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记忆:狼来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才有了后来的“黔驴计穷”的成语。家乡没有狼,因商人船载而入,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说这话早了,还是生产队那会。
一天下午,社员们正在南山洼刨花生,突然有人高喊“狼来了!”
这时就看到东山头有一只像小巴狗一样的动物拖着瘸腿在向山下面猛跑,后面还可以隐约听到喊打声,人们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追了过去。
江东记忆:狼来了 俗语说的好,“上山的兔子下山的狼”,兔子前腿短,上山跑得快;狼的前腿长,下山跑得快。更何况狼是在逃生之中,“兔子急了还咬人狗急了还跳墙”呢!
这狼真是慌不择路,竟从人窝中窜了过去。人们追赶着,叫喊着,狼走投无路了,竟跳下了一条十几米深的山沟。
猎人老伦头赶了过来,只见他左手架着鹰,右肩扛着一杆长筒猎枪,捎马子斜挎在腰间,裤管卷得老高,使得那双“双漏牌”解放鞋(前漏脚趾后漏脚跟)特别显眼。
他气喘吁吁地看着沟底下那条奄奄一息的狼,把猎枪轻轻地放在沟沿上,抽出腰间的旱烟袋,装上烟叶末,点上火,深深地吸了一口慢慢地坐在了地上。
江东记忆:狼来了 老伦头是累了还是看到狼的惨状而善心发现了呢?谁也不知道。
有人就过来问他“这是条狼吗?”他慢条斯理地说:“是的,这是一条皮狼子,个头小,很像我们当地的巴狗儿,最大的也不过十公斤。”
人们这才看清,它真是一条皮狼,长长的嘴巴,尖尖的耳朵,蓝眼放射出绝望的绿光,眼角似乎还有泪花,棕褐色的皮毛微卷着,细而长的腿,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卷缩着。
江东记忆:狼来了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野外看到真的狼!
“它不是咱此地的,它是上游过来的”猎人接着说,“船家到北山里(太行山)去运货物,船靠岸时这条怀了孕的母狼是到船上找东西吃的,开船时它还在船上,没来得及上岸就被拖到了咱们这儿(刘山闸)”。
江东记忆:狼来了 “货船再次靠岸时,它偷偷地上了岸,就在小坊上涵洞里住了下来,生了三只小狼羔,于是过上了“偷鸡摸鸭”的日子,好几次差一点被人打死。”
“孩子渐渐长大了,为了孩儿们的安全,娘儿四个就躲到了大武山的山洞里。”
“这个山洞是当年“深挖洞广积粮”时解放军挖的防空洞,后来废弃了,它把小狼羔藏在山洞里就下山去叼人家的羊来喂小狼。”
“山下人家发现山洞里住了狼,就找到了我,我们把龙黄掺在湿柴禾里燃着朝洞里熏烟,实在受不了了,它们就窜了出来,小狼羔叫村民逮走了,老狼被我开枪打折了一条后退就跑到了这里”。
江东记忆:狼来了 人们惊讶了,与其说惊讶猎人的猜测和讲述,还不如说是惊讶了这狼的伟大的母爱,狼尚且能如此,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那天晚上,父亲很晚才回家来,他把我从梦中叫醒,递给我一块像窝头一样的东西让我吃,我小心翼翼地咬了一点,很柴,还有点骚骚的怪味呢!
父亲说这是狼肉,就是今天下午在山堑沟里摔死的那条皮狼。
“啊?!”我赶忙把“窝窝头”递给了父亲,钻进了被窝。
江东记忆:狼来了 后来才知道,父亲当时在猎人老伦头的那个庄上做会计,和老伦头处得不错,“捎点给孩子尝尝吧!”老伦头如此说。
阿弥陀佛,我是吃过狼肉的!阿门,真的很怀念狼。(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