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叫停中歐投資協定審議,歐盟想在中美間待價而沽?中國應如何突圍

作者:自由豆漿iRE

本文素材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2023年3月22日,歐盟突然以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為借口,對中國新疆相關機構和個人實施制裁,這一舉措在近30年來尚屬首次。緊接着,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紛紛跟随歐盟的步伐,也對中國的相關機構和人員實施制裁,這構成了美英加三國首次聯合制裁中國的前所未有的局面。

然而,中國對此的反擊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出乎歐盟的意料。當天,中國迅速宣布制裁歐盟的4個機構和10名個人,令歐洲國家大為震驚。雖然許多西方分析家認為歐盟的制裁名單經過精心策劃,制裁措施較為克制,但被制裁的中方機構和個人級别并不低,制裁措施無疑是象征性的,卻不容小觑。

叫停中歐投資協定審議,歐盟想在中美間待價而沽?中國應如何突圍

然而,中國的回擊不僅在數量上,還在級别上超越了歐盟的制裁措施。中國的制裁對象包括了進階别的機構,如由27個成員國大使組成的“歐盟理事會政治與安全委員會”,以及4名歐洲議會議員和3名歐盟國家議會議員等重要個人。這使得歐盟不得不做出更為強硬的回應。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表示,中方的制裁措施“不可接受”,而德國籍的歐洲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更是威脅表示,沒有歐洲議會的準許,歐中之間将不會簽署任何協定。

歐洲議會第二大黨團S&D也表态稱,“取消對歐洲議會議員的制裁是與中國政府就投資協定進行談判的先決條件”。在此背景下,歐洲議會決定取消原定于23日簽署《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會。這一協定必須獲得歐洲議會的準許。

叫停中歐投資協定審議,歐盟想在中美間待價而沽?中國應如何突圍

對于歐洲方面試圖以《中歐投資協定》來施壓的舉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歐方不能指望一方面講合作,一方面搞制裁,損害中國的利益,這沒有道理,也根本行不通。”她強調中國緻力于發展中歐關系,主張合作,反對對抗,同時堅決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華春瑩呼籲歐方反思,停止對抗,以實際行動維護中歐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

那麼,歐盟為何會對中國出手呢?在此背後有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歐盟出于一種自我價值觀和道德焦慮的心态,試圖在人權議題上扮演“教師爺”的角色。然而,歐洲國家在新冠疫情應對方面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導緻其在道義制高點上感到自卑。相比之下,中國在疫情控制和經濟恢複方面表現出色,使得歐洲國家感到自衛不足,甚至某種程度上感到道德上的焦慮。

叫停中歐投資協定審議,歐盟想在中美間待價而沽?中國應如何突圍

其次,歐盟試圖在中美之間尋求一種“均勢”立場,以維護自身利益。歐盟希望在全球多極化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制裁中國來試圖在中美之間“待價而沽”,以擷取更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最後,歐盟内部存在分歧,特别是在對華政策上。一些國家擔心《中歐投資協定》可能損害其國内産業和利益,是以通過制裁中國來平衡國内政治壓力。

面對這一局勢,中國需要采取明智的政策。首先,保持冷靜,不要過于激進,同時堅守原則,努力維護中歐關系的穩定。其次,中國應積極争取歐盟,追求合作而非對抗,以實作共同利益。最後,中國不應容忍歐盟基于虛假資訊的制裁,必須堅決回擊,向對方傳遞警告信号,以阻止歐盟試圖在中美之間玩弄權術的企圖。

叫停中歐投資協定審議,歐盟想在中美間待價而沽?中國應如何突圍

總之,中歐關系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仍具有廣泛的合作潛力,中國應堅定捍衛自身利益,同時尋求與歐盟的務實合作,以推動雙方關系的健康發展。

叫停中歐投資協定審議,歐盟想在中美間待價而沽?中國應如何突圍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