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作者:水娟

雖然曾國藩湘軍崛起,連敗太平軍,北方清軍也阻擊了太平天國的北伐軍,但從整體上看,戰局并未逆轉。在長江流域,此時的湘軍還不是太平軍的對手,湘軍不僅人數少于太平軍,而且戰略上傾向于防守,是以,清政府的危機遠沒有解除。

太平天國的北伐軍雖然失敗了,但北伐軍點燃了北方反清勢力的火焰。鹹豐五年(1855年),活躍在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由私鹽販子、遊民組成的"撚子"聯合組成了"撚軍",擁衆十餘萬,活躍于淮河南北。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撚軍對清政府的威脅雖然小于太平軍,但它紮根于北方社會,生存能力十分頑強。同時,南方除了太平天國起義之外,還有遍布各地的天地會系統的小刀會、紅錢會、三合會、三點會起義。在天高皇帝遠的雲南、貴州,有苗民起義、回民起義、彜民起義等等。清軍顧此失彼,疲于應付。可見,鹹豐帝面臨着一個幾乎是"天下皆反的局面"。當然,對鹹豐帝來說,心腹大患還是太平天國,隻要能取得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勝利,其他起義就好對付了。

随着戰争的持續,鹹豐帝還面臨着另一個迫在眉睫的難題﹣-錢。連綿不斷的戰争耗費了巨額的财富,鹹豐帝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他甚至命恭親王奕䜣将乾隆年間鑄造的三口精美絕倫的金鐘投進了熔爐,化成兩萬七千多兩的金條,作為軍費送到前線,(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1輯,中華書局1978年版,第26~27頁)但轉眼消耗殆盡。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于是,他準許了在全國征收"厘金"的建議,以貨物"通過稅"或商品"交易稅"的名義向商人征收貨價1%的稅款。在中國各朝之中,清朝稅賦負擔相對較輕,對商人征稅以往隻有關稅一種,按說征收"通過稅"和"交易稅"并無不可,而且稅率不高,但畢竟是違反祖制和民心的舉動,而且實行起來各地關卡林立、稅率不一,人民怨聲載道,但鹹豐帝已經顧不得這些了。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據費行簡《慈禧傳信錄》記載,心灰意冷的鹹豐帝結合明朝的典故對杜翰發了這樣一段感慨:"天啟當亡國而弗亡,崇祯不當亡而亡。"鹹豐帝沉默了一會兒,沉痛地說:"賊已渡河,明代事行見矣。設在不幸,朕亦如崇祯不當亡而亡耳。"可見,鹹豐帝已經考慮亡國的問題了。

誰能想到,就在這一關鍵時刻,太平天國發生了一場自相殘殺的内讧,這等于給鹹豐帝奉送了一個"超值大禮包",使雙方較量的形勢頓時發生了大逆轉!

這是怎麼回事兒?

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千千萬萬饑寒交迫的農民為了求生存,投入到這場運動中來,聚集在洪秀全的旗幟下浴血奮戰。

洪秀全最初的願望是做大清朝的官兒。頂戴花翎、八擡大轎、鳴鑼開道、回避肅靜,嘿!那份兒威風……

但是,怎樣才能做大清朝的官呢?途徑有三個:第一,通過科舉考取功名;第二,花錢買官;第三,如果洪秀全的祖宗給朝廷立下豐功偉績,他也可以做官。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洪秀全生于嘉慶十八年,公曆是1814年,廣東花縣人,祖宗八輩都是農民,祖宗是靠不上了;至于買官,洪秀全出身農民家庭,家裡有幾頭牛、幾畝地,勉強混個溫飽而已,買官也不可能,是以,洪秀全隻能走科舉的道路。

科舉的第一步是考秀才。您千萬不要小看秀才這個功名,一個人一旦中了秀才,他就成了紳士,享有與地方官平禮相見的地位,終生免除勞役、兵役的權利和免費深造的待遇,然後繼續考,考舉人、考進士。但是,秀才很難考上,一般一個縣就四到六個名額,是以,中國古代不少讀書人拼了一輩子也考不上個秀才。大家都知道,考試這玩意兒很折磨人,也很容易上瘾,越考不上瘾越大,就一次次地考,很多讀書人就這樣度過了一生。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上面這兩張圖,是流傳下來的洪秀全真迹,從字裡行間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不善書寫的人。

不僅字迹普通,排版也十分潦草,是以很多網友紛紛表示,看完洪秀全的書法作品,感覺自己也能稱王!

而清朝時期的科舉考試,對于考生的書寫功底,是非常的看重的!如果一個考生的小楷書法不佳,即使是文采斐然,下筆如有神助,也未必能考中。

洪秀全出生于耕讀之家,自幼勤勉讀書,家族中的長輩對他的期望很高。洪秀全七歲就進了私塾,通曉四書五經,和一切其他的書籍。

洪秀全家庭條件一般,全家人節衣縮食供他讀了幾天書,自己感覺學問很大,就去考秀才,但幾次考試都名落孫山。其實,我們冷靜地想一想,考試這事兒誰敢說自己絕對有把握?何況洪秀全一沒有家學淵源,二沒有名師指點,三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單憑半工半讀地讀幾天書就能考上?但洪秀全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科場黑暗,社會不公。當然,大清朝确實黑暗,社會确實不公。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洪秀全對考試很執着,一次次失利對他打擊很大,尤其是道光十七年那次考試失利,洪秀全昏迷了很多天,醒來之後又哭又笑,大家都以為他發了瘋。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最後一次考秀才落第,回到家鄉,幹脆砸了學校裡的孔子牌位。這下子捅了馬蜂窩,洪秀全當時的職業是農村的"塾師",别看農民鬥大的字不識一筐,但絕對不容許對孔子有任何亵渎,是以,全村人将洪秀全趕出了村子。

在家鄉待不下去了,于是,洪秀全離開家鄉前往廣西。去廣西幹什麼呢?--"傳教"。

在此,不得不交代一下洪秀全的信仰問題,他的信仰跟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跟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那場内讧關系很大。

洪秀全幾次到廣州考試,在那裡,他接觸到了基督教的宣傳品,然後自己揣摩,創立了"拜上帝會"。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請注意,基督教當然是一種宗教,是世界性的大宗教,但是,洪秀全創立的這個"拜上帝會"算不算宗教呢?中國史學界從來不認為"拜上帝會"就是基督教,甚至算不算做是宗教都另當别論。

洪秀全雖然采用了基督教的不少名詞和活動方式,但他加進了很多自己的了解和創造。比如,洪秀全說上帝是他爸,他是上帝的次子。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洪秀全說他是上帝的次子,那麼,長子﹣﹣洪秀全的哥哥是誰?據洪秀全說,是耶稣基督。當然,不能叫哥哥,叫"天兄"。洪秀全被趕出家鄉後,曾經到廣州找過外國傳教士,先自我介紹了"出身"背景,傳教士立即起身,摸摸洪秀全的額頭,然後把他拒之門外。洪秀全一臉的困惑,心裡說你們自稱是上帝的信徒,上帝是我爸,你們竟敢這樣對我無禮,小樣咱們走着瞧!從此,洪秀全再不搭理這些外國傳教士了。

您别看洪秀全的這套說法唬不住外國傳教士,但對中國農民卻很有效。

洪秀全帶着自己的忠實信徒馮雲山來到廣西貴縣,農民聽了他的這套說法,感到很新奇,雖然不敢全信,但他們沒有膽量将洪秀全拒之門外,畢竟洪秀全有個惹不起的爸爸。

洪秀全決定顯示一下自己的"法力",他領着馮雲山,拎着大棒子,嘴裡念念有詞,來到村口的一所小廟,一頓打砸,幾個塑像被砸得稀巴爛。洪秀全扔掉棒子,在牆上題了一首詩,然後揚長而去。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這廟裡供的是"兇神惡煞",平素村民經常燒香上供,祈禱兇神惡煞不要出來禍害人,在廟裡好好呆着,我們定期貢獻,保證你不缺吃喝。現在洪秀全把它給砸了,豈不是惹禍上身?

然而,幾天過去了,風平浪靜,洪秀全也沒有遭報應的迹象,這下子村民全服了,看來洪秀全比"兇神惡煞"還"兇神惡煞",這樣一來,洪秀全的局面逐漸打開了。當時廣西地瘠民貧,連年災荒,饑民四處流浪,這對洪秀全吸收信徒十分有利,加入他那個"會"的人就越來越多。

洪秀全逐漸有了很多信徒,這其中就有後來成為太平天國棟梁之才的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楊秀清。

楊秀清比洪秀全小将近十歲,廣西桂平人,但他不是廣西本地人,祖先從廣東嘉應州遷到廣西,屬于客家人,在當地比較受排斥。他自幼就沒了父母,家裡也沒有地,做一名燒炭勞工。楊秀清膽大心細,見識很不一般,他加入洪秀全的組織後,很快脫穎而出,成為骨幹成員。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轉眼到了道光二十七年,洪秀全以桂平縣的紫荊山為根據地,四處活動,勢力越來越大。這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地方官的意思本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意過問,假裝沒看見。但當地紳士、地主不幹,你地方官一屆三年,到時候一拍屁股走人,但我們在當地有家有業,怎能坐視拜上帝會胡鬧?于是,向地方政府施加了很大壓力,縣政府沒辦法,隻好逮捕了馮雲山,這樣一來,形勢緊張了。

怎麼辦?洪秀全表示他将前往廣州活動,營救馮雲山。大家可能奇怪,馮雲山是在廣西被捕的,你為何到廣州營救?而且,你洪秀全在清朝官場也沒有朋友,你怎麼營救?其實,這很可能是洪秀全要避避風頭的借口。總之,馮雲山被捕了,洪秀全走了,他召集起來的這些人頓時群龍無首了,有的人六神無主,有的人畏懼退縮,有的人動搖觀望,拜上帝會大有土崩瓦解之勢。

在這一關頭,楊秀清站出來了。他想效法洪秀全的老辦法,再砸個廟來樹立威信,但窮鄉僻壤,僅有的幾座廟早就讓洪秀全給砸光了,楊秀清一籌莫展。

史書記載,楊秀清不吃不喝,也不說話。

道光二十八年三月初的一天,楊秀清突然昏倒了,大家趕緊圍在他身旁,又是灌水,又是呼叫。突然,楊秀清醒過來了,令人奇怪的是,楊秀清說話的表情、語氣全變了,他說他是上帝,别人不可能相信。楊秀清說你不信沒關系,我有個兒子你們都認識,大家說你兒子是誰?他說是洪秀全。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這下子大家夥就相信了,于是紛紛下跪向他請示如何渡過眼前的難關。楊秀清以上帝的口吻說了不少維護團結、堅定信念、敢于鬥争之類的話,要求大家相信上帝,否則就會發生瘟疫,死很多人。大家信以為真,就打消了三心二意的念頭。

其實,楊秀清利用的是中國民間流行的巫術,當時中國人很信這個。不久,馮雲山來到了紫荊山,大家可能會問,這馮雲山不是被逮捕了,拜上帝會信徒正要營救他嗎?原來,桂平縣政府判決将馮雲山"驅逐出境",于是,馮雲山"出境"之後又偷偷"入境"。而且,洪秀全也回來了,洪秀全預設了楊秀清"代天父傳言"的權力。從此,楊秀清成為僅次于洪秀全的第二号人物,當然,這是在"天父"沒附體的情況下,"天父"一旦"附體",楊秀清立即就成了洪秀全的爸爸,洪秀全隻能下跪聽訓。這為太平天國後來的分裂埋下了種子。

從道光三十年夏天開始,洪秀全、楊秀清指令各地"拜上帝會"的信徒前往廣西桂平縣金田村集中,各地信徒紛紛來到金田後,按洪秀全的指令,上交了所有的财産,然後男女分營,夫妻不得同居。十二月初十,公曆是1851年1月11日,正式舉行金田起義。後來,洪秀全稱天王,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建國号"太平天國"。

附指出,中國史學界從來不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場宗教戰争,也不承認洪秀全是一名基督教徒。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太平軍勝利進軍,直到占領南京。他們以南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改名天京。

在這一過程中,楊秀清顯示出了傑出的政治、軍事才幹,他獲得了僅次于洪秀全的地位,而且,由于他壟斷了政權、軍權、神權,是以,他實際上掌握了太平天國的全部權力。史書記載洪秀全"臨朝而不理政",作為太平天國的偶像,被高高挂起,成為楊秀清的傀儡。

1856年差不多是太平天國全盛的一年,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政權體制也基本完善,拿太平天國的話說,"小天堂"已經建立起來了。說是"小天堂"一點兒也不過分,當年貧苦的失意書生洪秀全住進了輝煌壯麗的天王府,後宮美女如雲。從此,洪秀全既不上馬殺敵,也不過問朝政,直到太平天國滅亡,沒走出南京一步,就生活在美女群中。原來的燒炭勞工楊秀清成了"九千歲"(洪秀全是萬歲),每次出行要乘四十八人擡的大黃轎。南京夏天熱,楊秀清改坐"水轎",他這個水轎用玻璃制成,裡面灌水養魚,楊秀清就坐在裡面。儀仗隊前呼後擁,綿延數裡之長。

然而,洪秀全雖然是"萬歲",卻時時受到來自楊秀清的挑戰。

楊秀清是怎樣威脅洪秀全的呢?原來,楊秀清有兩個身份,作為東王,他是洪秀全的臣子;但"天父"一旦"附體",他就是洪秀全的爸爸。而且,定都南京後,"天父"經常"下凡"。"天父"一"下凡",洪秀全立即就得跑到東王府,跪在楊秀清腳下,聽楊秀清唠叨個沒完沒了,唠叨完了,洪秀全叩頭謝恩。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楊秀清搞的這些"天父下凡"有的是為了決策軍國大事,統一思想,但大多是為了顯擺威風。據《天父聖旨》第三卷記載,1855年8月25日半夜,"天父"突然又"下凡"了,天王府一面以最快速度通知在京的諸王和朝臣們前往聆聽教誨,一面安排洪秀全立即前往朝見。

這個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原來,天王府的大門十分沉重,看門人一時打不開門。大家可能奇怪,怎麼會連門都打不開?原來,洪秀全除了"拜見天父",從來不出天王府,而且,這跟清朝不同,清宮裡有太監,門口還有軍人,洪秀全宮中用的全是女性,就他一個男性,那些女性使出吃奶的勁兒也打不開門,唯一的辦法就是找更多的女子來。這樣一來,在開門上費了很多時間,等洪秀全趕到東王府的時候,東王,不,"天父"已經火了。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天父"操着一口流利的粵語,表達着對"兒子"的不滿,說這麼久才來,真是該打!洪秀全連忙下跪求饒,群臣也跪請赦免天王,"天父"這才息怒。在宣布了兩件人事任免之後,揮退洪秀全,要跟"兒媳婦"-﹣洪秀全的正宮娘娘單獨談談。

"天父"跟"兒媳婦"談了什麼?據史料記載,大體意思是讓她伺候好天王,管好其他嫔妃。另外,"天父"還說洪秀全這孩子打小脾氣就不好,聽說在宮裡經常使用"家庭暴力",詢問上次批評他之後,有沒有悔改收斂。

大家想想,洪秀全跟楊秀清之間互為君臣,太平天國的這個體制能不導緻沖突嗎?當時,有一個叫張德堅的人,專門給曾國藩收集太平天國的情報,他斷言:"秀清叵測奸心,實欲虛尊洪秀全為首,而自攬大權獨得其實。其意欲仿占之奸權,萬一事成則殺之自取","似不久必有并吞之事"。(張德堅:《賊情彙纂》卷1,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

真讓清政府的"情報專家"說對了。

楊秀清一步一步地落實着取代洪秀全的計劃。此時,太平天國早期的關鍵人物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早已戰死,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在外地領軍,朝中他一手遮天,自認為時機成熟,1856年8月15日,楊秀清宣稱"天父下凡",急召洪秀全前來觐見。

洪秀全一聽"爸爸"來了,頓時感到頭疼,但不敢不硬着頭皮前去朝見。張汝南的《金陵省難紀略》記載了這次召見。

楊秀清("天父")說:"爾與東王均為我子,東王有喵(粵語'那麼'的意思)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洪秀全跪在地上,冷汗直流,他用目光掃視着周圍情況,隻見侍衛表情肅穆,持刀配槍,一臉殺氣,站滿了堂上堂下。他知道,他要是不答應,恐怕就得"站着進來,躺着出去"了,于是,心一橫,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

楊秀清("天父")又說:"東世子(東王的兒子)豈止是千歲?"

洪秀全說:"東王既萬歲,世子亦便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

楊秀清("天父")滿意地說:"我回天矣。"(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03頁)

楊秀清暗自得意,他以為洪秀全屈服了。但洪秀全畢竟讀過幾天書,明白"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的道理。然而,處在楊秀清勢力籠罩之下的南京,洪秀全怎樣反擊楊秀清的挑戰呢?

洪秀全一方面穩住楊秀清,表示過一個多月就是東王楊秀清的生日,到時加封楊秀清,算做是"生日禮物";另一方面,派心腹密召在江西的韋昌輝回南京勤王。楊秀清得意洋洋,卻不知大禍即将臨頭。

韋昌輝是金田起義的首領之一,他恨透了楊秀清,以前,韋昌輝的哥哥跟楊秀清妾的哥哥争一處房産,楊秀清大怒,指令把韋昌輝的哥哥綁起來,定了"五馬分屍"的罪。其實,何止韋昌輝,太平天國将士對楊秀清普遍沒有好感,是以,韋昌輝接到洪秀全的密诏後,立即從江西率親兵3000人,乘船200餘艘,趕往南京。9月1日抵達南京,連夜控制了南京的要害部位,并包圍了東王府。次日淩晨,東王楊秀清被五花大綁押出王府。據《金陵雜記》記載,韋昌輝對楊秀清說:"爾欲奪位,我奉二哥令殺爾!"殺死楊秀清之後,韋昌輝提着楊秀清的腦袋去見洪秀全。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洪秀全見大功告成,随即下诏,宣布楊秀清“竊據神器,京稱萬歲,已遭天殛”,指令楊秀清部屬屬前來自首,據說幾天之内逮捕了兩萬多人。

此時的南京已經成了人間地獄,韋昌昌輝決定斬草除根,楊秀清的部屬一個不留,全部殺掉。同時,東王楊秀清的餘部在進行着無謂的抵抗,斷斷續續持續了兩個月,就連外地的一些東王親信也被解除職權,調回南京加以殺害,被殺者達三萬多人。

形勢的發展有失控的趨向,而且,洪秀全很快發現,韋昌輝跟剛剛成了刀下鬼的楊秀清簡直就是“一丘之貉”。據史書記載,當時殺楊秀清的時候,大家沒有争議,但進一步清洗楊秀清的部衆就不太得人心了,就連洪秀全也有有盡快罷手的想法,并對韋昌輝有所指責。但韋昌輝立即歪脖子瞪眼,氣氣勢洶洶地質問洪秀全:“我為你除大害,今反責我而欲沽名耶?”’意思是我為你除了心頭大患,現在把屎盆子都扣到我腦袋上,你想沽名釣譽?洪秀全立即低頭不敢言語了,他知道,雖然他宮廷裡所有人員都武裝起來了,但這些嬌滴滴的“女兵”根本不是韋昌輝手下那幾千殺紅了眼的亡命之徒的對手。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不過,洪秀全手裡還有一張“牌”-石達開。他要像當初召韋昌輝誅殺楊秀清那樣,召石達開來京抵制韋昌輝。

1856年9月26日,翼王石達開僅帶少數随從趕回了一片肅殺之氣的南京。在洪秀全的面前,他跟韋昌輝争吵起來,他指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氣急敗壞,兩人對對罵起來。當天夜裡,深感自身不保的石達開逃出了南京城,他在南京逗留的時間還不到一天。

韋昌輝洗劫了石達開的住宅,殺死了他的家人和沒來得及逃走的部下,并挾制洪秀全出示了對石達開的懸賞令。

石達開驚魂未定,一口氣跑回了安慶,立即調動大軍,打出了為楊秀清複仇的旗号,要發兵南京,在蕪湖、甯國一線集結了七八萬大軍。

洪秀全内受韋昌輝逼迫,外有石達開大軍壓境,真是内外交困。不過,這時洪秀全頭腦還算清醒,他決定犧牲韋昌輝。确實,兩個月來,韋昌輝已經把繁華的南京城殺得血流成河,徹底喪失了人心,而且,對自己的威脅一點兒也不比楊秀清小。于是,1856年11月2日,洪秀全指揮擒殺了韋昌輝。洪秀全是如何擒殺韋昌輝的,缺乏足夠的史料來說明真相,現有史料都很簡略,大體知道是"合朝同心","交戰兩日"等,估計使用了計謀。

至此,持續兩個月的血雨腥風的南京大内讧基本結束。

聽喻大華講鹹豐是怎樣一位皇帝(6)

南京的槍聲基本停息下來了,洪秀全想到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把韋昌輝的首級送到安徽甯國石達開軍營,召石達開來南京。石達開回到南京,接受了洪秀全的任命,總理軍政大權。然而,此時的洪秀全誰也不敢相信了,他生怕石達開成為另一個楊秀清或韋昌輝,對石達開百般刁難、挾制。1857年6月3日,石達開逃離南京,來到皖南,從此與洪秀全分道揚镳,率軍獨立抵抗清軍,六年後在四川大渡河畔全軍覆沒。

南京附近的清軍從八月下旬就注意到南京城裡出了大亂子了,因為他們看到有大量的屍體從觀音門漂入長江,他們興奮地數,到後來屍體多得數不過來了。很快,從南京城裡傳出情報,清軍得知了這次事變的詳情,立即上報鹹豐帝。鹹豐帝确信後激動得到廟裡叩拜神靈,感謝對大清的庇佑,同時指令前線清軍"急當乘其衆心渙散之時,督飾兵勇,一鼓殲擒",并且注意策反招降。(《清文宗實錄》卷209,鹹豐六年十月丁酉)

不過,曾國藩得知太平天國内讧的消息時,他輕蔑地冷笑一聲之後,沒動聲色。他的幕僚心中有數,他們知道,曾國藩真是把洪秀全看扁了。對于鹹豐帝的上谕,曾國藩也沒有落實,他知道,太平天國正在骨肉相殘,他要為太平天國的内讧留足時間和空間,他不能插手,他怕一旦插手,太平軍會停止内讧,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坐收漁人之利。至于鹹豐帝誘降太平軍的打算,曾國藩更不感興趣,他是一個講究忠誠的人,他本人踐行忠誠的信條,不願意幹那些引誘别人失節的事兒。

這場内讧對太平天國的打擊是緻命的。金田起義分封的各個王最終僅剩下了一個"天王"(石達開與洪秀全分道揚镳,另起爐竈)。中樞層沒有能夠掌控大局的人才,幾萬精銳被殺,勢力大大削弱了,可以肯定,太平天國的全盛時代已經過去。同時,這場内江還導緻了人們思想上的混亂和人心的渙散,那些令人仰視的諸王自相殘殺,幾萬兄弟倒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之下,"上帝"的神話破滅了,維系人們精神的支柱坍塌了,由此看來,天堂之路走不通了。于是,太平軍占領區内流傳着這樣一首歌謠:"天父殺天兄,總歸一場空。打打包裹回家轉,還是做長工!"然而,這首歌謠還有另一個版本:"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長毛非正主,依舊讓鹹豐。"

鹹豐帝挺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光,相反,太平天國的曆史發生了轉折。

讓我們離開刀光劍影的大場面,走進鹹豐帝的宮廷生活中,在那裡,有幾件當時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兒,但後來卻深刻地影響了王朝的命運和中國曆史的程序,這是怎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