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作者:親愛的人民群衆520

夏日陽光灑在遼甯省盤錦市,歲月如梭,時光荏苒。本文将帶您踏上一段扣人心弦的成長之旅,主人公是一位少年天才,張炘炀。

1995年的某個七月八日,遼甯省盤錦市見證了一位新生命的誕生,這位幸運兒便是張炘炀。他的家庭背景可謂知識淵博,父親張會祥是一位公務員,而母親吳慧娟則是名師。這個溫馨的家庭為張炘炀未來的學習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然而,張炘炀的成長軌迹與他的父親密不可分,因為父親不僅是親情的守護者,更是張炘炀人生的設計師。張會祥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卻憑着毅力和努力,于1978年考入大學。雖然他曾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的MBA錄取通知,但由于經濟拮據,他不得不放棄這個機會。這一次的夢想破滅,讓他下定決心,要讓自己的孩子擺脫同樣的命運,走向成功。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當張會祥36歲時,他的兒子張炘炀降生了。給孩子取名炘炀,寓意着希望他的人生能光彩奪目,不同于平凡。從兩歲多開始,張會祥就開始親自教育兒子,他們用小棍子在哪兒都寫字。兩三歲的張炘炀就認識了一千多個漢字,甚至可以閱讀報紙。父親的嚴格教育,使得他的學習速度飛快,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隻用了幾個月,竟然跳過了四年級,在6歲時已經進入了五年級的教室。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2005年,張炘炀聯考成績公布,雖然隻有500多分,但這個分數卻對一個10歲的孩子來說,足以令人瞠目結舌。他順利進入了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大學生。然而,早熟的步伐,帶來了無法忽視的隐患。

當時的學生王思涵和張滿意的故事,成了張炘炀和他的父親的警示。這兩位曾經的天才少年因沉迷網絡遊戲而荒廢學業,最終被學校勸退。為了不重蹈覆轍,張炘炀努力專注于數學,大學畢業後,13歲的他成功進入了北京工業大學攻讀碩士研究所學生,盡管在學業上追趕成年人的步伐,但在生理和心理上,他仍然是個少年。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漸漸地,他與父親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碩士階段,父親還陪讀,但這種生活方式讓張炘炀感到束縛。他漸漸沉迷電腦,與父親發生激烈争執。在一次争吵後,父親氣憤地從北京工業大學步行回到家中,最終妥協,決定讓兒子獨立求學。

然而,獨立并沒有使張炘炀的情況好轉,他的學業受到了沉迷電腦的沖擊,同時他認為之前的學習進度太快,知識基礎不紮實,難以跟上學校的進度。他甚至曾陷入嚴重的焦慮,産生了輕生的想法。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面對兒子的困境,父親張會祥再次出手相助,陪讀兒子。經過一番艱苦努力,張炘炀順利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然而,過早地進入成年人的世界,使他面臨了更多的挑戰。他的同學都比他大十幾歲,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這讓他對金錢産生了渴望。

在求學時期,張炘炀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常常要精打細算,連最基本的生活開銷也要省。他不怎麼買衣服,經濟拮據的他甚至是以而不敢向一位女生表白,認為自己沒有資格。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盡管他在學業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他的内心渴望成功,認為成功必須伴随着财富和房産。他曾要求父母在北京全款購房,将這一奇怪的要求強加于父

母,讓他們陷入了一種尴尬的處境。為了滿足兒子的要求,他們選擇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并聲稱是全款購買的。畢業論文答辯終于圓滿完成,張炘炀于2011年5月畢業,然而,這個房子的問題成了他們之間的一根刺。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當同齡人還在為聯考努力備戰的時候,張炘炀的人生早已超越了同齡人的軌迹。16歲時,他成功獲得了985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書。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但也是他人生中更嚴峻的考驗。

他的同學都是大他十幾歲的成年人,生活在北京這座富饒的城市,許多人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這使得張炘炀對金錢産生了巨大的渴望。盡管他的生活費不高,他依然堅守着每一分錢,甚至連買衣服都變得奢侈。這種渴望成功的強烈願望讓他認為,隻有擁有足夠的财富和房産,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成功。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然而,他的同學們對他的觀點嘲笑不已,認為他太過理想化。一位同學曾經諷刺他,說如果他覺得北京房價太高,就應該回老家去。這些挫折和言辭刺激了張炘炀的内心,讓他更加渴望成功,不願失敗。

張炘炀深知自己的成功帶來的不僅僅是光環,還有巨大的壓力。從小到大,他一直是人們眼中的“神童”、“天才”,閃爍着聚光燈的照耀。這對于一個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挑戰,讓他不得不擔心自己的内心會是以受到影響。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父母的期望和教育方式,成了他内心的沖突。雖然他渴望成功,但他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追求的是自己的夢想,還是在繼承父輩一代的期望。他覺得自己被推上了這條路,而要為此負起責任。

父母希望孩子成功是理所當然的,但正确的方法和過度的幹預需要平衡。張會祥曾經出版過一本書,名為《神奇的學習》,主要闡述了他的教育方法與理念。他跟妻子從不看電視,也不邀請外人到家中,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然而,這種方式在張炘炀看來,有時候是對自己的摧殘與抑制。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随着年齡的增長,張炘炀逐漸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多的自由,去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夢想。他認為生活應該多彩多樣,人生應該接受風吹雨打的洗禮,而不是被束縛在保護罩下,一旦離開就會凋零。這種思考讓他更加堅定地尋求自己的道路。

母親吳慧娟認為,雖然有些教育方式是出于孩子的好,但并不一定是孩子所希望的。同時,将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也會損害夫妻二人作為獨立個體的自由時間。然而,父親張會祥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充滿信心。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

如今,張炘炀已經是28歲的年輕人,距離他博士入學已經過去了12年。盡管目前尚無法在中國知網上找到他的博士畢業論文,但這并不代表他的人生沒有其他可能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選擇,隻要合法合規,都應該受到尊重。人們常說,“強扭的瓜不甜”,每個人的人生應該由自己來決定,而不是被他人強加。父母的期望和關愛應該在關注孩子學業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讓他們能夠自由而全面地發展自己的潛力。

東北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6歲在985讀博士,後來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