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不明海洋生物身份已确認;2.5億年後,地球92%的地區不再宜居

作者:網絡奇葩說ing

· 氣候 ·

2.5億年後,地球92%的地區或将不再适合哺乳動物居住

日本不明海洋生物身份已确認;2.5億年後,地球92%的地區不再宜居

圖檔來源:Alex Farnsworth

如果所有大陸聚集在一起形成下一個超級大陸,未來2.5億年地球的月平均地表氣溫。

一項發表于的模型研究表明,在約2.5億年後下一個超大陸形成時,炎熱氣候将會超出哺乳動物的生理極限。人類等哺乳動物都有避免過熱的政策,但溫度長時間超過40℃會導緻許多哺乳動物物種死亡,而且潮濕會加劇熱應激。下一個超大陸預計将在2.5億年後形成,現在所有的陸地會合并成一個超大陸。這一過程對哺乳動物物種的影響尚不明确。

研究人員通過一個模拟溫濕度模式的氣候模型預測,整個未來超大陸将會超過哺乳動物熱應激極限。他們認為,因火山氣體排放,大氣二氧化碳水準将升高至現在的兩倍。此外,超大陸的地點(主要在熱帶)令高溫加劇,未來太陽也會釋放出比現在多2.5%的輻射。這會使大陸上隻有8%的區域對哺乳動物宜居,随着種群縮小和分離,滅絕風險随之上升。不過,未來超大陸的其他可能構造會改變結果,但其他演化或人類相關過程可能會使哺乳動物滅絕在超大陸形成前就發生。

· 海洋學 ·

日本不明海洋生物身份已确認

日本不明海洋生物身份已确認;2.5億年後,地球92%的地區不再宜居

日本不明海洋生物身份确認。圖檔來源:RYO MINEMIZU

據(Science news)報道,日本一位專業水下攝影師曾于2018年在沖繩附近捕捉到了一種瓢蟲大小生物的照片。通過分析攝影師所采集的這種不明生物的樣本,研究人員終于确認了這些神秘生物的身份:一種屬于Digenea的寄生性扁形蟲。相關研究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

當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一位發育神經生物學家解剖這些生物的标本時,發現這些其外部有波浪狀的部分,附着在棕色半球的平坦面上,就像“蛇發女妖頭上的蛇發”一樣。為了更好地揭示其内部解剖結構,這位生物學家對這些生物體進行染色。神經系統中的細胞模式表明,這些動物屬于一個名為lophotrohozoans的龐大群體,其中包括軟體動物、腕足動物和扁形蟲等。對此,來自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的合作者猜測,這些神秘生物可能是一種寄生蟲。接着,研究團隊利用為恢複嚴重退化的古代DNA而開發的技術,最終确定了這些生物的身份。未來,研究人員希望找到更多标本,以更深入地研究這種生物。(中國科學報)

· 神經科學 ·

為什麼人類更善于識别正立的臉

日本不明海洋生物身份已确認;2.5億年後,地球92%的地區不再宜居

圖檔來源:Brad Duchaine

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時,我們很容易認出那是誰。但如果把同一張臉上下颠倒,就會變得比較難識别。而最近,一項發表在iScience的研究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科學家研究了一個特别的案例。一位受到先天性多發性關節痙攣症影響的患者,頭部向後旋轉了接近180度,是以他常常看見颠倒的人臉。研究團隊在2015年和2019年測試過這位患者的面部檢測(face detection)及身份比對(identity-match)能力,也對他進行了撒切爾效應測試,即利用修改過眼部或嘴部等部位的照片來測試人的識别情況。結果表明,這位患者辨認正向面孔的得分與對照組相似,但辨認颠倒面孔的得分高于對照組,在撒切爾效應測試中的成績也高于對照組。在辨認正向和颠倒的面孔時,患者的得分是相近的,沒有哪一種朝向比另一種朝向更好,是以研究者認為,人類識别正立面孔的能力是演化機制和經驗共同作用的結果。

· 醫學 ·

惡性良性腫瘤細胞體積壓縮是一把雙刃劍

随着惡性良性腫瘤的生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可能需要适應一系列的環境變化。比如,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在受限制的人體組織環境中增殖的時候,會發生細胞變形,有時體積會縮小。而過往研究少有探索這種壓力對癌細胞的影響。最近,一項發表在(PNAS)的研究顯示,對黑色素瘤細胞(melanoma cell)而言,體積壓縮既可以促進也可以阻礙癌症的進展,是一把雙刃劍。

科學家針對黑色素瘤進行的研究發現,一方面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體積壓縮會抑制這些細胞的增殖和遷移,進而抑制癌症的進展;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壓縮還會觸發亞細胞活動(subcellular activities),使細胞内細胞器壓力(intracellular organelle stress)與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增強,這可能對細胞造成損害,影響細胞功能。而另一方面,黑色素瘤細胞的體積壓縮,會驅動它們對壓力的适應,促進轉錄組的改變,進而産生抵抗化療的能力等一些屬性。研究發現,對癌細胞進行短短幾天的壓縮調節,就可以增強它們對化療的抵抗力。科學家認為,這些發現可能有助于開發新的癌症治療方法,以解決化療中的耐藥問題。

· 新冠 ·

一種抗病毒藥物與新冠病毒新突變特征有關

近日,一項發表于(Nature)的研究顯示,抗病毒藥物莫諾拉韋(molnupiravir)可能誘導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一種特異性突變譜,使得新冠病毒出現了一種與使用莫諾拉韋相呼應的突變特征。莫諾拉韋被大量用于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其作用方式是在病毒複制期間在病毒基因組中引入突變,減少可存活的病毒後代的數量。不過,如果這種藥物無法完全清除新冠病毒感染,就有可能導緻莫諾拉韋相關突變的傳播風險。

通過篩選含逾1500萬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全球測序資料庫,研究人員在2022年引入莫諾拉韋後的序列中發現了特異性突變——有很多國家在2022年都報告了莫諾拉韋的大範圍使用,如英國、澳洲、美國和日本。相比之下,沒有準許使用莫諾拉韋的國家的篩選序列中這類突變數量較低,如加拿大。盡管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突變是否會影響對莫諾拉韋的耐受,但研究結果或有助于進一步了解該藥物對病毒演化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