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任正非最新發聲:美國制裁是壓力也是動力,蘋果是華為的老師

作者:上觀新聞
任正非最新發聲:美國制裁是壓力也是動力,蘋果是華為的老師

9月19日,記者留意到,在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ICPC北京總部官網上,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與ICPC(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基金會及教練和金牌獲得者的學生在8月21日、8月26日的談話紀要被公布。

任正非最新發聲:美國制裁是壓力也是動力,蘋果是華為的老師

任正非提到,我們即将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基礎就是大算力,今天的年青人,明天有可能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袖。華為支援競賽的目的是要為年輕人搭建一個綻放生命火花的舞台。

當被問及是不是“果粉”時,任正非回答道:“有一個老師是很幸福的,可以有學習機會,有做比較的機會。如果從這些角度來說我是果粉呢,也不為過。”

任正非還提及美國制裁,他表示制裁對華為是壓力也是動力,打壓之前,華為把基礎平台建在美國,美國打壓以後,華為被迫把平台切換到另一個平台,這是艱難的。他表示,經過這四年的攻堅,20萬員工的拼搏奮鬥,華為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平台了,将來和美國的平台不一定在同一個基礎上運作,但互聯互通是一定的。

他還談及了華為為什麼重視基礎理論科學的研究,因為當今時代,科學和技術的邊界越來越接近,科學轉化為技術的時間越來越短,如果等到大學把理論完全研究明白,我們再去進行技術開發,就已經沒有先發優勢,沒有競争力了。是以華為自己也開始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每年大約投入30-50億美金用于基礎理論研究。華為和大學一起并駕齊驅、互相嵌入式地共同研究這些看似無用的科學。

現場問答環節:

俄羅斯ICPC教練:我作為ICPC冠軍隊教練已經10年了。很多公司支援人才發展,但可能因為與業務沒有直接的關系,他們就不太願意支援大規模競賽如ICPC。自從華為在本地建立起了資源中心,支援競賽,一切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我發現華為不僅是為了招聘人才,更多的是幫助本地社群去發展人才。我們獲得了競賽部門的大力支援,我的冠軍團隊也有25人加入了華為各個部門。我想問,華為為什麼覺得支援競賽對業務發展這麼重要,或者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呢?

任正非:俄羅斯是一個偉大的國家。葉卡捷琳娜引進了西方的繪畫、音樂、哲學……,同一個時代,中國清朝走的是閉關鎖國的道路,是以俄羅斯早于中國實作了工業化。在此基礎上,基礎理論研究得到前蘇聯的重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茹可夫斯基、門捷列夫、羅蒙諾索夫、波波夫……。近期比如,前蘇聯六十年代有位科學家彼得·烏菲姆契夫,最先發現鑽石切面有無線電反射功能,但前蘇聯研究了半天覺得這個東西沒用,為什麼?因為做不到,沒有意義,是以準許了數學家的論文公開發表。但美國人看了以後,如獲至寶,花20年時間把F22隐形飛機做出來了。

華為公司雖然是一個商業公司,但是并不是唯利是圖的公司。比如說我們資助競賽是真心誠意的,并非是要獲得人才,以後我們還加大競賽活動的贊助。剛才跟Bill主席喝咖啡,我們講了希望通過你們把資訊、數學、實體、化學、生物學、神經網絡……的競賽都可以引到中國來。跟我們有關無關,我們都可以給予支援。就像Bill主席講的,科學技術要用于創造更多的社會财富,消除貧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Sun Teck(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IOI成員,新加坡資訊奧賽主席,前ICPC賽隊教練):首先,感謝華為大力支援我們訓練學生并參加競賽。其次我想介紹一下另外兩個競賽組織:一是IOI(國際資訊學奧賽),是ICPC的下遊合作夥伴,主要是去發現、培養人才。IOI遇到一些問題,90多個國家加入,仍有高棉、寮國、文萊、緬甸等很多國家沒有加入,這些國家需要我們的支援,這和華為傳播資訊技術、連接配接世界的願景也是一緻的。已經加入IOI的國家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沒有足夠資源去教育訓練學生因而很少赢得獎項,進而沒有機會參與到ICPC,希望華為能夠幫助IOI的發展。另外一個是EGOI(歐洲女生資訊學奧賽),是專門為女子辦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今天的58人裡隻有一位女生,占不到2%,關于如何實作競賽中的性别平衡,希望華為能夠支援。

任正非:新加坡立國時,李光耀定了兩個最重要的政策,第一确定了國家語言為英文,連接配接了一個非常大的世界;另一語言是漢語,準确來說說是國語和簡體字,這樣就把兩個大世界都連起來了。今天我們進行計算機競賽,就要統一計算機的語言,統一大算力時代的标準,通過我們喝咖啡,通過我們交流,消除我們之間的障礙和隔閡。

這次我們把參加的25個國家連接配接起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點燃你們國家的大火。歡迎教練和年輕人,随時到中國來,你們已經加了我們很多同僚、朋友的通信方式了,可以保持溝通和聯系。今天你們這些年青人就是我們永久的夥伴。除了ICPC,我們也要支援IOI,以及數學、實體、化學、生物學、神經網絡等學科的競賽,一起促進基礎科學的人才培養。

Meza(智利聖瑪利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ICPC拉美地區主管):我感到很驕傲,因為一位拉美選手獲得了本次冠軍,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優秀學生。或許是因為美洲有相關限制,在拉美,華為的工作機會不多,華為是否歡迎拉美人才來實習,比如來中國會不會有一些系統化的支援?

任正非:無論是拉美還是其他國家的優秀人才,我們都歡迎到華為來。我們有個網絡平台叫“黃大年茶思屋”,學生可以在上面聯系相關專家溝通,如果專家覺得你應該到中國來面對面地一起實習,都是可以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美國傾舉國之力打擊的5G是誰發明的?其中的Polar碼是誰發明的?是土耳其的Arikan教授。他十幾年前發表了一篇數學論文,發表兩周以後我們發現了這篇文章,就組織了數千科學家和專家研究解析并工程化,才做出了今天領先世界的5G。是以,天涯何處無芳草?到處都有優秀人才,當然大機率是在美國。天才從哪個地方冒出來,誰都不知道,歡迎在網絡上和我們的專家溝通。

北京大學教授、ICPC亞洲東部區域競賽總監:過去的十幾年中都是美國公司在贊助,但從幾年前華為開始贊助全球性的活動,終于中國公司也能站出來贊助全球的教育活動,我們感到非常自豪。我想請問您對高等教育有什麼樣的期望?

任正非:我們不僅要繼續資助活動,而且我認為資助力度還不夠,要繼續加強。

高等教育應該因材施教,不要老強調統一的教材;中國小教育,“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号,我認為是不正确的,不能讓優秀的學生等跑。中國教育一定要振興起來,華為公司這些年由7000多位高鼻子的外國科學家、專家,13800多位留學生,大多數是博士,再加上十多萬咱們中國的優秀學生,組成研發隊伍,才扭轉了困難。如果美國将來關閉一些學科,不允許中國留學生去留學的話,那我們就隻能從中國大學獲得人才,大學不能同質化。

法國選手:有一種科學研究叫無用研究,說它無用其實是短期還不知道它應用到哪裡,這種研究可能主要是由大學而不是公司完成,但其實這種研究長期來看是非常重要的。華為對這種這類無用研究的是什麼看法?華為會不會投資這類研究?

任正非:什麼叫科學?未知就叫科學。現在大家都知道,美國在科學研究上自由化程度是比較高的。在二戰前,美國基礎研究是很薄弱的,基本上是依賴歐洲的理論來支撐其工業、航空、航天……,如同今天中國對西方的依賴,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發明……都來自歐洲。二戰結束後,美國發現自己是跟在歐洲後面跑,因為美國基本上沒多少基礎理論積澱。美國科學家範内瓦爾·布什,寫了一本書叫《科學:無盡的前沿》,提出美國要研究看起來沒有用的、遙遠的東西,就是研究了很多“無用”的科學,美國在二戰以後基礎科學就蓬勃發展。到90年代以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個教授叫司托克斯寫了一本書《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 : 巴斯德象限》,關于如何通過應用牽引科學的探索,把“無用”的科學聚集起來變成有用的。在這個數字時代,美國稱雄了世界,我們就是搭上了時代的數字列車發展起來的。

當今時代,科學和技術的邊界越來越接近,科學轉化為技術的時間越來越短,如果等到大學把理論完全研究明白,我們再去進行技術開發,就已經沒有先發優勢,沒有競争力了。是以我們自己也開始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每年大約投入30-50億美金用于基礎理論研究。我們和大學一起并駕齊驅、互相嵌入式地共同研究這些看似無用的科學。

巴西選手:因為美國制裁,近年華為遇到了不少的困難,我想知道華為是如何應對,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可持續發展?以及是否要恢複和美國的關系,還是說不用跟美國恢複關系仍然能夠持續發展?

任正非:美國制裁對我們來說确實是壓力,但是壓力也是動力。打壓之前,我們把基礎平台建在美國。美國打壓以後,我們被迫把平台切換到另一個平台,這是艱難的。經過這四年的攻堅,20萬員工的拼搏奮鬥,我們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平台了,将來和美國的平台不一定在同一個基礎上運作,但互聯互通是一定的。

孟加拉國選手:這次ICPC參賽者有沒有機會加入華為?未來職業發展機會是什麼?

任正非:我們的競賽活動完全是學術性的,與加入華為沒有直接關系。如果你有意願加入華為,可以向我們當地的人力資源部門去申請,我們歡迎全世界優秀人才加入華為。孟加拉有将近2億人口,西方曾判斷孟加拉會是下一個新興的工業國家。現在孟加拉有你這樣的優秀人才,慢慢地會引導國家走向更快的發展。但更快發展的基礎是什麼?是速度。希望你能夠帶頭,把所學所獲帶回孟加拉,把國家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速度。

ICPC墨西哥&中美地區主管:一些科技公司如甲骨文、思科在墨西哥設定了研發中心。我想請問未來華為是否有計劃在墨西哥或者是在拉美設定研發機構?

任正非:海外研發的布局,需要問我們2012實驗室的主任,我們把您的意見帶回去。墨西哥有很燦爛的文明,瑪雅文化現代人到今天也還沒有完全搞明白。墨西哥文明起源很早,我們相信這種文明在世界各國都會有。我們也可能會考慮到那裡,但還是要根據2012實驗室的具體部署來。以前我們的部署是以美國為中心、分布全世界,後來美國打擊我們,我們就以歐洲為中心,逐漸以歐亞為中心,拉美就去的少了。拉美還受美國的管制,我們還要進一步評估一下管制的狀況。

俄羅斯選手:華為公司有這麼多人,通過怎樣的管理實作高效運作?

任正非:在創立公司之初我通路了美國,以IBM為主體去了解他們的管理。第一,IBM的企業目标管理,就是為客戶服務,一切都要以客戶為中心,這樣企業就有了一個整體方向感,這個方向感把員工凝聚起來了。第二,學習IBM推行IPD,就是在研發中怎麼加入市場、服務代表,IPD是一個前瞻性的上司組織來引導研發前進。接下來又向IBM學習IFS、ISC财務和供應鍊管理。這樣,流程體系就清楚了。最重要的是配置設定問題,我們就研究華為财富在哪兒,财富怎麼配置設定。我們認為财富在員工的腦袋裡面,把腦袋拿來稱一稱到底有多重,就給你分多少。我們的配置設定方式,勞動分三,資本分一。

冰島選手: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我之前聽說您本人是果粉?

任正非:因為我女兒在美國讀書,如果不用蘋果,她上課就很不友善。我們不要排外,我們也經常探究蘋果的産品為什麼做得好,也能看到我們與蘋果之間的差距。有一個老師是很幸福的,可以有學習機會,有做比較的機會。如果從這些角度來說我是果粉呢,也不為過。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圖檔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