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玩”轉科學 “燃”動蒸湘——蒸湘區科普活動精彩紛呈

作者:新湖南

通訊員 曾婷

9月17日至23日,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各地集中開展,主題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連日來,衡陽市蒸湘區各地開展了一系列内容豐富、形式多樣、亮點紛呈的科普活動,為群衆獻上了一道道豐盛的“科普大餐”。

讓科普更聚人氣

9月21日,該區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在中平國小“閃亮登場”。“無人機表演”“會跳舞的機器人”“火焰的奧妙”“空氣大炮”“液氮美食”“懸浮的乒乓球”……一系列好看好玩又好吃的科學小實驗和科學表演,将流動的科技館帶到了學生身邊,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科學魅力,切身體驗到了科技帶來的奧秘和快樂。伴随着老師熱情洋溢的講解,孩子們一個個歡呼雀躍,掌聲連連,完全沉浸其中。

“哇!無人機表演真精彩!”“再來一發空氣炮彈!”“科學實驗真是太好玩了!”……

“這是科普大篷車第一次開進學校,為農村的孩子們送去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科學知識。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互動性于一體,不僅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更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熱情,對于他們今後的學習和成長很有幫助,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持續開展下去。”中平國小黨支部書記、校長陳遠鵬說。

“玩”轉科學 “燃”動蒸湘——蒸湘區科普活動精彩紛呈

孩子們觀看“空氣大炮”科學表演

分會場蔡蔡老師則為孩子們帶來了妙趣橫生的創意程式設計科普知識講座。課堂中,蔡蔡老師以幽默風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給同學們講解基礎程式設計知識,通過示範遊戲改編及互動體驗,教導孩子們要學好數理化,不要沉迷遊戲,要成為制作遊戲的主人公。

“科學家精神不光是在書本裡、在課堂上,它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現在,讓我們穿越‘科學隧道’吧!”在風雨場百米長廊,孩子們在科技老師朱夢雁的帶領下一邊觀看主題科普展,一邊駐足朗朗誦讀科學家的名言警句。“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

通過宣傳和展示新時代以來大陸在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生動實踐,講述科學家們感人的奉獻故事,讓青少年感覺前沿科技的魅力,了解科學知識,增強科學素養。将近一周時間,中平國小組織學生們觀看主題科普展和科學家精神微電影、講述科學家小故事、描畫科技手抄報、制作科學小手工……科學的精神彌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一個榴蓮頂三隻雞?”“紅心雞蛋更有營養是真的嗎?”“抑郁症患者該如何自救?”……2022年3月,蒸湘區科協率先在衡陽市科協系統開通區級官方抖音賬号,以“實時講解+聚焦熱點+動畫短片”的形式為科普聚人氣。截至目前,已釋出117個科普小視訊,播放量達20餘萬次。科普公益新陣地的建立,擺脫了傳統科普的單向傳授模式,增強了閱聽人的參與感,進一步擴大了科普宣傳覆寫面和群衆知曉率,更提高了公衆參與接受科普教育的意識和熱情。

“科協就是要讓社會公衆更加了解和支援科學,肩負着向社會更好傳播科學知識的責任。如何讓科普活動更‘聚人氣、接地氣、有溫度’,我們一直在努力。”該區科協相關負責人說。

讓科普更接地氣

9月18日,由蒸湘區科協主辦,湖南蔓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體驗農耕技藝,弘揚非遺文化”主題科普活動在耕樂園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展開。基地導師邊講解耕讀文化和非遺文化内容,邊帶領學生走進基地。

“玩”轉科學 “燃”動蒸湘——蒸湘區科普活動精彩紛呈

學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

“如果地球是本書,你最想看哪一頁?如果農具懂科學,它又會和我們說什麼?”農耕展示館裡,導師詳細講解傳統農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讓學生們感受春種夏耕、秋收冬藏的農業實踐中祖先所創造出來的燦爛輝煌的農耕文化;農技科普館裡,滴灌和無土栽培的現代農業知識普及,讓學生們更具象地了解到農業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牽星學館裡,木工坊、篾匠坊、泥塑館、染坊、臉譜館、紙藝館等15大場館,每個館都獨立蘊含着代表傳統職業及民間手工藝的精粹,向學生們展示從古至今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非遺文化的精神财富、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學生們躍躍欲試,争先恐後地親自體驗泥塑、編織、剪紙、染布……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與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

9月22日至24日,湖南華達田園生态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綠色農業,守護‘舌尖’安全”為主題開展農技協科普專項行動,将高素質農民蔬菜種植技術教育訓練開到田間地頭。

“作物施肥應該根據其不同生長階段對元素需求進行不同配方肥料施撒。”“我們應該采取生物防治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例如黃闆、誘蟲瓶等來捕殺害蟲。”……來自衡陽市蔬菜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和基地種植技術管理人員正耐心地為菜農講解蔬菜種植技術規範,并通過現場示範、互動交流等方式指導,讓菜農受益匪淺。

随後,基地技術管理人員示範了蔬菜上市前的産品檢測,讓菜農現場感受現代農業、設施農業規範的生産流程,向他們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強化他們的食品安全意識,發揮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

“今年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幹貨滿滿,服務有的放矢,進一步挖掘了區域内優質特色科普資源,活動更接地氣了。”雨母山鎮相關負責人說。

讓科普更有溫度

“醫生,我的眼睛為什麼一被風吹就流淚啊?”“為什麼我的眼睛老是幹幹澀澀的?”科普日活動期間,在萬達廣場、張家山社群時常能看到阿姨們圍在愛爾眼科醫院的“小藍篷”下,“白大褂們”暖心地逐一解答他們的問題,幫助群衆建立更良好的眼保健意識。

“關注眼健康,幸福享生活”科普陣地聯合行動,以“科普大課堂+義診服務體驗”的形式,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移動式的科普體驗和優質的醫療服務。

“玩”轉科學 “燃”動蒸湘——蒸湘區科普活動精彩紛呈

“智慧助老”暖心服務進社群

針對老年人群體,該區聚焦“科技賦能,智慧助老”主題,組織開展“銀齡跨越數字鴻溝”科普專項行動。衡陽聯通蒸湘區分公司的科技志願者們通過現場講解、實操示範幫助老年群體學習使用智能終端,享受智能生活,消除數字鴻溝;同時以真實案例普及電信詐騙常用作案手法及防騙技巧,增強了老年人防範金融和電信詐騙的意識和能力,滿足了老年人對網絡通信、智能技術、防範詐騙等方面知識的需求,助力老年人走進數字時代、融入智慧社會、享受智慧生活,不斷增強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衡陽聯通蒸湘區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将以“銀齡跨越數字鴻溝”科普專項行動為契機,加速推進“愛心驿站”建設,招募更多科技志願服務者。并與蒸湘區政府深化合作,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推出更多“适老化”應用場景,促進老年人共享數字文明建設成果。

此外,聚焦科普助力“雙減”、食品安全、應急救護、節能環保、防災避險等重點領域的系列科普活動和專項行動還在蒸湘區持續進行中。

截至目前,蒸湘區已在全國科普日期間集中開展各類群衆性主題科普活動20餘場,全區上下同步同頻,架起了科普惠民的“連心橋”。科普日“零距離”服務群衆,不僅有速度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