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烏克蘭危機外溢,北約正在考慮向靠近俄羅斯的東部邊境地區派遣30萬軍隊。
在今年7月的北約峰會的記者會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宣布了一項重大計劃,計劃部署高戰備部隊,總兵力達到30萬人,包括海陸空三軍,部署在靠近俄羅斯邊界的北約東翼地區。
針對以上計劃,一名前北約進階官員提出方案:第一梯隊應來自挪威、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大約需要10萬左右的士兵,并在10天時間内完成部署;而作為支援力量第二梯隊,預計在10-30天内由德國等北約成員國組建完成。
面對北約的強大壓力,俄羅斯并沒有示弱。普京政府正在積極準備最後的大戰,包括新組建的兩個集團軍和增加40萬合同兵的計劃。俄羅斯的人力資源已經充足,但生産速度成為關鍵。俄羅斯的目标是在2024年前集結百萬軍隊,徹底平定烏克蘭局勢。據報道,俄羅斯已經在烏克蘭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軍隊和防空飛彈。據報道,俄羅斯已經在烏克蘭邊境地區部署了多種防空飛彈系統,這些防空飛彈系統可以為俄羅斯的地面部隊提供有效的空中掩護。
北約的舉動引起了全球的關注。30萬大軍的集結是對俄羅斯的直接挑戰,這使得曾經的冷戰敵手再次交鋒。盡管美國一方面制裁俄羅斯,一方面又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援,但其目的并不如願,反而導緻了軍火庫的枯竭。在這個緊要關頭,俄羅斯看向了中國。
據悉,王毅外長近期赴俄舉行中俄第十八輪戰略安全磋商。在與拉夫羅夫的會見中,王毅表示,中俄都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雙方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不受第三方幹擾,更不會被第三方左右。
王毅還強調,面對單邊行徑、霸權主義和陣營對抗的逆流擡頭,中俄應順應時代進步潮流,展現大國擔當,履行應盡國際義務,通過繼續加強戰略協作,堅守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世界多極化程序,推動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向前發展。
實際上俄烏沖突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和平談判,但是目前來看,已經不是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的問題了,還有烏東四洲的歸屬問題。目前的烏東四州大部分土地與2014年“入俄”的克裡米亞,處于俄羅斯的實際控制當中。而烏克蘭從主權完整角度,要求“恢複1991年國境”的國際法叙事,與俄羅斯宣稱的基于民意、“從烏克蘭納粹政權手中解放”的“新領土”,構成了水火不容、難以調和的領土歸屬沖突。
烏克蘭堅持要求俄羅斯從其領土撤軍,而俄羅斯則堅持要求烏克蘭承認烏東四州和克裡米亞的歸屬權。在這個緊張的局勢下,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重要法案,宣布每年的9月30日為“烏東入俄紀念日”,将烏東四州納入俄羅斯法理領土。這一舉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引發了一系列複雜的問題。這是自去年烏東四州等地舉行“公投”行動以來,俄羅斯首次正式簽署法律意義上的紀念節日,也表明俄方不再将這些地區視為争議領土,而是視其為“法理領土”。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一旦烏東“入俄”紀念日被列入法律承認,這一決定将不可逆轉。這也表明俄方不太可能主動撤軍,并對其在烏克蘭領土上的立場堅定不移。這一法律簽署可能是俄方對其在烏克蘭沖突中占據優勢地位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可能意味着他們有信心能夠守住這些地區。
當下烏克蘭似乎陷入了一個棘手的境地。盡管這場沖突發生在其領土上,但烏克蘭在談判桌上似乎沒有什麼話語權,也沒有能夠與西方或俄羅斯讨價還價的籌碼。從沖突爆發的那一刻起,烏克蘭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在大國之間,為了避免毀滅,終将會有妥協的時刻到來。然而,烏克蘭似乎隻能成為這場博弈中的犧牲品。在雙方無法輕易擊敗對手的情況下,西方國家需要仔細考慮如何應對,以避免局勢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