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用戶端全媒體記者 葉竹 視訊拍攝 劉豐 田甜 剪輯 謝佳燊
“可以和你交換徽章嗎?”
中國女子乒乓球隊“團寵”孫穎莎在賽後向越南隊、南韓隊運動員追要徽章(“Pin”);杭州籍網球運動員吳易昺的證件帶上挂滿了各種徽章;連日來,往來各大賽場、主媒體中心和媒體村之間的三湘都市報·犇視訊記者,也交換了不少徽章……在杭州亞運會,不論賽場内外,這句話的出現頻率極高。
(網球運動員吳易昺證件帶上挂滿徽章。圖檔來源:杭州亞運會官網)
運動員賽前賽後忙換“Pin”
提及杭州籍網球運動員吳易昺,他和長沙頗有淵源。
2020年9月,吳易昺正是在中國網球巡回賽CTA1000長沙望城站迎來自己的正式複出,一舉拿下男單冠軍,從此開啟了自己中巡賽27連勝的壯舉。9月26日,在本屆亞運會上,吳易昺遺憾無緣網球男單八強。
(志願者證件帶上挂滿各式徽章。劉豐 攝)
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吳易昺的證件帶上别着許多徽章,不少記者看着心動不已,紛紛提出想要“交換”。場館類“大蓮花”和“小蓮花”,項目類有網球,職業類有“蓮蓮”醫生,也有企業款,還有其他大熱IP……和許多運動員、從業人員、媒體記者、志願者一樣,吳易昺的徽章類型五花八門。
同樣熱衷收集徽章的“典型”運動員,還有中國女乒“團寵”孫穎莎。26日,她攜手隊友陳夢、王曼昱完成女團亞運五連冠的任務。
比賽歸比賽,孫穎莎的“副本任務”也沒落下。“Pin!Pin!”幾次比賽後,她放下球拍就忙着找越南、南韓等國家隊員換徽章。
外國記者向特派記者提出交換徽章
不僅是運動員們熱衷收集徽章。
“除了有許多志願者要和我們交換徽章,也有外國記者主動提出要交換徽章。”9月23日,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前,各國記者聚集杭州奧體中心。在媒體工作間内,一位外國記者看中了“犇向亞運”兩位特派記者證件帶上的“犇犇”徽章,就拿出标有“JORDON”(約旦)和奧運五環的銅色、銀色徽章交換。
(9月27日,三湘都市報·犇視訊記者證件帶上已經挂滿徽章。記者 葉竹 攝)
在杭州亞運會主媒體中心,可以交換徽章的點位也有很多處。在這裡,可以用徽章換取低碳環保的絲綢杯墊,也可以在換取帶有本屆亞運會logo的圓形徽章,還可以在特定區域領取每日徽章,樣式各有不同,充滿神秘感。
在媒體村運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内,記者注意到,徽章同樣很受歡迎,許多記者購買後,或準備送給親友,或拿出交換。9月27日中午,店内一位志願者就向記者介紹,“西湖十景的徽章賣光了,現在挂在店内的是補貨後的整套裝,目前也隻有兩套了。”
連結:
交換徽章,由來已久
在各大體育賽事上,互換徽章已經成為運動員、記者和從業人員之間一種獨特的社交方式。
在杭州亞運會上,一枚小小的徽章,連通起不同的文化交流,留給每個人心中美好的紀念。
其實,徽章的交換曆史由來已久,在早期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運動員和官員佩戴不同的圓紙牌來辨別身份。漸漸地,大家開始通過交換積攢的圓紙牌來結交朋友,這逐漸發展成一項傳統。随着時間的推移,圓紙牌演變為徽章,而徽章設計的多樣性也為體育賽事增添不少樂趣。
杭州亞運會延續了這份跨越語言、跨越文化的交友方式和收集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