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金掃帚獎背後的“比爛”大學問,包貝爾憤怒,王寶強虛心接受

作者:敬你烈馬清酒

本文素材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在華語電影圈,不乏各種評優獎項,然而,提到一項頗具争議的“比爛”獎項,多數人腦海中首先閃現的應該是2009年由《青年電影手冊》主程式設計青松創辦的“金掃帚獎”。這個獎項一直以來都備受争議,早年王寶強親自領獎的情節引起轟動,最近,藝人包貝爾更是在朋友圈裡公開質疑評獎流程,再次将“金掃帚獎”推向風口浪尖。

事實上,這種“比爛”獎項并不局限于華語電影圈,在好萊塢,也有一個叫做“金酸莓獎”的批評類電影獎。在過去四十餘年的曆史中,這個獎項的提名和獲獎者幾乎涵蓋了好萊塢的各個角落,不僅包括了本·阿弗萊克、桑德拉·布洛克、哈莉·貝瑞等巨星,甚至連備受影迷崇拜的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也曾上榜。

讓金掃帚獎背後的“比爛”大學問,包貝爾憤怒,王寶強虛心接受

那麼,“金酸莓獎”究竟有何底氣,能夠毫不畏懼地“拉踩”好萊塢的巨頭們呢?這得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那個充斥着消費主義和嬉皮士運動的時代。

回到1980年底,一個名叫約翰·威爾森的人,在看完一場電影後,騎車回家的路上決定要做一件大事。威爾森一直在好萊塢打拼,當時從事公關工作,同時也是個電影迷。在讀UCLA電影專業時,他開始懷疑那些被譽為“最佳影片”的作品并不都如外界傳說的那麼出色。他在1980年公司贊助的一個電影節中看了253部電影,大多數都是爛片。然而,他意識到這隻是冰山一角。

讓金掃帚獎背後的“比爛”大學問,包貝爾憤怒,王寶強虛心接受

80年代初,新好萊塢的崛起使電影市場充滿活力,電影院随處可見,各種影片湧現不止。除了主流制片廠的大制作,還有衆多B級片,這些因成本低廉、制作粗糙而聲名狼藉。不少影院甚至以“兩片連映”的方式推銷這些爛片,以99美分的票價連看兩部電影。威爾森看的那晚,他觀賞的《仙樂都》和《停不了的音樂》就是這種情況。

回家的路上,威爾森回想着自己在一年裡看過的幾百部爛片,他覺得這些電影也應該有人給予一些“榮譽”。于是,在1981年初的一次家庭派對上,他決定搞點事情。

讓金掃帚獎背後的“比爛”大學問,包貝爾憤怒,王寶強虛心接受

美國雖然沒有中國的春晚,但有一項被譽為“美國春晚”的活動。如果你喜歡體育,超級碗就是“美國春晚”;如果你熱愛電影,那奧斯卡頒獎典禮便是你的“美國春晚”。許多美國人都喜歡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當晚,在家中舉辦“奧斯卡派對”,聚在一起觀看頒獎典禮的直播。

在第5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禮結束後,威爾森的派對并沒有結束,他拿出另一份名單,請派對參與者投票選出當年最差的電影。經過30多位“評委”的投票,最終确定了《停不了的音樂》為當年最差電影。

為了模仿奧斯卡,為了彰顯這個投票的“權威性”,威爾森甚至臨時搭建了頒獎台,麥克風是用掃帚上插着的浴球制作的,他自己還穿上了一件邋裡邋遢的西裝。在威爾森的客廳裡,第一屆“金酸莓獎”就這樣誕生了。

“金酸莓獎”的名字中的“莓”,其實指的是覆盆子,又稱樹莓。英語中有一個詞組叫做“blowing a raspberry”,意思是噓倒彩,而“金酸莓獎”的名字正是來源于此。與此同時,金酸莓獎的獎杯造型也别具匠心,主體是一個巨大的覆盆子果實,底座則呈現出膠片的形狀。相較于“金棕榈”和“奧斯卡小金人”等獎杯的高成本制作

相較于“金棕榈”和“奧斯卡小金人”等獎杯的高成本制作,金酸莓獎的獎杯造價低廉,恰恰彰顯了爛片隻配拿這樣的“爛獎杯”。

第一屆金酸莓獎僅有30多人參與,僅有一些洛杉矶地區的小媒體報道了這個獎項。然而,第二屆時,參與人數翻倍增加,第三屆再次翻倍,這迫使威爾森開始尋找更大的場地,并逐漸将頒獎禮打造得更加專業。

從第四屆開始,金酸莓獎的頒獎地點遷至洛杉矶的一所國小,CNN和兩家通訊社開始對其進行報道。為了擴大影響力,威爾森決定避免與奧斯卡的正面沖突,将金酸莓獎的頒獎禮改在奧斯卡頒獎禮的前一天舉辦。至今,金酸莓獎組委會擁有來自19個國家的650名付費會員,這些會員的背景各不相同,每年的40美元會員費是金酸莓獎運作的主要資金來源。

盡管一開始金酸莓獎是以搞笑為目的,但由于參與者大多擁有好萊塢的從業經驗,金酸莓獎從一開始就帶有專業氛圍。參照大多數專業電影獎項,第一屆金酸莓獎共設立了8個獎項,包括“最差影片”、“最差導演”、“最差男主角/女主角”、“最差男配角/女配角”、“最差編劇”以及“最差原創歌曲”。

随後,金酸莓獎陸續引入了其他獎項,如“最差新星”、“最差歌舞片配樂”、“最差續集/翻拍/前傳”、“最差銀幕搭檔”等,也有一些獎項随着行業的變化而逐漸取消,比如“最差歌舞片配樂”和“最差原創歌曲”,因為歌舞片的式微,分别在1985年和2002年被取消。

除了這些正常獎項,金酸莓獎還會設定一些當年的“特供”獎項,來批評某些電影的發展趨勢或現象。例如,1996年設立了“票房過億的商業片最爛劇情獎”,候選名單中包括了《獨立日》和《碟中諜》等商業大片;2010年,因《阿凡達》成為票房冠軍,設立了“最濫用3D獎”,提名包括《電鋸驚魂3D》、《貓狗大戰2》和《諸神之戰》等。

随着時間的推移,金酸莓獎還将獎項範圍擴大到整個電影行業,不僅對個人進行批評,還關注某種發展趨勢。1981年,金酸莓獎頒發了“最差職業生涯獎”給當時的美國總統裡根,以調侃他糟糕的演藝生涯。1998年設立了“最爛電影趨勢獎”,針對的是某些電影所呈現的發展趨勢,而不是特定電影,這一年的得獎趨勢是“58歲男主配28歲女主”,旨在批評好萊塢的男權思想,提名還包括了“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