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抖音“死磕”即時社交,多閃是不是“多此一舉”

作者:數字綠洲

2019年元宵節,抖音豪擲1個億砸在了其視訊社交App“多閃”上,目标簡單明了——招攬新使用者。但這場風光隻持續了個把月,幾個月後,主打興趣社交的“飛聊”接棒,扛起了抖音的社交大旗。

此後四年,多閃也好,飛聊也好,幾度沉浮。直到最近,多閃再次更新,回歸大衆視野。9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多閃官網對其自身的定位為“多閃·抖音聊天官方應用”。

2023年的多閃,弱化了短視訊功能,強化了即時社交元素,消息清單和通訊錄的增加,更使其像是一款抖音版的微信。對社交念念不忘的抖音,會等來“必有回響”的結局嗎?

抖音“死磕”即時社交,多閃是不是“多此一舉”

抉擇:聊天>短視訊

抖音仍在多閃上繼續着社交的嘗試。據Tech星球消息,抖音旗下社交産品多閃,時隔近半年再次迎來重大的版本更新,其網站上顯示為“多閃·抖音聊天官方應用”。

據悉,上個版本的多閃雖然是社交定位,但大篇幅仍主打短視訊。新版本短視訊屬性僅保留在聊天框和多閃的“視訊朋友圈”中,整個産品的社交占比更大,還多了一個消息清單和通訊錄。

對比抖音App,多閃像是一個去掉了其短視訊廣場,放大了消息功能的“配套”工具。多閃App的導航欄有五個選項,拍攝功能占據C位外,兩邊分别是“聊天”“朋友”和“通訊錄”“我”。

其中“朋友”欄展示的是好友釋出過的短視訊,類似于短視訊版的朋友圈。“通訊錄”除了展示抖音好友外,還支援推薦新朋友、添加新朋友,以及關聯手機通訊錄。

“我”的部分與抖音“我”的部分類似,作為短視訊作品的展示頁面,但沒有抖音商城、我的訂單、觀看曆史等社交外的其他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其右上角的其他功能部分,保留了“我的錢包”選項。

多閃越來越像微信。但當使用者在抖音上已能滿足社交需求,分離出來的多閃是否“多此一舉”?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網際網路投資人莊明浩提到,“從内容社群到社交,本質上是一個圍城”。

他解釋稱,社交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鍊,社群大約等同于内容社群,即部分人生産内容,大部分人消耗内容。在中文網際網路語境下,這其實是兩個非常不同的商業形态,但因為邊界的模糊,是以雙方都想往對方的業務範圍試探。

“而抖音曆來又是一個什麼都要做,撞了南牆依舊不回頭的公司,在社群業務已經強大到無以複加的情況下,不可能不做社交。”在莊明浩看來,“隻要多閃存在一天,抖音的社交執念就會存在一天”。

多閃是否足以改變抖音使用者的原有習慣?對于這一問題以及多閃的定位等内容,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抖音,但未獲得回複。

在一定程度上,抖音做社交,或許還需要從一個更高的視角了解。近些年來,進擊的抖音做電商、做外賣,各種風生水起,社交隻是其中稍顯遜色的部分。

“國内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基本上都是往‘大一統’的方向進行”。莊明浩稱,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已經進入到一種零和博弈的階段,即便是過去幾年大殺四方的短視訊業務,也已出現見頂預兆。企業不能躺平,就需要做點新東西,無非是基于自身已有的業務基礎,往前再多邁一兩步,嘗試其他人驗證過的賽道。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2年,短視訊使用者數量同比增長僅為8.3%,但已占全部網民數量的94%。

沖突:獨立還是附屬

多閃推出于2019年1月15日。公開報道提到,這是抖音首次推出獨立社交産品,也被業界視作抖音正式進軍社交領域的關鍵節點。

一個月後的元宵節,多閃啟動“元宵喜樂會”,派發1億元紅包,成了其高光時刻。但随着補貼的退朝,多閃下載下傳量從2月初開始斷崖式下跌。

幸運的是,多閃沒有被完全抛棄,而多閃幾年裡的數次更新,也成了抖音在社交賽道上“掙紮”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多閃上一次較大程度的更新在2022年11月。當時多閃摒棄了原來的短視訊和文字聊天功能,基于相機主打限時社交玩法,使用者可體驗前後攝像頭同時拍攝,系統每天随機不定時向使用者推送拍照通知,隻有參與的人才能解鎖朋友的照片。

而多閃一次次的改版,可能也透露出了抖音在社交嘗試方面的無限沖突:多閃到底是要做一個獨立的社交産品,還是一個抖音的“子集”?

在莊明浩看來,抖音内部可能也會困于這種沖突,而這種内部沖突的外部展現就是多閃一次又一次的改版。

多閃是抖音執着于社交的代表,但卻不是唯一。除了多閃,抖音還曾押注過主打陌生人興趣社交的“飛聊”,以及試水元宇宙社交,但最終大多沒濺起多大的水花。

對于抖音在社交上的執念,盤古智庫進階研究員江瀚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首先,社交是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之一,擁有極高的使用者黏性和使用頻率,可以為平台帶來持續的流量和使用者黏性。其次,社交也是使用者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抖音可以通過社交産品的探索和創新,不斷提升使用者體驗和忠誠度。

“最後,社交也是抖音實作商業變現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通過社交産品的發展探索出更多的商業模式,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江瀚稱。

莊明浩則提到,網際網路企業的思維裡,大家普遍認同,社交的留存與關系鍊的綁定,要天然地勝過基于内容的綁定。

“抖音一定也想有自己的微信,但擺在面前的問題是,重建一個微信已經不可能了,隻能退而求其次,基于已經形成的前度關系基礎下,尋找一個更‘窄’的産品建成這件事,是以才有了今天這個版本的多閃。”莊明浩稱。

挑戰:打敗微信的,不會是“新微信”

每一個網際網路企業,可能都想有自己的“微信”。這條故事線,仍然可以從2019年1月15日說起。那天的熱鬧之處在于,主角不止有抖音的多閃,還有快播創始人王欣推出的“馬桶MT”,和羅永浩快如科技推出的子彈短信更新版“聊天寶”。

外界将其形象地形容為“三英戰呂布”。原因在于三款App雖然各有特點,但匿名、短視訊、視訊+圖檔等玩法,無一不瞄準了微信的劣勢。

直到今天,社交也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白月光”。不久前,小紅書剛剛上線了“找搭子”功能。即便是騰訊自己也在不斷嘗試。上個月,還有媒體報道稱,騰訊内部正在研發一款名為“M8”的社交應用,定位是基于地圖的虛拟社交産品。

江瀚分析稱,網際網路企業執着于做社交,主要是因為社交是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之一,擁有極高的使用者黏性和使用頻率,可以為平台帶來持續的流量和使用者黏性。同時,社交也是使用者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滿足人們對于人際交往、資訊分享和交流的需求。

後來者越來越多,但擋在前面的微信始終是一座大山。江瀚認為,微信作為社交領域的領先者,其核心優勢在于其強大的使用者基礎和廣泛的社交關系鍊,這使得微信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雖然其他大廠也在不斷嘗試挑戰微信的地位,但是微信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使用者黏性,仍然在社交領域中占據主導地位。

從使用者的角度,莊明浩把微信的“護城河”落在了遷移成本上。他引用了一個“定律”,即網際網路産品使用者的轉移成本=體驗成本+遷移成本。

莊明浩解釋稱,早年純産品端的體驗成本,大家通常還能拉開差距,但産品設計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體驗端上作出一個比微信更好的産品幾乎不可能了。在這種情況下,産品體驗端成本的增量,完全無法彌補使用者遷移成本帶來的負增量。

“打敗微信的,一定不會是‘新微信’。”莊明浩認為,當下網際網路企業在社交上的嘗試,還停留在“用微信的方式去對抗微信”的思路上,無非是用企業市場作為一個突破口,想真正在C端應用遠沒有那麼容易,“真正的突破點,是需要用一件新的産品去滿足原來的場景,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找到這件新東西”。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