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失海外的文物“遊子”,下一站,歸家路

作者:半島都市報

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通訊員 張志祥 侯也婧 張瓊

9月5日,爆火的網絡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迎來完結篇,片中,“隻是這具木镂之軀,承得住偷盜者的歉意,卻載不動故人留連的目光”“下一站,瑰葭路(歸家路)”“願山河無恙,家國永安”等頻頻戳中淚點的台詞仍回響于耳畔。“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的話題更是沖上熱搜。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擁有數量驚人的藏品——約超過800萬件,涵蓋了來自世界衆多國家的珍寶。這一世界著名博物館,也是“三番五次丢東西”的博物館。近期,大英博物館又被曝出有約2000件館藏珍品不翼而飛,其中一部分甚至被挂到網上低價出售。

你知道嗎?曾經也有一組極具研究價值的湖北文物“流落海外”,失而複得。

流失海外的文物“遊子”,下一站,歸家路

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截屏

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并非文物

“我們初遇的那天,你為什麼要叫我家人啊?”

“他們說,黑眼睛、黃皮膚,能聽懂我說話的就是家人,家人是血脈相連的同胞。”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主角,是一盞拟人化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故事以她出逃大英博物館撞見一位青年記者開始,随後描繪了一段漫漫回國路。這一路讓衆多觀衆愛過哭過,尤其是小玉壺望着展櫃裡的“同胞”文物,念家書的情節,令人印象深刻。

短片中出現大量文物鏡頭,不少網友也圍繞“小玉壺是文物嗎”展開讨論。

“就目前資料來看,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并不是文物,而是大英博物館2017年通過正規管道購買并收藏展出的現代藝術品。”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青年理論宣講志願者聯盟成員高清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這盞茶壺由一整塊十三公斤的青海青玉,曆時半年時間精雕琢磨而成。它采用了薄胎工藝,是玉雕大師俞挺的作品。“與觀衆所想象不同的是,玉壺僅有9厘米直徑,14.3厘米長,8厘米高。但小巧玲珑的身體卻并沒有影響到表面纏枝花紋線條的流暢。通體寶相花和纏枝蓮的紋飾,充滿了吉祥和甯靜的氣息。”

公開資料顯示,大英博物館館内現有中國文物超2.3萬件,囊括了石器、彩陶、青銅器、漆器、玉器等門類。武漢大學曆史學院博士生池心怡剛從英國訪學回來,據她介紹,國寶級的《女史箴圖》同樣藏于其中,并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東晉顧恺之根據晉代政治家張華的《女史箴》所繪制的卷軸長畫《女史箴圖》,是已知最早的中國畫長卷之一。現有唐摹本、宋摹本和新摹本,其中藏于大英博物館的唐摹本,是當今世界現存最早的中國絹畫,被世界美術界公認為難得的藝術瑰寶。此外,英國收藏有多件敦煌文物。其中敦煌文書展示在大英圖書館的手稿珍藏展區,收藏于亞洲與東方部。

流失海外的文物“遊子”,下一站,歸家路

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截屏

流失海外的文物“遊子”,下一站,歸家路
流失海外的文物“遊子”,下一站,歸家路

收藏于大英圖書館的中國文物(圖檔由池心怡拍攝)

“失而複得”的湖北文物

文物流落海外,也牽動着人心。

據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官方介紹,現館藏與湖北省博物館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就是“失而複得”的文物。

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由鼎、甗(yǎn)、簋(guǐ)、盨(xǔ)、壺和霝(líng)等八件組成,組合完整,制作精美。八件器物均有銘文,共330字,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專家将它們整體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銘文顯示這組青銅器作器者應為同一人,系“曾伯克父甘婁”,“曾”為國名,排行“伯”,字“克父”,“甘婁”為其名。有專家稱,目前曾國考古所知,“曾伯”是曾侯的大兒子,可見其地位尊貴。經對這批青銅器的形制、紋飾和銘文綜合研究,結合鏽蝕産物分析與鏽蝕層性狀觀察等,專家認為,這批青銅器應為近年自湖北随州春秋早期曾國高等級貴族墓葬盜掘出土。

流失海外的文物“遊子”,下一站,歸家路

曾伯克父青銅器(極目新聞記者肖颢攝)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2020年9月,這8件2019年追回的“曾伯克父”青銅器,首次亮相湖北省博物館“華章重制——曾世家文物特展”,與近10年來在湖北出土的曾國精美文物“團聚”,讓觀衆與遊客激動萬分。如今,這組“回到家鄉”的青銅器也正在湖北省博物館新館“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展廳中展出,吸引着無數觀衆的目光。

除了曾伯克父青銅,湖北出土文物東周銅敦,也曾曆經流失海外并回歸祖國的過程,其傳奇故事還被拍成了《國寶即将拍賣》和《國家寶藏之複活的三葉蟲》兩部影視劇。據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官方介紹,東周銅敦最初出土于湖北秭歸一個叫斑鸠窩的地方。當年,有村民挖出一個半球狀銅器,後将它上交,文物幹部認為該銅器應該還有一半,果真,考古人員挖出了另一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東周銅敦,高22.8口cm,徑17.5cm,上下均有對稱的S形獸體鈕三個,合蓋處上下各有一對對稱環形耳。其全身花紋細膩流暢,精緻繁缛,是東周時期用于盛稻稷等谷物的器具,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曆史價值。這件寶物流失到海外後,差點被拍賣。經過多方努力,最終被追回。目前,東周銅敦在湖北省博物館永久展出。

流失海外的文物“遊子”,下一站,歸家路

曾伯克父壺(極目新聞記者肖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