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作者:黑白藝術家的貓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黑藝術家

編輯|它家的貓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羅布泊,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這裡的樓蘭古國神秘消失,中國科學家彭加木也在考察的路上消失在羅布泊。

1981年,這裡出土的“樓蘭美女”幹屍,儲存完整,就連睫毛和皮膚紋理都清晰可見,科學家更是将其稱為奇迹。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羅布泊作為中國最神秘的區域,一直吸引着無數科學家和探險愛好者前來一探究竟。

可并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的,來到羅布泊的人大多都有去無回,是以羅布泊也被稱為“死亡之海”。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可是在大陸科研人員的努力下,這片“死亡之海”竟然變成了能養育億萬中國人的寶藏!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富饒的羅布泊,孕育了樓蘭古城

羅布泊是蒙古語音譯,意為“水彙集之湖”,《山海經》中将其稱為“幼澤”,《漢書·西域傳上》中記載了它的盛況:“廣袤三百裡,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羅布泊曾經是塔裡木河、孔雀河、疏勒河、車兒臣河等衆多河流的彙聚處。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在古代,有水的地方就有文明,那時候樓蘭古國就建立在羅布泊旁邊,據記載,樓蘭古國有1.4萬人口,城中設施比較健全,不乏寺廟集市等。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由于樓蘭古國是荒蕪中僅有的人類文明,所有在當時顯得尤為重要,張骞出使西域就途經樓蘭,後來樓蘭也成為了絲綢之路的一個中轉站。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來往的商客帶動了樓蘭的經濟,那時候的樓蘭可謂是“遍地黃金”,可就是這樣一個十分繁華的城市竟然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一夜之間消失了。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後來随着氣候的變化,羅布泊的水位越來越低,面積也越來越小,直到後來,這裡完全被荒漠化吞沒,成了一片戈壁灘。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不過古往今來,樓蘭古國的傳說一直都在吸引着衆多人前去尋寶,可是這些人大多數進去之後就渺無音訊,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這是因為這裡的氣候條件十分惡劣,這裡白天的平均氣溫在40℃左右,夏天地表的溫度更是高達70℃,冬天晚上氣溫在零下2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隻有20mm左右。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這裡的風沙也很嚴重,光是8級大風天一年中就有60天,大風起時,漫天沙石狂飛,别說是人了,就連沙漠之舟駱駝都不一定能活下去。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很遇難者的屍體找不到,就是因為風沙将其掩埋。

不過這樣的環境成為了很好的核武試驗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就是在這裡成功爆炸的,也算是為國防建設做貢獻了。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核爆,将死亡之海變得更加神秘

建國後,中國決定開始自己的核武器研究,為了確定研究秘密進行,也為了試爆不對群眾産生影響,是以場地選址就成了問題。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選來選去還是羅布泊最合适,這裡氣候惡劣,地界開闊,沒有人煙,也罕有人至,最重要的是這裡比較開闊,核爆産生的輻射能很快的消散,是以這裡是最好的核武試驗場。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可是這就意味着研究人員要承受着最惡劣的環境,做着最偉大的事情。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風沙天氣是羅布泊最常見的,從業人員吃點苦倒沒什麼,關鍵是,實驗裝置經常被風沙損壞,人員也經常是以受傷。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最要命的是這裡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還能忍受,到了晚上,刺骨的寒風呼呼的刮,裹幾層被子都不管用,晚上睡不好,白天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計算資料,對從業人員的折磨很大。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從業人員用算盤打,用草稿紙算,硬生生是将中國的第一枚原子彈給研究出來了,并且總用時遠低于美俄兩國。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1964年10月,一個巨大的蘑菇雲在羅布泊上空升起,中國第一枚原子彈成功爆炸,這标志着中國國防事業有了一次質的提升。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實驗人員并沒有就此放松,而是又投入了氫彈的研究中,終于在1967年,中國的第一顆氫彈在這片土地再次爆炸成功。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直至20世紀末,羅布泊一共經曆了大大小小45次核試驗,沒有人知道在這幾十年裡中國的科研人員在這裡吃了多少苦,他們将青春和熱血撒在了這片土地。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而羅布泊對中國做出的貢獻還不止于此,因為科學家們發現,羅布泊不僅是死亡之海,還蘊藏着巨大的寶藏,能養活億萬人口。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複活”計劃啟動

羅布泊從繁盛到幹枯一定是有原因的,對羅布泊進行勘查和研究有利于為大陸預防土地沙漠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1995年,中國科研團隊在羅布泊羅北凹地發現超大型鹵水鉀礦!這一發現,不比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重要性低。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因為鉀是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糧食的“糧食”,它能促進農作物更好的生長,可以作為肥料來提升糧食産量。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當大陸人口衆多,但是糧食産量不高,加上一些自然災害,糧食根本就不夠吃,很多人都要餓肚子。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糧食産量低的根本原因是大陸的土地鉀含量低,農作物生長十分受限,當時中國所需要的鉀資源有70%都是來自進口。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就連《人民日報》都面對大陸缺鉀的現狀發問:如何破除困局、擺脫“卡脖子”的困境?如何艱苦創業讓我們的民族工業發展起來?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研究團隊到達羅布泊時驚奇的發現,本來幹涸的羅布泊竟然有水了!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水質清澈,水底有白色鹽層。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研究人員取樣化驗之後,證明這就是中國稀缺的鉀鹽!

這一發現讓研究人員很興奮,但是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在面前了,那就是如何開采,因為這裡的環境和氣候很惡劣,基本不具備開采條件。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就連美國都說過:中國不具備開采羅布泊的能力!

可是别人越是這麼說,我們就越要證明,國家召集了一大批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前來開羅布泊的鉀鹽,進階工程師李守江就是其中的一位。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李守江在得知祖國有需要的時候,毅然決然的次去了高薪工作,來到荒無人煙的羅布泊參加開采工作。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感覺,放眼望去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沒有生命,就感覺來到了月球”

這是李守江剛來羅布泊的感受。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緊接着,李守江就和同僚們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羅布泊現狀

李守江和同僚們經過4年的努力,終于利用羅布泊硫酸鎂亞型鹵水成功制取硫酸鉀,他的創新工藝流程也在2004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李守江也被授予了“時代楷模”的稱号,因為美國的猶他州大鹽湖用了15年才突破開采技術瓶頸,而李守江的團隊隻用了四年時間。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現在的羅布泊有鹽田320多平方公裡,采鹵井147口,累計生産硫酸鉀一千多萬噸,直接提高了大陸鉀肥的占有量,打破了“卡脖子”困境。

羅布泊也是以從“死亡之海”變成了能造福人類的“鉀鹽寶地”!

羅布泊“複活”了?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能養活億萬中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