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慶節母親帶侄子住我家,敲門我沒應她打來電話,我接起:沒在家

作者:楊天亮v

01

國慶節放假,齊曉雨(化名)是如臨大敵。

對話框裡靜悄悄,母親沒有再發來消息,事出反常必有妖,齊曉雨沒有放松警惕,第二天一大早就讓丈夫先去車站。

丈夫訂好了票,去了溫泉酒店,發來催促的消息,同時,母親帶着侄子找上門來。

國慶節母親帶侄子住我家,敲門我沒應她打來電話,我接起:沒在家

02

齊曉雨此時正坐在書房裡打遊戲,聽見敲門聲,頓時一個激靈。

她暗道:果然!母親是不會放過我的!

她蹑手蹑腳來到大門前,從貓眼看見母親帶着侄子站在外面。她又蹑手蹑腳地走回書房,把房門輕輕關上,反鎖起來。

她做到這一步也是奇葩,誰家閨女防母親像防賊一樣?

但是齊曉雨這麼做完全是被母親逼的!她把電腦關了,靜靜地呆坐着,聽母親斷斷續續地敲門聲。

敲門聲停止後,她的手機螢幕亮了,母親打來了電話。

早就算到這一步的齊曉雨,手機都是靜音的,她接起電話,聽到母親的詢問,冷靜地回答:“沒在家,我在公司加班呢,你有啥事?”

母親提出了那個要求,而齊曉雨也隻是冷漠地回答道:“我要加班,我老公旅遊去了,家裡沒人。你有本事找開鎖公司,你看物業抓不抓你就完事了。”

說完,她就把電話挂斷了。

母親再也沒有打過來,但她不敢輕舉妄動,就怕母親還賴在門外,或者在樓下守株待兔。

過了2個小時,丈夫陶家平(化名)發來消息,催她動身,她這才換了一身黑衣服,又戴了一頂鴨舌帽,做賊似的從消防樓道往下走。

國慶節母親帶侄子住我家,敲門我沒應她打來電話,我接起:沒在家

出了樓道,見四周無人,她混在人群裡,低着頭匆匆走出小區。

齊曉雨防着母親,已經有3年時間了,最近這幾天,她變得更加警惕。

其實這事也不能怪她,誰不想簡單地過日子呢,誰樂意過日子跟諜戰一樣?這事要怪,就怪齊家那個不中用的兒子。

齊曉雨的親弟弟齊曉飛(化名),小時候還行,就是有點調皮,上了高中後,也不知道交了什麼壞朋友,天天做夢想一夜暴富,不老老實實讀書。

後來齊曉雨讀大學走了,聽說弟弟在老家打了人,聯考也考砸了。

之後,弟弟就在老家混日子,跟一個“社會妹”談戀愛,結了婚,生了孩子。

曉飛跟妻子許諾,結婚後會踏實賺錢,結果他婚後也沒個正行,不是通宵網吧打遊戲,就是跟那群“兄弟”喝酒,三天兩頭曠工,一個月到手的錢才1千多。

人家工廠老闆不把他開除了,也完全是看他父母的面子,隻能給他扣工錢。

他沒有錢,就問妻子要錢,拿去喝酒打遊戲。

最後妻子實在受不了,離婚跑路了,把兒子留給了他,後來就斷了聯系,不知去向。齊曉雨知道弟弟的荒唐事之後,第一反應是母親一定會逼她養侄子。

沒辦法,齊曉雨對母親太了解了。

母親并不是用一個“重男輕女”就能描述的人,老一輩的這種家長很傳統,基本上就是如果孩子多的話,哪個孩子過得不好,她就心疼哪個孩子,讓有本事的孩子出錢幫忙。

不論男女,她都是這個态度,是以孫子受苦,她一定會讓女兒養孫子。

當時丈夫陶家平還覺得難以置信,不能了解,認為嶽母就是單純的重男輕女。

齊曉雨跟他解釋不通,就說:“反正,你肯定是不願意咱家出錢養我侄子對不對?咱們自己還要存錢養娃呢,是以你别問,以後都聽我的安排就對了。”

國慶節母親帶侄子住我家,敲門我沒應她打來電話,我接起:沒在家

陶家平笑了說:“那你真是個好老婆,知道不能做扶弟魔,我都聽你的。”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齊曉雨的母親就來找她,為了逼她養侄子,竟然千裡迢迢帶着孩子來到她家,完全就是在賣慘。

當時這孩子才上國小五年級,稍微懂事了,一副沉默内向的樣子。

齊曉雨見了侄子,其實也心疼,但是她更知道不能往火坑裡跳的道理!

侄子年紀小,卻不像同齡人一樣活潑開朗,一定是長久以來面對糟糕的父親,内心非常受折磨,導緻他變成了這樣,母親的離去,更讓他受打擊。

母親逼齊曉雨養侄子,齊曉雨沒答應,母親就退而求其次,要求在女兒這裡住幾天。她說:“這孩子也沒見過大城市是啥樣,讓他在你這裡吃點好的吧!”

齊曉雨一個心軟,就答應了。

結果,母親就得寸進尺,每逢節假日就來“小住幾天”,走的時候吃的用的穿的拿走不少。

陶家平越來越不耐煩,反感嶽母的這種行為。他覺得就算夫妻倆每個月支援2千,讓嶽母拿去養娃,也算是個辦法,可是嶽母不該這樣賴上他們。

國慶節母親帶侄子住我家,敲門我沒應她打來電話,我接起:沒在家

他最不喜歡的,就是兩個人的生活受到打擾,家是私密的地方,又不是别人的旅館!

而齊曉雨也算付出了一陣子,之前的同情,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她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是以開始拒絕母親帶着侄子再來“小住”。

于是母親來得少了,隻有放長假和過年的時候才會帶着孩子來,而且來之前還會發消息問女兒能不能來。

夫妻倆本以為這樣還算不錯,出于對這孩子的同情,就默許了這個狀态。

誰知,老太太竟突然向女兒打聽他們小區附近的國中學校。

這個話題把齊曉雨吓得一個哆嗦,有了不好的預感,在她的追問下,母親才承認,确實是想讓孩子到這邊來讀書,然後就寄宿在女兒家裡。

齊曉雨一個頭比兩個大,血壓都高了。

她質問道:“媽,你有沒有想過,我和老陶還沒生娃呢,我們再給我們的孩子攢錢,你到底要我花多少錢給你孫子?他是你的孩子,我就不是了嗎,我将來生個娃,你就不疼了嗎?”

母親說:“你這不是還沒生嗎?咱們家有困難,你應該幫忙的啊!再說了,你多幫幫他,将來我死了,錢多分給你,行不?”

國慶節母親帶侄子住我家,敲門我沒應她打來電話,我接起:沒在家

氣得齊曉雨挂斷電話,沖着天花闆大吼“誰稀罕你的錢”。

怒火平息後,齊曉雨直接對母親下了最後通牒,說:“您以後來,就一個人來,不要帶上你孫子,不然你就别來,你要是想為了你孫子看我離婚,你就使勁折騰我吧!”

母親沉默了,沒有說話。

但是從這之後足足半年時間,母親都沒有帶侄子來,她自己也沒來。

齊曉雨本以為事情搞定了,卻又在這次國慶節之前收到了母親發來的消息。母親像半年前一樣問她:“閨女,你們放幾天假?有啥安排不?”

這一句看似普通的詢問,就是母親要帶侄子來的預告。

齊曉雨索性不回複,就想知道如果自己擺出一副決裂的态度,母親還會不會來,沒想到放假的當天上午,母親就帶着侄子來了。

國慶節母親帶侄子住我家,敲門我沒應她打來電話,我接起:沒在家

齊曉雨很失望,她偷偷摸摸地離開小區,坐上車去溫泉旅館找丈夫,而陶家平看她一臉的不高興,就知道了答案。

夫妻倆很無奈,不知道以後怎麼辦。

像這樣的母親其實很多,她們和很多人認知裡的“重男輕女”的父母不一樣。

如果是兒子家有出息,女兒家的孩子受苦,她也會逼着兒子養活女兒家的孩子,這種生活方式也屬于“老傳統”了,是當代年輕人難以了解的類型。

遇到這種情況,堅守原則是必須的,不能為了親戚家孩子毀了自己的家庭。

不過可以嘗試幫忙聯系警方、婦聯和社群的人員,幫忙看看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隻有解決了孩子父母的問題,才能擺脫父母強加過來的任務。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