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散記(2023)
作者 村上達夫XCS 字數 3107
關于生活
枕邊習慣放幾本書,不為附庸風雅,我宿舍也沒有客人。我感到是一種陪伴,安祥,讓我心有所落與慰藉。隻是有點對它不住,有些書買了并沒有去讀,或讀得不得要領,寫作也沒出成績,有所辜負。傍晚讀了兩篇林清玄的散文。讀他的文字,能讓人安靜下來,進入一種世界,進而去發現去感受去品味現實和生活。我在想他是怎麼寫出來的?讀到“無關風月”,住在寺廟的那種體驗,所見感受,以及住在山上寫作,開窗見景,大榕樹,池塘,布袋蓮,我仿佛走進了那樣的環境,令我神往。由此我在想我的生活。
目前的生活與苦難相比不能不說不安逸,現在的工作大體還是不喜歡讓人壓抑,隻偶爾會有歡喜的時刻和美好的人事。一想到心中的向往,便覺得眼下的生活工作不是我想要的,需要改變。可我實在是一個簡單的人,能力也單一。我心裡或者說想法上是向往多彩跌宕,但身體卻願意過安穩的日子。
我又想到出家,當和尚,進寺廟。可是,寺廟的生活是不是就像我所想的那樣簡單樸素清靜呢?譬如我要寫作,有時間嗎?需要手機或電腦,手機電腦需要金錢基礎。就算不用手機電腦,用筆紙寫,筆紙也需要錢,錢從哪裡來呢?
我又想到環騎的事。假若上路,我受得了風餐露宿嗎?我要的是能夠掌握,在預期中的發生。這一定是沒有大出息的短處。但我想,我也有我的優處。想想,還是難逃世俗。
讀了兩篇後便不想讀了,沉浸回味,打開音樂,任由思想飄遊。林清玄的不少文章有一種佛理,我打開聽的,是一段“南無阿彌陀佛”錄音,那是在鎮國寺念經房現場唱錄的。“南無阿彌陀佛…”一遍一遍地重複。重複中,腦子并沒有受限制,心并沒有靜下來。
想到白天發生的一件事。那個誰主動獻身于我。我的感覺平淡。她的意思大概是想通過這樣的行為方式表達她内心的情感和意願。她之是以這樣做,大概是因為我的若即若離。我知道,我的内心已經拒絕了。這時想起來發現,原是白天睡覺時做的一個夢,那真實的發生其實是在夢裡。也不知怎麼會做這樣的一個夢,她竟會走進我的夢裡?
不由又想到家。似乎是,我的現在,乃至我的以後,和以後的選擇決定,都跟那個家有關。雖隔着千裡山水,雖手腳的自由在我,可我為什麼還會這樣去想呢?
到上班的時間、吃飯的時間,不過是昨天的重複。不同的是,昨天已經過去了,而今天正在過去。變化的是我們走在衰老的路上。其實我還談不上老,可我為什麼常覺得生命的程序在無時無刻的向前推進,常覺得老之将至呢?我想,我不能老這樣去想,我不能說自己老。
坐同僚的電動車來接班,同僚告訴我說,他們吃大餐去了。誰?吃什麼大餐?原來是上司們去吃中秋團圓飯了。我說,既然如此,今年中秋公司會有所表示吧。同僚說,表示個毛。
我愈來感到階層的存在,以及對上司的藝術的不苟同。不過,這不是我想關心的,或者說,是我所厭惡的。
有個年輕的女業主送給我兩個月餅。中秋快到了,這個時候送我月餅很樂意收下。雖然月餅的保存期限比較長,這時候無疑更新鮮。不像有的人,節日都過完了,吃不了,或要過期再送來,我就反感,我也不要。沒有誠意。我也不缺那一個二個月餅。可見這位女業主是有心的,感謝!其實,現在我并不愛吃月餅,何況是廣式月餅。一整個月餅有點吃不完,太細,易膩。對月餅的好感起止于小時候過節的記憶,以及對那時家鄉風味月餅的懷念。我想,主要還是時代不同了吧。小時候沒什麼好吃的東西。如今,物質極大豐富,應有盡有,膩,也是情理之中。我吃了一個,權當宵夜。另一個給了另外的同僚。
這位同僚過來拿時說,老關(副領班)喝醉了,原來是吃中秋大餐喝多了,躺倒在地下室地上。我們去扶,挨了他好幾拳。啊?他喝醉了還打人啊,我聽了不禁笑起來。同僚接着說,他把我當女人,抱着就親,我耳朵都被他咬啦。哈哈哈,笑死我了。這老關發酒瘋啊,倒是符合他的形象風格。我笑的時候,是覺得我有克制力,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其實,我也醉過。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二十出頭剛離校門時,青年不知愁,不知酒的滋味,一下子喝猛了。醉了。醉了回去躺床上流眼淚,說不上來的覺得傷心委屈。之後,再沒醉過。因為我沒有像他們這些男人那樣的氣質,我缺少一堆狐朋狗友,喝酒的機會難得。我的生活,我的人生,相對幹淨簡單多了。如果說,這是優點,可是,現實社會已經把我這樣的人抛棄了,不帶我玩。社會上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像我這樣的男人,哄不來,騙不來,老老實實,确實沒人稀罕。不過,我也不強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嫌廣場舞真吵,天天一樣的曲一樣的舞,有什麼勁。她們散了後,在一公衆号讀了一篇讀寫汪曾祺的《辜家豆腐店的女兒》。這篇我讀過,還有印象。辜家實在困難,全靠豆腐的生意過日子,辜老頭又有病,有時連買豆子的錢也沒有,豆腐生意也難做。辜家豆腐店的女兒有幾分姿色,長得細皮嫩肉,在螺蛳壩算是一朵花。有錢的大德生王老闆好心,說想幫幫辜家一把,找來薛大娘去說合,讓辜家女兒陪睡睡。辜家女兒說動了心,回說,“叫他晚上來”。不想王老闆的兒子呆頭鵝也找到薛大娘。父子倆一個包月,一個現銀。這事讓大家知道了,議論道:“兩代人操一張X ,這叫什麼事!——船多不礙港,客多不礙路,一個羊也是放,兩個羊也是趕,你管他是幾代人?!”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一想到,我心裡就不是滋味,怎麼說出來呢,不知道怎麼說。但我知道,這不僅僅是書上這樣寫才有這樣的事,如今現實生活中就有,過去有,現在有,恐怕以後也會有,這樣的人事不因時代的前進而消亡。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性。是以說,不要跟我說你如何如何高尚,不要在我面前人五人六的裝,脫了褲子,也不過是一個雞巴玩藝蛋。
關于秋分
今日秋分。秋分這個節氣,或者說,秋分這個名字,我喜歡。好比白露、冬至等,帶有一種詩意。
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除晝夜平分外,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後,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正是,“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
秋分的到來,也實實在在的展現出一份美的畫卷。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
華北地區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着收割晚稻,耕翻土地,準備種油菜。
惠城的晚稻還沒有出穗,收割還要個把月。地間多花生,芝麻,蕃薯,玉米。
而在家鄉,憑過去的記憶,正是割稻的時候。把稻谷收割回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是一家人的生命糧食。割稻是辛苦。一粒米的由來,經過的種種勞作過程,我是清清楚楚的。粒粒皆辛苦,是紀實寫法。再是收黃豆,掰玉米,收芝麻綠豆。之後,便是種冬小麥。小麥種下後,差不多農閑了。農忙一般要到重陽,過了重陽,天漸寒地始凍,冬天來了,一年大緻就過完了。
真正的好天氣,也是在這個時間段。正是: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桂花飄香,到處是豐收喜悅景象。
秋分習俗。在嶺南地區,客家人有吃秋菜的習俗。秋菜是一種野苋菜。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是以不再打雷。是以,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也是秋寒的開始;二候蟄蟲坯戶。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将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三候水始涸。由于天氣幹燥,水汽蒸發快,是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于幹涸之中。
秋分養生: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秋分喜歡的一首詩詞,是來自杜甫的《晚晴》: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馀飛。
凫雁終高去,熊罴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寫得很美,也有一種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