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清同治年間的特大自然災害“甲戌風災”

作者:星空下的大祥

#古籍裡的曆史#

1874年的9月22日,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自然災害,被稱為甲戌風災。這場台風橫掃了珠江口地區,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香港和澳門分别遭受了巨大的影響,成千上萬的生命在這場災難中失去。

曆史上的今天——清同治年間的特大自然災害“甲戌風災”

台風過後的澳門大三巴牌坊,右邊的聖保祿神學院遺址被台風摧毀

甲戌風災發生在清朝同治十三年的農曆八月十二日(1874年9月22日)至八月十三日(1874年9月23日)。台風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經過菲律賓呂宋島以北的巴林坦海峽,最終橫掃了珠江口地區。台風的最低氣壓在香港中環附近達到28.70吋汞(971.8百帕),在澳門附近達到28.88吋汞(977.8百帕)。

曆史上的今天——清同治年間的特大自然災害“甲戌風災”

台風過後的香港仔滿目瘡痍

這場台風在香港、澳門以及廣州等地都帶來了嚴重的破壞。特别是在香港,約有2000人在這場台風中喪生,占當時人口的近8%。香港的房屋被毀壞,船隻沉沒,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在澳門,估計有大約5000人因甲戌風災喪生,占當時澳門人口的比例也是相當高的。

此外,廣東省的香山縣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據報告有超過2萬人喪生。在這場風災中,不僅房屋被摧毀,還有大量的船隻在海上沉沒或受損。整個地區都被迫面對巨大的災難。

曆史上的今天——清同治年間的特大自然災害“甲戌風災”

台風過後澳門南灣建築受損

據氣象學家的分析,這場台風在香港造成的影響是因為其強烈的風力和降雨,尤其在22日晚到23日早這段時間内,風勢極為猛烈。台風的中心在香港南部附近,以東北偏東方向移動,導緻大量的海水傾瀉沿岸地區。在澳門,台風在22日晚登陸,攜帶着強風和暴雨,導緻大量房屋被毀壞,人們被迫尋求庇護。

甲戌風災帶來的巨大損失使得香港和澳門的社會和經濟受到了嚴重沖擊。不僅人員傷亡慘重,還有許多财産毀于一旦。整個香港和澳門地區都陷入了深重的哀悼和重建之中。然而,這場災難也促使人們更加重視氣象監測和防災準備,為今後類似的自然災害提供更好的保障。

曆史上的今天——清同治年間的特大自然災害“甲戌風災”

一艘葡萄牙大船被抛到陸地上

甲戌風災成為了這個地區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揭示了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的脆弱性,也提醒我們需要加強預防和應對災害的能力,以減少災害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