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紅的智能家電,真能“解放雙手”?

作者:中工網

原标題:陪聊天、助娛樂、做家務、護安全……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逐漸成熟,各種智能産品層出不窮。由于使用操作複雜、設定不夠人性化、維修售後保障不力等諸多原因,許多人不禁發出疑問——(引題)

走紅的智能家電,真能“解放雙手”?(主題)

陝西日報記者 周恒宇 實習生 陳栗盈 韓笑

家電,是中國幾代人共同的記憶載體,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從“老三件”到全屋配齊的傳統家電,再到如今的智能家電,人們的生活場景越來越便捷化、智能化。

陪聊天、助娛樂、做家務、護安全……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逐漸成熟,各種智能産品層出不窮。從智能掃地機器人到智能音箱,再到智能廚具、智能空調等,越來越多的智能家電“飛入尋常百姓家”,日漸成為生活流行品、消費新趨勢。

但由于使用操作複雜、設定不夠人性化、維修售後保障不力等諸多原因,一些原本應該“解放雙手”的智能家電卻躺在角落“吃灰”,也讓許多人不禁思考,智能家電的未來該何去何從?9月上旬,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走紅的智能家電,真能“解放雙手”?

如今,以智能為關鍵詞或性能介紹的家電産品遍地開花。圖為消費者在西安市京東家電長安區旗艦店内選購智能家電(9月4日攝)。陝西日報記者 周恒宇攝

全方位“種草”

智能家電走進千家萬戶

回家時,電鍋裡的大米,已經變成香噴噴的米飯。這一場景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日常。

早上上班前,西安市民李拙言會把大米放進家裡的智能電鍋,根據到家的時間提前定時,電鍋會自動開始工作。除了智能電鍋,李拙言的家裡還有許多功能各異的智能家電。“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有智能家電友善很多,工作忙的時候可以省出很多時間,回家累的時候還可以解放雙手。”李拙言告訴記者。

2017年起,李拙言開始使用智能家電。2021年家裡重新裝修時,她又選擇打造全屋智能家居,使用了智能馬桶、智能洗衣機、智能開關等多種産品。

智能家電,讓人們在盡情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在悄悄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

“小度小度,關卧室燈”,每晚,西安市民謝妮娜上床之後都會通過語音控制智能音箱關燈。不僅如此,智能音箱還可以控制空調、電視等裝置開關,而且智能音箱與網際網路相聯,能夠回答關于天氣、時間的提問。

随着科技進步,“全屋智能”逐漸流行,隻需語音、感應控制便能實作全部操作,這種過去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畫面,如今已進入許多家庭。

家住西安市十裡鋪街道的李齊銘,在今年初裝修新房時,便早早有了“懶人”規劃,想着通過使用智能電器搭建屬于自己的全屋智能“小窩”。

“通過手機APP,即使我不在家也可以遠端控制家裡的空氣淨化器、掃地機器人工作,還可以通過智能貓眼和監控檢視屋裡屋外的情況,到家前可以提前打開空調、開啟電鍋。”李齊銘說,雖然智能家電相對普通家電略貴,但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提高很多。

近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各大商場、各大品牌以智能為關鍵詞或性能介紹的家電産品遍地開花,智能家電市場滲透率較高,銷售額已占家電行業的半壁江山。在西安市京東家電長安區旗艦店商品展示區域,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掃地機器人、智能電鍋、智能空調等家電産品。據從業人員介紹,每天有不少顧客前來咨詢選購,其中能夠“解放雙手”的語音互動類産品最為火爆,很多新裝修房屋的顧客會給全屋配備多種智能家電。

消費新趨勢

行業發展進一步細分優化

智能家電到底有多火?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智能家電市場規模為5760億元,2022年超過6500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智能家電市場規模将達到7304億元。

目前,智能家電行業的消費需求更多來自産品的更新換代。健康化、個性化成為智能家電的未來發展趨勢,更新換代的新産品可以釋放消費者更深層次的需求。

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家電産品實作WiFi聯網控制,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智能空調、智能冰箱、智能鎖等都可以通過手機軟體遠端操作。回家前打開空調,一回家就可以享受涼爽的溫度;寵物自動喂食機滿足了主人出門在外時投喂寵物的需求;智能洗衣機放進衣物和洗滌劑後會自動選擇合适的水量和洗滌方式,減輕了人工勞動量。

在西安市蘇甯易購張家堡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以掃地機器人為例,各大品牌中科沃斯的銷量最高,熱門款甚至需要從總部調貨。而線上上銷售平台,記者看到,科沃斯銷量最高的款式達到10萬台以上。

如今,智能家電行業正從高速增長邁向高品質發展,擴大優質供給和開拓下沉市場是激發消費潛力的最優解。未來,行業龍頭企業将進一步利用領先優勢,豐富産品線,促使行業格局進一步優化。

在智能家電行業,本土品牌領跑成為一種發展趨勢。2023年,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對15種主要家電開展品牌評價活動,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品類中,中國消費者青睐的均是大陸自主品牌;前十名品牌中,空調均是國産品牌,冰箱、洗衣機隻有3個國外品牌,儲水式熱水器僅有1個國外品牌。

國産智能家電已在全球突破衆多技術難關,原創科技實作全球引領。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以創新賦能品牌全價值鍊,并通過不斷的品牌建設投入,為自身赢得了更大的經濟收益和市場優勢地位。

神器變雞肋

使用體驗“痛點”有待改善

五花八門的智能家電,号稱能夠讓消費者省心省力、解放雙手。但這些為便利生活而生的智能家電,一定能夠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嗎?

在使用智能家電的過程中,不少消費者遇到了一些苦惱。

許多消費者沖着商家宣傳的“語音操控”“智能互動”功能購入了智能家電,但在實際使用中效果卻和宣傳的情況有所差異。

去年,全職媽媽劉芳芳花了4000多元購入了一台掃地機器人。劉芳芳告訴記者,最初她是被掃地機器人的語音操控功能吸引,商家宣傳中隻需喊一聲掃地機器人的名字,告訴它“打掃這裡”,掃地機器人就會前往指定地點進行清掃。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劉芳芳喊它“打掃這裡”,掃地機器人會回答“讓我看看你在哪兒”,轉來轉去之後又說“我找不到你”。

此外,一些智能家電的産品設計未能考慮到消費者生活中全部的使用場景,這就導緻消費者在實際使用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尴尬情境。

西安市民葛曉雨對此深有體會。今年初,葛曉雨家裡的老人在網上購買了一個智能垃圾桶,其帶有自動感應開蓋的功能。“最初沒覺得有什麼不好,但用了一段時間就發現,遇上吃葡萄、吃瓜子的時候,剛把皮兒吐出來,蓋子就合上了,來來回回很不友善。”葛曉雨表示。

在家電智能化過程中,關于智能家電究竟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是“生活神器”還是“雞肋産品”,争論從未停息。

誠然,商家很難研發出能使所有消費者滿意的“完美産品”。但在市場和科技的雙向驅動下,家電市場的智能化趨勢已不可逆轉。

今年6月,商務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工作的通知》,從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家電售後服務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着力推進智能家電消費規範化,優化智能家電消費體驗。

8月30日,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聯合産學研上下遊機構和廠商等機關,共同釋出《智能家電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與發展白皮書》,旨在提升行業人工智能模型能力,推動智能家電場景化,豐富使用者家庭體驗,實作智能服務化,引領家電行業智慧更新。

未來,我們期待家電産品發展會越來越智能、便捷和人性化,相信智能家電會收獲更多消費者的青睐。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