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玉蟾中秋詩歌,亦實亦虛,似真似幻,相逢都是廣寒人

作者:讀書工

白玉蟾是南宋的道教領袖和著名詩人,他的學識遍布詩書畫等多個領域。他的這首中秋節詩歌和别的詩人不同,視角獨特,既是寫賞月觀潮,還是贊美人們的崇高境界。

白玉蟾中秋詩歌,亦實亦虛,似真似幻,相逢都是廣寒人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短小精悍,寫月色的一望無垠,寫觀潮的空明澄澈。詩歌亦實亦虛,似真似幻。詩人客居錢塘江畔,仿佛來到了人間仙境,相逢都是廣寒人,表達了一種高潔的情懷。

《中秋月》南宋·白玉蟾

千崖爽氣已平分,萬裡青天輾玉輪

好向錢塘江上望,相逢都是廣寒人

詩歌的開篇“千崖爽氣已平分”,突出中秋時節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的景象。春夏時節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傾盆大雨的現象沒有了,眼前秋風蕭瑟,氣候幹爽,令人舒服。

白玉蟾中秋詩歌,亦實亦虛,似真似幻,相逢都是廣寒人

而且是“千崖”萬壑都是如此,不分山峰與峽谷,不論高山與平地,都是“平分”秋色。這秋天如此公平公正,當然作者要大加贊揚了。

“千崖”指千萬坐山崖,多麼博大遼闊。這種俯視群山的氣勢,隻能是站在月亮那樣的高度才能做到。這不禁讓人想起杜甫登泰山的“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來。

接着詩歌的第二句“萬裡青天輾玉輪”,寫中秋之夜月輪圓滿,月色皎潔。“青天”指天高雲淡,天藍如鏡,與夏天的炎熱相比,此時顯得寂靜寒涼。

白玉蟾中秋詩歌,亦實亦虛,似真似幻,相逢都是廣寒人

“玉輪”指月亮,月亮如玉,潔白無瑕。像一個輪盤,既寫出了圓的形狀,而且還暗示了它的動态,為一個“輾”字做了鋪墊。一個潔白無瑕的玉輪在空中滾動,多麼形象。

這裡的“萬裡青天”和上句的“千崖爽氣”形成工整的對仗,突出了宇宙和大自然的廣闊,顯現了月亮的運作自如,從側面襯托出人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詩歌的第三句“好向錢塘江上望”交代地點和緣由。原來中秋之夜詩人是客居異鄉,來到錢塘江畔,現在是居住在客棧裡。

白玉蟾中秋詩歌,亦實亦虛,似真似幻,相逢都是廣寒人

而且是居住在江邊,一個人感到孤獨寂寞的時候,既可以望着窗戶外邊的明月遙寄相思,還可以把視線投向錢塘江邊那些玩月賞月和觀潮的人們。

這一句從天上寫到了人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暗示了錢塘江畔中秋之夜的熱鬧繁華。水天一色,人流如織。月光下,這是一個多麼清純澄澈的銀色世界。

詩歌的結尾“相逢都是廣寒人”再次回到天上,贊美月下之人的高潔非凡。“廣寒”,即廣寒宮,也就是神話傳說中的月宮。

詩歌運用比喻的手法,月光下這些羁旅之人,這些望月思鄉之人,這些賞月觀潮之人,他們都是廣寒宮裡超凡脫俗的神仙,當然也包括作者自己。

白玉蟾中秋詩歌,亦實亦虛,似真似幻,相逢都是廣寒人

白居易說“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是對淪落的琵琶女的同情。而這裡白玉蟾的“相逢都是廣寒人”,是對中秋之夜月下獨酌、行吟、觀潮人的贊美。

詩人沒有随着衆人一起觀潮,也沒有走出客棧去賞月,他是從窗戶觀賞外邊的風景。看着清明澄澈的月夜,恍恍惚惚,仿佛自己來到了月亮的廣寒宮。

空中是一輪清冷孤獨的明月,底下是一個寂寞孤獨的詩人。但是作者客居異鄉,并沒有哀歎離愁别恨,而是感到天地清明,皓月朗照。仿佛自己來到了廣寒仙境,所遇所見都是廣寒人。

白玉蟾中秋詩歌,亦實亦虛,似真似幻,相逢都是廣寒人

詩歌意境開闊,想象奇特,亦虛亦實,似真似幻,天上和人間融為一體,不愧為中秋詩歌的傑作。

(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