是經濟複蘇情況,但由于美團可以看到更多資料細節,可以提前做出一些前瞻性預判,它隻是将一種最壞的可能性提前釋放出來,更好地管控市場預期。在一個風險偏好極低的市場,多小的負面消息都可能被放大,更不幸的是,這些消息還與其他若幹消息合流、共振。

關于第2點,紅杉中國投資美團17年,美團上市已經5年,他們給出的減持理由,是基金既定的退出計劃,因為紅杉全球基金與紅杉中國未來将做切割,早期的投資需要退出,給全球基金投資人回報了,跟目前股價以及未來預期無關。

關于第3點,更多是受第2點影響的心裡壓力。

關于第4點,這點減持金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但由于跟王興扯上關系,是以會被一些人利用,也會讓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放大恐懼情緒,以為王興都要賣了。實際上上市以來王興個人從沒有賣出過美團股份,這個基金會是家族慈善基金,例行的慈善行為。退一萬步說,創始人也是企業股權持有者,在合法合規情形下,适當減持是可以了解的,馬化騰也時不時賣出一些騰訊股票改善生活,即便王興自己賣出幾百萬金額的股票,也不應該被視為看衰自己公司的行為。如果市場對這點金額的動作都大驚小怪,是市場本身的情緒問題。

關于第5點,這個就更離譜了,但是我們認為這并不是最近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甚至不是什麼重要原因,隻是這種負面資訊會給投資人情緒壓力,重壓之下,人的心理和動作都有可能變形。

本質上這是對民營企業集體的“莫須有言論罪”,一些沒有下限的媒體拿這個說事,就挺沒有底線的。不止是英特爾,英偉達提供了一個更生動的案例,全球科技公司都擔心它不賣高端AI晶片給自己,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不是一個價值判斷。

但也正是因為上述錯綜複雜的消息和情緒壓力,美團跌出了機會。

原因很簡單。

核心本地商業部分上半年經營利潤大約206億,三季度預期100億,全年保守預測400億,其中到店酒旅大約150億,外賣大約250億——實際上更多,因為閃購還處于小幅虧損的狀态。

美團跌出機會

基于極限悲觀的估值邏輯,到店酒旅參考唯品會目前的10倍PE估值,因為這是一個開放市場,且利潤因為階段性競争臨時被大幅壓縮,不然目前一年最低也有200億利潤了,對應1500億估值。

外賣業務單量增速給予10%的悲觀預測,營收給予15%增速預測,利潤給予20%增速預測,給予20倍極限低估PE——考慮到外賣業務的高護城河和仍被一定程度上有意壓低的盈利狀态——正常行情可以給到40倍PE以上,對應5000億估值。

兩者相加已經有6500億,而目前股價106.9港元,6673.6億港元的市值,按照目前匯率,大約是6222億元。

按照極限低估模型,目前股價已經低于外賣和到店酒旅業務的價值。

高速發展的閃購、新業務都等于免費附贈的,即便你對社群團購業務有顧慮,但是美團買菜顯然是有巨大增長空間和價值的好業務,更不必說快驢這種護城河非常深、空間廣闊且已經盈虧平衡的新業務,還有單車、充電寶、演出票務、租車、智能收銀機等一堆創造現金流,或者已經盈利的業務,還沒算公司賬上躺着的1202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理财資産。

閃購2023年的GTV大約2000億,截止6月份季度的過去12個月是1750億,已經達到外賣GTV的大約20%,它的單量增速是外賣業務的4倍,考慮到商品零售業務更高的廣告彈性,這一業務的單均盈利模型會比外賣更好,我們給予外賣業務40%的估值——正常行情至少可以給到外賣80%的估值,對應2000億,新業務即便全部不給估值,也應該是6500+2000+1202=9702億元,折算成港币是10405億,對應股價166.7港元。

現在的股價,等于沒給外賣以外的任何業務估值,6222-1202(現金)=5020億,幾乎正好等于外賣業務的悲觀估值。

這是完全不合理的。

美團的業務基本面沒有任何問題,競争格局也沒有任何惡化趨勢,我們堅定重申:150港币以下的美團幾乎等于送錢。

當然,市場短期常常有非理性表現,短期它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

投資是自己的事情,各位請自行判斷、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