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就在今晚!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将揭曉

作者:雲南網
就在今晚!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将揭曉

資料圖 圖檔來源于諾獎官網

自10月2日起,2023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六大獎項将逐次揭曉。

具體公布日期為:

10月2日——生理學或醫學獎 歐洲中部時間11時30分(中原標準時間17時30分)

10月3日——實體學獎 歐洲中部時間11時45分(中原標準時間17時45分)

10月4日——化學獎 歐洲中部時間11時45分(中原標準時間17時45分)

10月5日——文學獎 歐洲中部時間13時(中原標準時間19時)

10月6日——和平獎 歐洲中部時間11時(中原標準時間17時)

10月9日——經濟學獎 歐洲中部時間11時45分(中原標準時間17時45分)

諾貝爾獎的獎金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往年,今年諾貝爾獎的獎金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約合65萬元人民币),達到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715萬元人民币)。

自1901年,諾貝爾獎依據瑞典著名化學家、企業家、發明家諾貝爾遺願創設以來,已經走過了120多年,并已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頂尖科學獎項,長遠地激勵着人類的科學進步。

縱觀百年諾獎,自1901年以來,共頒發了113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每個獎項最多可以由3人分享,是以,一共有225位得主,未有人重複獲得該獎項。

225位獎項得主中,有40位獨享獎項者,12位女性獲獎者中,包括中國諾獎得主屠呦呦。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瑞典古遺傳學家斯萬特·佩博(Svante P·bo) ,表彰他在人類演化以及已滅絕的人類基因組研究上做出的貢獻 ,獨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642萬元人民币)。

在所有的獲獎者中,最年輕的得主當屬加拿大醫生法雷迪·G·班廷爵士(Frederick G. Banting),他因發現胰島素而被授予19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年32歲。

最年長得主是美國生物學家、病毒學家佩頓·魯斯(Peyton Rous),他因發現誘發惡性良性腫瘤的病毒而在196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年87歲。

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發展曆史中,諸多研究深刻影響了臨床醫學的實踐,為人類攻克疾病開辟了全新的道路。

就在今晚!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将揭曉

資料圖 圖檔來源于諾獎官網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将花落誰家?

拉斯克獎是醫學領域的重要獎項,一直被稱為“諾貝爾風向标”。有資料顯示,過去20年中,已有30餘位拉斯克獎得主獲得了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也曾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獲得拉斯克獎。

在今年的拉斯克獎中,基礎醫學研究獎授予了被譽為“AlphaFold 之父”的德米斯·哈薩比斯和約翰·賈珀,兩人均是谷歌DeepMind的研究人員。AlphaFold是一種人工智能(AI)系統,可預測蛋白質結構。

此外,今年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頒給了麻省理工大學的詹姆斯·藤本和埃裡克·斯旺森,以及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的華裔科學家David Huang,以表彰他們在光學相幹層析成像(OCT成像)領域的突出貢獻。該技術使用光束來可視化身體組織(如視網膜)内的微觀結構,允許醫生快速檢測并治療損害視力的視網膜疾病,進而挽救人們的視力。

醫學科學特别成就獎則頒發給了荷蘭癌症研究所的彼得·博斯特,因為他在實驗室裡大膽探索新領域,并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的發現。

中國作家殘雪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都備受關注。今年,中國作家殘雪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英國博彩網站Nicer Odd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賠率榜顯示,中國作家殘雪位居榜首。

殘雪本名鄧小華,1953年生于長沙,湖南耒陽人。在中國,她是先鋒文學的代表人物,殘雪被諾獎評委馬悅然稱為“中國的卡夫卡”。 美國著名作家、評論家蘇珊·桑塔格盛贊她為“中國最好的作家”。日本翻譯家近藤直子還在東京創辦了“殘雪研究會”。

殘雪的大部分作品都被海外文學界翻譯和介紹,是作品在國外被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女作家。自1985年首次發表小說以來,殘雪至今已有七百萬字作品。其代表作有《赤腳醫生》《水鄉》《黃泥街》《五香街》等。她的小說成為美國哈佛、康奈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國學院大學的文學教材,作品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多次被入選世界優秀小說選集。殘雪的作品翻譯到海外的國家有日本、美國、瑞典、意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南韓、越南等幾十個國家。

殘雪的人氣飙升,可能要歸功于她今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新世紀愛情故事》。該書的瑞典文版已在瑞典面世,譯者是瑞典著名翻譯家陳安娜,她翻譯了40餘部作品,此前莫言主要作品的瑞典譯本也是由她完成。

《新世紀愛情故事》所描述的是一個傳奇愛情故事,講述了牛翠蘭、阿絲、金珠、龍思鄉等幾位女性奇特的情感史,雖被塵世所輕,她們卻平靜處之,并以此作為“成聖”的修煉。而與她們發生瓜葛的幾位男性,或身份低微,或行為怪誕,但無一例外,他們也都在執着地走在“成聖”之路上。故事中的角色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們在希望渺茫的條件下艱苦卓絕地追求着同一件事。

《新世紀愛情故事》在瑞典出版後,便掀起了“殘雪熱潮”,當地多家媒體紛紛報道。事實上,該小說最近已入圍瑞典最佳翻譯文學獎。此外,她的作品還多次入選世界著名優秀小說選集。随着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日期臨近,人們對殘雪獲獎的期待與日俱增。

除了殘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澳洲作家傑拉爾德·默南等也是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不時有冷門爆出。比如,2016年的獲獎者是傳奇搖滾樂手鮑勃·迪倫,這被瑞典文學院稱為“拓展文學的疆域”。之後,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2018年受瑞典文學院卷入性醜聞等事件影響,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延遲頒布;2018年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同時于2019年10月10日揭曉,獲獎者分别是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與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雲南網綜合自新京報、文彙報、廣州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