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韶關史志
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少将中,其中一位叫彭顯倫,他是唯一一位來自廣東南雄的開國将軍。
舍妻離子鬧革命
1895年,彭顯倫出生在南雄縣油山上朔村的一戶窮苦人家裡。上了五年私塾之後,因家境困難辍學,便在家放牛務農。因為生活的貧困和對地主老财剝削壓榨的痛恨,當革命的星火吹到南雄大地時,他毅然走上了翻身求解放的道路。1925年,彭顯倫投身農民運動,被選為溯溪農會委員。1926 年,彭顯倫加入中國共産黨。8月,他任南雄縣第六區農會委員。8月23日,彭顯倫參加由當時國民黨南雄縣黨部、總工會、縣農民協會召開的有3000多人參會的全縣公民臨時大會,控訴縣長鄧惟賢“摧殘黨務,壓迫工農,枉法殃民,貪婪無比”的罪行。大會之後,彭顯倫參加了示威遊行,要求廣東省國民政府當局将鄧惟賢撤職查辦。廣東省國民政府當局迫于壓力,隻好将鄧惟賢撤職。這次鬥争勝利以後,彭顯倫的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認識到了人民群衆的偉大力量。此後,彭顯倫繼續積極宣傳中國共産黨的革命理論,大力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12月1日,中共南雄縣委成立,彭顯倫當選為縣委委員。
1928年,在中共南雄縣委的上司下,南雄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暴動。不久,中共南雄縣委在黃坑召開萬人大會,宣布成立南雄縣蘇維埃政府,政府機關就設在彭顯倫的家鄉上朔村的一棟洋樓裡。敵人知道南雄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的消息後,出動了2000多兵力圍攻上朔村。農民赤衛隊奮力抵抗,但因力量太過懸殊,最終還是失敗了。敵人攻陷上朔村後,首先将蘇維埃政府所在的洋樓焚毀,接着又對南雄支援革命的群眾展開了大屠殺。南雄有幾百人被殺,上千間房屋被毀,幾萬農民無家可歸。
彭顯倫是南雄暴動的上司人之一。鬥争受挫後,盡管環境惡劣,彭顯倫仍選擇參加當地的遊擊隊,堅持武裝鬥争。他随縣委突圍,上油山打遊擊。敵人對他恨之入骨,派人掘了他祖父的墳,砸毀了墓碑。反動頭子咬牙切齒地叫喊:“彭顯倫,你帶頭分我的糧,造我的反!今天,我就要掘你家的祖墳!”
彭顯倫是家裡的獨生子,參加革命前已和同樣是貧苦人家出身的農村姑娘葉撿妹結婚,兩人還有一個孩子。彭顯倫上山打遊擊後,葉撿妹帶着孩子拼命逃跑躲藏,反動派發誓要“斬草除根”“斷彭顯倫的後”,到處追殺他三歲的兒子。有一天,葉撿妹和孩子躲到了一處稻田裡,恰好被正在田裡幹活的一戶農民夫婦看到了。這對父母并不認識葉撿妹,但一看就知道她是國民黨反動派要找的人。窮人的心都向着為了勞苦大衆的共産黨。他們就叫葉撿妹裝扮成自己的家人,大家夥一起在田裡幹活。不一會兒追殺葉撿妹的敵人到了,問他們有沒有看到一個陌生女人帶一個小孩跑過,村民說看到了看到了,就向另外的方向指了指。反動派走了,村民把葉撿妹和孩子藏到山上,躲了整整三個月。葉撿妹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還含辛茹苦地供他讀了國小。在當年的紅色根據地,像葉撿妹這樣的媽媽不在少數。
長征路上鬥志堅
1930年2月,彭顯倫在江西南康參加紅軍,并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的戰鬥。1934 年 9 月,第五次反“圍剿”戰鬥失利,紅軍已無在原地扭轉戰局的可能。10 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 8.6 萬人,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世界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彭顯倫參加了這次戰略轉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彭顯倫帶着家人回到南雄油山探親。他對家鄉的群衆說起一個故事:
紅軍戰士們一路戰鬥一路行軍,沒有時間打理個人衛生,是以個個胡子拉碴。長征經過雪山時,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他與戰友久未修剪的胡須結滿了冰粒,手腳僵硬得像冰棍一樣。在行軍中,他偶然遇見了一位同樣是南雄人的戰友。這位戰友當時已經是紅一方面軍的團長,但他那時正生病,走不動了。看到老鄉,這位紅軍團長很激動,他緊緊攥着彭顯倫的手,流着淚說:“我就要見馬克思了。将來革命勝利了,你要是還活着,一定替我到南雄看看我的父母。要是老人家不在了,請你替我在他們的墳頭敬一炷香。”說完了,眼淚就順着臉頰流下來。彭顯倫也淚流滿面,他不知道說什麼,就隻能把老鄉的手攥地更緊一些。沉默了一會兒,團長輕輕地唱起了《國際歌》,他也跟着低聲唱起來。在艱苦的長征路上,遇到了困難和犧牲,他們就用唱《國際歌》的形式來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彭顯倫說,翻過雪山後自己就再也沒見到這位南雄老鄉,可能他已經為革命犧牲了。
一生廉潔守初心
彭顯倫跟随工農紅軍到達陝北後,從 1936 年 8 月起,先後擔任紅四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軍需處科長,軍醫處政委;紅三軍第九師供給處主任;紅四軍第一師二團供應處主任;紅一軍團供給部出納科科長。1939 年初,彭顯倫随八路軍一一五師一部進入山東,彭顯倫任一一五師供給部政委,山東軍區供給部政委,濱海軍區後勤部政委。其間,他籌糧籌款、開荒生産、開辦工廠,保障了部隊供給。解放戰争時期,彭顯倫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後勤副部長兼供給部政委,華東軍區供給部政委,山東軍區供給部政委。
彭顯倫的革命生涯中,因為職務的關系,經常與錢物打交道。他總是緊跟着前線戰鬥部隊在火線上,收集從敵人手中奪取過來的物資,比如武器、彈藥、服裝、糧食等,迅速處理并做好配送工作,使部隊很快得到彈藥裝備的補充,保證了部隊在行動和作戰上有充足的物質條件。
彭顯倫的革命生涯中,大部分時間是做部隊的後勤工作,掌管着不少物資,但他一生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從不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和家人謀好處。
1937年冬,彭顯倫領到了一件棉衣。這件棉衣他一直穿到了1944年,幾乎伴随了他8年。棉衣上面光更新檔就打了 21 個,可以說是更新檔摞更新檔,已經見不到一塊完整的布。就這樣,他還舍不得換下來。後來,這件棉衣曾作為教育展品在山東軍區生産節約展覽會上展出。
長期的艱苦生活,使彭顯倫患了肺結核病。根據地裡藥品奇缺,更沒有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組織照顧他,每個月特批給他兩隻雞,還有一點雞蛋和白糖。但彭顯倫卻說,現在是困難的時候,大家生活都很苦,我不能搞特殊。經組織派人多次勸說,他才勉強答應留一部分。彭顯倫不但對自己極其嚴苛,而且也從來不為家屬和鄉親牟取私利,展現了一名共産黨人的崇高品德。
革命勝利後,彭顯倫的肺病愈加嚴重,于是便前往療養院休養。當時,在療養院裡有一棵大大的櫻桃樹,結滿了紅彤彤的果子,彭顯倫招呼從業人員摘櫻桃。其小女兒看到了,當時不知道摘櫻桃是上交的,就想摘着吃,彭顯倫和藹地對她講道理:“樹是公家的,樹上結的果子也是公家的,應該交給公家。”
1950年春,彭顯倫輕裝簡從,回到了闊别二十年的家鄉。有的人以為他當上了大官,又管錢又管物,一定是回來光宗耀祖的,要求他拿錢給家鄉和自己家中。他聽了後,耐心地解釋和開導他們說:“我手中确實是掌握着錢,而且是不少錢,但是這些錢不是我個人的,是公家的,我一個銅闆都不能亂用,組織上是有紀律的。”又說,“我的吃飯、穿衣是公家供給我的,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零用錢。家中要用錢,從我的積蓄中拿,我盡我所有。”他教育親人說,做共産黨幹部的親戚,不能想着狐假虎威、不勞而食,新社會人人都要勞動,隻有大家擰成一股繩搞好生産,才能豐衣足食,逐漸過上好日子。
1955年5月,中央授予彭顯倫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将軍銜,并授予他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8年5月1日,身患肺結核多年的彭顯倫,與世長辭,時年63歲。
從農民到人民軍隊的“後勤管家”,彭顯倫一生永葆廉潔奉公、艱苦樸素的革命本色,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财富和優良傳統。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新長征路上,讓我們一起感悟彭顯倫将軍的初心使命,從中得到前進的精神動力,齊力共建更加美好的新南雄!
(作者黃樹材,機關:南雄市史志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