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藥店熬制的酸梅湯
意外走紅
成為了飲品界的“養生”酷飲
酸梅湯是中國最為傳統的飲品之一,先秦時期,人們就用梅子煎湯解暑了。南宋《武林舊事》中所說的鹵梅水,明代《遵生八箋》中的鳳池湯、梅蘇湯也都可看作是酸梅湯的前身。而更接近我們現在家喻戶曉的酸梅湯,則更可能是由清朝禦茶坊專為乾隆皇帝研制的“土貢梅煎”。滿族人好漁獵,喜吃肉食,故喜食酸湯子、酸梅湯等各種酸味飲品,有助于解肉食的油膩。
酸梅湯的配方各有版本不同,主要為烏梅、山楂、甘草、洛神花、桂花、黃冰糖。
雖是飲料,但也有它的适宜人群,适合食積停滞、脘腹脹滿、不欲飲食的人。而且有一定的季節性,現在已經過了夏天,漸入秋季,就不宜再天天飲用了,切記:胃食管反流、糜爛性胃炎患者禁食哦。
烏梅湯中使用的“烏梅”和烏梅蜜餞是同一種果實做的嗎?
一般來說,梅分為觀賞梅和食用梅,食用梅是由青梅經過加工後,制成中藥或零食蜜餞。
烏梅湯中使用的“烏梅”是藥用烏梅,是由未成熟青梅熏制而成,是一味著名的中藥。
而作為零食吃的烏梅蜜餞,是由成熟的青梅經過腌制而成。
“烏梅”是不是梅花的果實呢?
一般在公園綠地中種植的觀賞用梅花,其花色豔麗、顔色種類豐富,多數是經過人工選育出的品種,它們的坐果率極低,和我們日常食用的果梅還是不太一樣。
成熟的青梅
有些配方中,針對現代人痰濕體質較多,加入陳皮,取其燥濕理氣之功,展現對中焦脾胃的顧護;有些藥店的配方中,還加入了薄荷,不僅入口涼爽,清利頭目,還能疏肝解郁,但是脾胃虛寒的人,喝了會有可能會胃痛;有些配方中加入豆蔻,可溫中散寒、醒脾開胃;有些配方中加入桑椹,側重滋陰補血、生津潤腸。這些都是酌情考慮對症治療現代人的貪涼、飲食滋膩、情志郁結等各種個體差異性。
除了酸梅湯外
幹燥的秋季不妨試試
這些飲品
用來緩解秋燥天氣
菊花茶
功效:清肝明目,對眼睛勞損、頭痛、高血壓等均有一定作用。
方法:用五六朵杭菊花沖泡,沖泡時加少許蜂蜜,口感更好。
枸杞茶
功效:滋腎、養肝、潤肺、明目、強壯筋骨、改善疲勞。
方法:隻需要十幾粒枸杞,加熱水沖泡即可。
玫瑰花茶
功效:涼血、養顔,改善幹枯皮膚,助消化,消脂肪之功效。
方法:用幾顆玫瑰花用開水沖泡飲用,可加入适量蜂蜜,調整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