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不行!他對貪官既要秋後算賬,還要死後算賬

作者:大愛無恨劉成

一般來說,人隻要一死就一了百了,不再追究各種責任了。是以,有些貪官污吏在東窗事發之際,權衡利弊,就畏罪自殺以逃避懲罰,還可以保全自己貪腐所得,以供子孫後代享受。古往今來,這樣“舍己為人”的腐敗分子是不乏其人的。

但是,到了清朝雍正王朝,這招不好使了。

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不行!他對貪官既要秋後算賬,還要死後算賬

大家都知道,雍正的老爸康熙皇帝創造了一個太平盛世,也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吏治腐敗、稅收短缺、國庫空虛。

  • 雍正繼位時,國庫儲銀僅有800萬兩,虧空大得驚人,堂堂大清帝國,竟是空架子。

各地虧空的錢糧到了哪裡?雍正看得很清楚:不是被上司勒索,就是被官員們漁利;戶部的銀子,則被權貴們在“不借白不借”的心理支配下“借”走了。康熙皇帝去世一個月,雍正下令,讓戶部全面清查虧空錢糧。

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不行!他對貪官既要秋後算賬,還要死後算賬

雍正鐵腕反腐,清查虧空,不但對貪官采取了殺一儆百的方法,而且還從制度上改革,對貪官污吏實行“關門打狗”。他采取了三項措施。即:

一罷官、二索賠、三抄家。

第一、就地罷官,可以避免貪官以繼續貪腐來補充虧空。

曆朝曆代的老辦法是“留任補虧”,即查出虧空,勒令官員在限期内補齊。但是,哪個貪官會從自己身上挖肉填補虧空呢?必然是加緊盤剝百姓。雍正的對策是先罷官,後索賠。被罷免的官員隻能自掏腰包。

第二、索賠,罷官也不能一走了之,必須把虧空補上,就逼得貪官把非法所得拿出來賠償虧空。

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不行!他對貪官既要秋後算賬,還要死後算賬

索賠也不含糊。有一次,戶部查出虧空白銀250萬兩。雍正責令戶部曆任尚書、侍郎、郎中、主事等官吏,共同賠償150萬兩,另外100萬兩由戶部逐年償還。

雍正還規定,嚴禁任何人墊付或代賠。過去追贓,常有下屬和百姓代為清償,朝廷隻要收回銀兩,也就不管錢的來源的。

第三、抄家,讓貪官傾家蕩産。

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不行!他對貪官既要秋後算賬,還要死後算賬

這樣,不但免去貪官污吏的職務,判處他們刑罰,還要進行抄家罰沒。貪官污吏的所有資産基本全部充公了。貪官污吏經常是:

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樣,可以使官吏有一種A錢腐敗就是為他人做嫁衣的感覺,進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抑制A錢腐敗。

為了預防貪腐,雍正還實施了“養廉銀”制度,以幫助清官們過得體面一些。這不是今天讨論的重點,我就不必要冗言贅述了。

雍正最厲害的是:對畏罪自殺的貪官也絕不放過,讓所有的貪官污吏們不但無利可圖,而且也無路可退;A錢所得,也無所遁形。

雍正還專門規定:貪官污吏死了也絕不放過。廣東道員李濱、福建道員陶範,均因A錢、虧空,畏罪自殺。雍正下令,找他們的子弟、家人算賬。

這樣,貪官污吏就别想以自己犧牲性命,保住财産,好讓子孫後代享用。

事實證明,雍正是對的。

“雍正一朝無官不清”

這樣的說法,也許誇張了一點兒,卻是對雍正治國用重典、鐵腕反腐敗的比較公正評價。

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不行!他對貪官既要秋後算賬,還要死後算賬

雍正皇帝對貪官污吏不但實行秋後算賬,而且還實行死後算賬,對人性的醜惡和A錢腐敗實施“零容忍”。這一點應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