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作者:拾刊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作者丨醬姨

這是醬姨陪你的第2072個夜晚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近日,醬姨刷到一則搞笑視訊。

廣東佛山,兩個萌娃的爸爸把他們的好朋友蒸熟了。

乍一聽,怪驚悚的。

其實好朋友是家裡“養”的兩隻大閘蟹。

孩子把小動物當作寵物,而在爸爸眼裡卻隻是“食物”。

見到自己的“好朋友”被當成盤中菜,哥哥哭得聲嘶力竭。

眼淚繃不住,隻能默默拿衣服擦。

而一旁的男孩,聽到“弟弟這個也煮熟了”後,瞬間上演了同款崩潰。

此時的孩子或許已經感受到了“背叛”,可爸爸卻不以為意。

當着他們的面剝螃蟹,甚至喂他們吃下。

調侃着:吃不吃?香不香?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盡管孩子還是含淚吃下,說着“真香”。

但一種情感的寄托,瞬間崩塌,留下“不被尊重”的心理陰影。

嚴重者,或許就在此刻種下壞種,結成性格缺陷的惡果。

繼續翻看視訊,會發現這種類型的不少。

例如7歲男孩放學回家卻發現外婆送的兔子被開膛破肚,成了待煮的食材。

再如爸爸殺了孩子從小養到大的鴨子,說給受傷的他補充營養。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類似種種,或許在家長眼裡隻是調侃逗樂,甚至還能美化成“死亡教育”。

可在孩子的世界裡,往往情感至上。

明明可以用更加委婉的方式,為何要這樣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呢?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前段時間,一個詞條沖上熱搜榜:

女兒做四菜一湯反被罵。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事件源于一位母親發的視訊,畫面中一位14歲的女孩精心做好四菜一湯求誇贊。

母親卻一邊拍視訊,一邊數落道:

“我是要表揚你嗎?你給我整這麼多菜!”

“現在你看我們倆怎麼吃,這麼多菜?”

語氣裡不僅沒有絲毫欣慰感動,反而滿是嫌棄與指責。

對此,許多網友表示這樣的媽媽太窒息……

“我要是做這一桌子菜,我媽得發十個朋友圈。”

“刷到了同款媽媽,太掃興了!”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事情在網上發酵後,這位母親大概也察覺到了輿論導向。

後續,她又發視訊尋求女兒的“原諒”:

“你覺得我配不配做你媽?我這個當媽的好不好?”

“你沒有意見,網上好多人有意見……”

女兒雖然滿臉堆笑,沒有像網友一樣評判母親,可語氣中多少有些無奈。

“還好……這也不是我說了算……”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新的視訊底下,熱評第一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你否定了她,卻想得到她的肯定。”

或許這位母親錯就錯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不妥。

的确,菜做多了浪費糧食是事實,但她完全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告訴女兒。

或者說教與鼓勵并存,“先揚後抑”去回應女兒的期待。

而不是把事情暴露在網上,用這種方式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十年前,電影《狗十三》上映,平凡普通的青春故事裡也流露出殘酷的真相。

一個13歲的少女李玩,因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父母送給她一隻寵物狗當作陪伴,李玩給它取名為“愛因斯坦”。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圖檔來源:電影《狗十三》,侵删

有一天,“愛因斯坦”突然走丢。

李玩費盡心力去尋找小狗,走遍大街小巷,遍地張貼尋狗啟事,到處問人……

而大人們對此事的态度卻截然相反。

他們預設小狗無法找回,甚至覺得李玩在無理取鬧。

為了安撫她,大人們找來一隻和“愛因斯坦”相似的狗狗。

可是李玩卻并不領情,她對大人們冷漠地急于息事甯人的态度感到厭惡。

李玩心裡憋火,跑出去找朋友喝酒訴苦。

奶奶為了找她差點兒迷路,爸爸氣得動手打人。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圖檔來源:電影《狗十三》,侵删

于是,在父親的暴力逼迫之下,她隻好乖乖道歉。

很多時候,大人在孩子面前對待錯誤的态度隻有兩種,那就是愚弄和鎮壓。

相比于情感的缺失,時間、金錢、精力看起來是更為寶貴的東西。

故事的最後,李玩陪着大人吃飯時,曾經愛狗如命的她竟然也坦然地吃下了紅燒狗肉。

多麼諷刺的一幕,刻畫出畸形的家庭教育悲劇。

所謂的成熟不該是妥協,不該是變成“自己讨厭的人”。

正如影片導演曹保平所言:

别忘了你曾經是個什麼樣的小孩,也别忘了你曾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曾有報告總結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點:

"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與孩子間平等交流方式缺失造成家庭"冷暴力"、教育投資不惜重金但重智力輕情商。

話題引發熱議,其實問題的根源就在于缺乏溝通與尊重。

往小了說,這種強硬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心情,與短時期内的家庭氛圍。

往大了說,原生家庭的陰影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對一個人的脾氣秉性、三觀情商、人生選擇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家有兒女》裡有一句台詞:

“一個孩子得不到尊重,怎麼能學會尊重别人呢。”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

我們急着下定義,急着管教孩子。

卻不能給孩子留出一點時間,給孩子一點信任,先聽聽孩子怎麼說。

這是中國家庭裡最常見的育兒僵局。

教育學家蒙台梭利曾說:

兒童是應該受到尊重的人,因着他們的童真和他們未來的更大可能性,兒童超越我們。

在尊重裡,孩子能夠看到屬于他們的未來和自信。

尊重孩子是樹立自尊、自信最好的方法。

希望家長們都能學會尊重孩子,多一些耐心和責任。

過度的控制欲、愛潑冷水的掃興行為,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

保護孩子的童真,學會鼓勵式教育,才能陪伴他們更好地成長。

共勉。

- END -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作者:醬姨。一個以筆謀生、以字共情的90後自由寫作人。閱盡萬水千山,感覺世間冷暖。以理性和智慧陪伴萬千女性成長!

我的“好朋友”被爸爸蒸熟了?争議嘲笑,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深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