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霖打頭陣,1850億菜鳥沖上市

記者|楊松 周琦
編輯|鄢子為
萬霖帶隊,千億獨角獸率先沖刺IPO。9月26日,菜鳥向港交所送出招股書。
48歲的萬霖,做了6年的菜鳥CEO,有“不眠精英”的稱号,今年剛晉升為阿裡合夥人。
招股書裡,和他一起出現在高管名單裡的,有阿裡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淘天集團CEO戴珊、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蔣凡。
豪華團隊加持,菜鳥有望成為阿裡“分家”後的第一股。
大佬雲集
菜鳥上市,早有規劃。
5月,阿裡财報透露,菜鳥将啟動上市計劃。
“希望全體菜鳥員工加快能力建設,開啟新的創業征程。”萬霖在全員信中表示。
定下目标後,萬霖出手“快準狠”,為上市鋪路。
同一月,菜鳥聯合申通快遞,推出智選倉配“次日達”服務,覆寫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圈。
次月,菜鳥宣布,拟收購申通快遞25%股份。
“交易完成後,申通将成為菜鳥直接投資的公司,對于菜鳥上市前的估值有正向幫助。”有業内人士表示。
據胡潤最新釋出的《2023全球獨角獸榜》,菜鳥的估值約1850億元,位列全球第十。
如果菜鳥上市後市值大漲,阿裡和一衆明星投資人就将受益。
據招股書披露,阿裡旗下三家公司,合計持有菜鳥69.5%的股份。
分拆完成後,阿裡将繼續持有菜鳥50%以上的股份。菜鳥仍将為阿裡子公司。
阿裡之外,沈國軍通過家族信托持有菜鳥13.9%的股份,是菜鳥的第二大股東。
沈國軍是浙商大佬,銀泰集團創始人。菜鳥一成立,他就加入了,為首任CEO。
馬雲旗下雲峰基金,通過子公司持有4.54%菜鳥股份,為第三大股東。他曾多次表示對菜鳥的期待,将其視作電商和螞蟻金服後,阿裡的“第三極”。
中通、圓通、韻達等幾家快遞公司也持有少量菜鳥股份。
日入3億
2023财年,菜鳥,是阿裡集團裡增速最高的業務。
這一财年,萬霖的薪酬為741.5萬元,較往年有小幅提升,還獲得了晉升,于7月成為阿裡合夥人。
他于2014年加入菜鳥,此前在亞馬遜工作了9年,“幹物流供應鍊相關的事情”。
“在亞馬遜的時候,大家專注自己的事情,怎麼把體驗做得更好,怎麼把時效做得更好,以及項目成本。”萬霖表示,菜鳥要考慮的問題更多。
專業人士管理之下,菜鳥業績出衆。
2023财年(截至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營收為778億元,同比增長16%。
近3個财年,年複合增長率為21%。
公司有三大業務,分别為國際物流、國内物流以及科技及其他服務。
其中,國際物流為最大收入來源。
今年4-6月,菜鳥收入為231.6億元,相當于日入近3億元;其中國際物流收入111億元,占比達到48%。
菜鳥打造了一張覆寫2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全球物流網絡,2023财年,處理的跨境包裹總量超過15億件。
萬霖仍在加大對國際物流投入。
年初,菜鳥成立北美、歐洲和東南亞三個海外大區。他表示,将以每年1-2個國家的節奏,建設海外本地物流網絡。
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告訴《21CBR》記者,國際市場收入占比高,得益于阿裡速賣通等率先發展,以及菜鳥國際化先行布局。
今年,菜鳥下場做快遞,推出自有快遞品牌。其第二大業務——國内物流,營收增長加快。
萬霖稱,菜鳥速遞,是公司重點建設的國内物流業務産品。
依靠天貓超市等業務,其不愁單量。公司表示,國内物流服務,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4%,主要緣于菜鳥速遞等大幅增長。
自營業務亦推高營運成本,4-6月,勞務成本大增82%。
公司第三大業務,為科技及其他服務,包括菜鳥驿站、菜鳥App、物流科技、物流資産服務等業務。
菜鳥驿站現有17萬個站點;2023财年,菜鳥APP月活躍使用者超過6000萬。
拓新不易
單飛的菜鳥,依賴阿裡的訂單。
阿裡是其最大的客戶,約貢獻三成收入。其不僅能直接提供單量,還能招攬客戶。
“菜鳥速遞”剛推出時,簽約的品牌商家包含認養一頭牛、青島啤酒、添可、歐珀萊、盒馬等。
無一例外,這些均是與阿裡合作多年商家,有的還是阿裡投資的。
5月,萬霖在内部信裡,就先感謝了寶天貓、天貓超市、天貓國際、速賣通等菜鳥兄弟業務。
“物流與商流需要融合發展。”楊達卿稱,阿裡系企業自立門戶後,仍在一個生态圈裡協同發展。
上市成功後,菜鳥有可能走出阿裡,拿到更多外部單量。
拓展新客戶,并不容易。
傳統貨架電商平台裡,京東、拼多多與阿裡有直接競争關系;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平台,傾向找第三方快遞合作。
在招股書風險欄中,菜鳥也表示,新客戶若為阿裡競争對手,其與集團的關系,可能會産生負面影響。
楊達卿認為,國内電商平台多,各類物流企業搶食。
激烈競争态勢下,2021-2023财年,菜鳥分别錄得淨虧損20.15億元、22.86億元和28.01億元。
今年4-6月,菜鳥扭虧為盈,淨利潤為2.9億元。
萬霖的挑戰還有很多。正如他所說,上市不意味着高枕無憂,反倒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