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水晶資源,徹底激活了這個蘇北縣城的産業
秋分時節,淩晨的空氣中已有一絲涼意。
多數人仍在熟睡,但連雲港東海縣一個小村裡的尹大姐,已經開始出發去趕一場特殊的大集:
水晶大集
在每個月農曆的逢四、逢九之際,在東海的淘晶廣場上,數千個攤位密密麻麻,來自巴西、馬拉加西、尚比亞、荷蘭、俄羅斯、越南,來自世界任何一個你能想到、或者沒有想到的國家的水晶,它們飄洋過海來到這裡。
像尹大姐這樣的當地水晶手藝人,喜歡在大集上尋找自己心儀的原石,這樣的石頭往往比較搶手,是以去得越早越好。
而更多的人,則是以另一種方式加入這支隊伍。
他們拿着配置了穩定支架的手機,用不同國家的語言進行着直播。美國人最喜歡水晶球,英國人最喜歡水晶柱,想要什麼就能給你什麼。
在一百二十多萬人口的東海,四分之一的人都從事與水晶相關的行業。在東海3萬餘家水晶網店的帶動下,每天有12萬件水晶制品通過快遞從東海銷售到全球。
經過多年發展,東海水晶已經從一個水晶原産地,發展壯大為“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超市,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晶原料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2016年東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水晶之都”稱号,2022年交易額達340億元。
水晶,成了東海最具特色的富民增收産業。
01.
這次在東海調研,随處都能聽到關于水晶的故事。
很多東海人都記得,小時候,在東海縣房山、牛山、石湖、曲陽、駝峰等鄉鎮的田野、崗嶺或大小河灘上,到處都零散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火石”(當地的叫法)。
它們大的如拳頭,小的像玉米粒,而像雞蛋、鹌鹑蛋大小的最多,大多數呈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白色,少數則透明甚至十分晶瑩。
東海的水晶資源太豐富了。它一半地域蘊藏着水晶和石英,總儲量達3億噸,其中水晶儲量約30萬噸,存儲量占全國70%以上,矽含量高達99.99%,儲量和品質均居全國之首。
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 水晶被國家列為稀少特種非金屬礦産品,由國家統購統管,禁止個人開采和買賣,農民在生産時挖出的水晶隻能賣給供銷社的代購點和“105”礦。
改革開放後,農民在責任田裡開采水晶有了一定的自由,加之随着合成水晶技術的日趨成熟,天然水晶在國防和其它工業中的作用逐漸被合成水晶所替代,國家對水晶的管制逐漸放寬,水晶這個大自然賦予東海人的瑰寶才逐漸走向民間,人們開始利用水晶尋求緻富門路。
1991年,一名叫朱景強的東海水晶商人,用12元買下被稱作“晶内晶”的點狀白色晶體,取名為“哈雷彗星”。12元搖身一變,陡增幾百倍沒出手,成為東海當時的爆炸性新聞。
接着,東海人又把眼光瞄向了海外的水晶礦藏。
1996年,東海人楊正山第一個來到了馬拉加西。他是拿着東海縣頒發的第一本因私護照來的。不到半年時間,楊正山就連續向國内發回3個集裝箱的水晶,每個集裝箱淨賺90萬元。
到現在,東海據說有25萬多人的“淘晶”隊伍,世界上隻要有水晶開采的地方,就有東海人踏迹的腳步。
東海曲陽鄉趙莊村,一個村就有40多人在海外淘晶。
全球的水晶資源,徹底激活了這個蘇北縣城的水晶産業。
02.
疫情對于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是滅頂之災,但是對東海水晶來說,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去做實體生意,轉型做網絡,東海人從巴西這些地方進來的紫晶洞、紫晶簇,就非常适合在網絡上發貨、銷售,單價又不高,網絡賣家紛紛來進貨。
2019年10月起,東海水晶跨境電商中心對外營業。
随即又誕生了東海直播電商産業園、跨境網紅直播街區。這個跨境電商中心已由當初不足120名年輕簽約主播發展到現在1156人,增設了工藝品區和家具擺件區,合作平台達到12個。
在經曆了疫情的後,人們相信水晶石可以帶來一些積極的預兆,水晶在西方被賦予轉運、招财等作用,是以在海外更容易受消費者的青睐。
相比于好運石頭,更多歐美人相信可以水晶石來治愈、激發和保護身心,恢複患者體内受損或耗盡的能量。
在TikTok上,目前帶有#crystalhealing#(水晶療法)标簽的文章觀看量高達33.3億。
越來越多的東海人,意識到跨境電商帶來的巨大機遇。
東海縣興西村黨總支書記趙中剛在抖音上有一個賬号“水晶俠”,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
他說,目前全村水晶年産值線上加線下超過10億元,其中跨境電商年産值超過3億元,相比較2019年整整翻了三倍。
2020年,由趙中剛領頭籌建了“興西村水晶電商産業園”,随後又建了多個跨境直播教育訓練基地。村民們通過學習教育訓練,搖身一變成為帶貨主播。
跨境電商帶來無限商機,東海縣電商協會副會長仲海兵對此也深有體會。不同于過去,水晶産品隻通過經銷商或者展會線下銷售,他從2016年開始進行跨境電商直播,“朋友圈”逐漸擴大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如今,其團隊年銷售額達到七八千萬元。
03.
這次在東海調研,一個最大的感受是:“踏實敢闖、誠實敢為、務實敢幹、求實敢創”的水晶精神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緻。
前面我們提到的“水晶大集”就是一個例子。或許東海年輕的一代人不知道,但老一輩的東海人見證了水晶大集從無到有的辛酸曆程,也明白了它的來之不易。
當地政府的順勢而為,也讓這個從一開始松散型、自發型的集市,變成了今天有組織有規模的水晶嘉年華。
也正因為有像楊正山這樣的初代淘晶人勇闖世界,為東海不斷補充貨源,才造就了今天東海水晶“買全球、賣全球”的精彩局面。
東海政府,在1991年大膽舉辦“東海水晶節”,成為當時東海縣城30多年來最隆重的盛典,這一盛典一直延續至今,剛剛過去的9月26日,第十六屆中國·東海國際水晶節開幕儀式在東海水晶城舉行,走過33個春秋的“東海水晶節”,為世界各地朋友了解水晶、喜愛水晶、選購水晶提供了優質平台。
未來的東海水晶産業,将着力建構“以天然水晶為主導、以彩色寶石加工為拓展、以中捷人造水晶合作為突破”的水晶珠寶産業發展體系,努力在提升産業層次、拓展文化内涵、推進國際交流、建立标準體系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向世界級特色産業不斷邁進。
美麗的水晶,是一種世界語言,不僅中國人喜愛,外國人也一樣為之心動。
講好水晶故事,是東海的使命,
做大水晶産業,是東海的未來。
奔流公告
大調研時代開啟
奔流财經社聯合國内高端智庫
正在啟動“調研長三角”活動
針對長三角城市、産業、
企業、園區、開發區
進行定制化高端調研
策劃年鑒、藍皮書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