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作者:雲沐史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紅色的“關注”按鈕,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引言:

中秋節,一直以來都是大陸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人們賞月、吃月餅、不遠萬裡與家人團圓。

然而,今年的中秋節似乎有些特殊。

時不時就能聽到老人念叨的一句老話:“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

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月夕秋分前:特殊的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相信這個日子就連牙牙學語的小孩子都知道,畢竟這一天可以吃到美味的月餅。

但同時,中秋節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月夕。

與之相鄰的是秋分,一個二十四節氣中的關鍵時節,标志着白晝和黑夜的長度相等,也标志着秋天的開始。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而今年,中秋節(月夕)和秋分的時間節點卻有些特殊。

通常來看,中秋節肯定是在秋分之後,畢竟秋分才意味着秋天已到,而中秋節自然是秋天之中才會過的。

但今年的中秋節卻有些反常,在新曆的9月10号,而秋分居然在新曆的9月23日。剛好對應了那句老話的前半段:“月夕秋分前“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在大陸,還有一句俗語:“秋分不分,來年人吃黑。”

意思就是在秋分之前,氣候已經開始變涼,秋天已到。

但氣溫在秋分時節還會大再次幅下降,來年怕是要餓肚子。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遍地起新墳:古老諺語的解讀

在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農業息息相關。

他們種植糧食、蔬菜,依賴季節的變化來決定種植、收獲和儲存農産品的時機,這也是二十四節氣出現的原因。

古人無數年來鑽研發現,隻有根據天時,才能保證有足夠的糧食來養活人們,避免饑荒的發生。

但是,老天爺的臉色說變就變,各種極端天氣都可能對人們的生計造成嚴重影響。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當出現與自古流傳先來的經驗相悖的情況時,人們的生活就會受到威脅。

在那個時代,大多數家庭都沒有額外的存糧,而且家裡人口衆多,往往一家就有六七張嘴巴要吃飯。

一旦糧食減産,人們就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再加上古代的賦稅、征糧,很可能導緻人們挨餓,甚至餓死,這也就是所謂的“遍地起新墳”的原因之一。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除此之外,在古代封建社會,君權神授。

不尋常的天氣現象自然會被認為是來自神明的警示或懲罰。

就比如皇帝們就會常常關注氣象變化,如果出現不正常的氣候現象,如冷暖交替或季節錯亂,就會被視為不祥之兆。

是以,為了平息天怒,一些罪犯就會被“祭天”,以求上天寬恕,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秋後問斬”的說法。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傳統與現代的交彙:中秋節的文化演變

當然了,現在的中秋節自然沒有了這“遍地起新墳”的說法,“月夕秋分前”也隻是正常的現象。

随着社會的發展,中秋節的慶祝方式也逐漸與現代元素相結合。

例如,人們現在可以通過視訊通話與遠方的親人互動,即使不能回家團聚,也能分享節日的快樂。

此外,中秋節的商業化也愈加顯著,各種創新口味的月餅、禮品和節日裝飾在市場上層出不窮,為節日的慶祝增添了幾分光彩。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同時,中秋節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文化創新的舞台。

在很多城市,人們都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舞龍舞獅、燈籠展覽和戲曲表演,來豐富節日期間的娛樂選擇。

此外,一些年輕人還會通過社交媒體分享中秋節的瞬間,推動這一節日走向更廣泛的國際舞台。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随着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中秋節更是逐漸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節日。

在一些國家,特别是亞洲地區,人們也開始慶祝這一節日,吃月餅、賞月、舉行家庭聚會,大大增進了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了解和國家友誼。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結語:

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彙中,中秋節依然閃耀着它的獨特光芒。

無論是傳統的慶祝方式,還是現代的創新元素,中秋節都在不斷演繹着“團圓”的美好寓意。

就像那明亮的月光穿越千年,将古老的故事傳承至今。

同時,中秋節也承載着家庭團聚、文化傳承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感受傳統與現代在時間長河中交融、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

中秋節不一般,老人說“月夕秋分前,遍地起新墳”,為何?

無論時光如何變遷,月光始終灑在這片土地上,而中秋節的美好也将永恒不變。

願我們在每個中秋之夜,都能珍惜當下,感受到團圓的溫暖,同時懷念古人的智慧,以月光為線,串聯起古往今來的人們,共同傳承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