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18事變原因分析

作者:曲徑乘風

918事變過去九十二個年頭了,遙想當年事變發生起因,有的歸結為蔣介石不抵抗,有的說是張學良不抵抗,事情其實沒那麼簡單,事變的發生很難歸結于某個人。

談起918事變,很多人會忽視當時的國際國内環境。

國際環境方面,當時世界剛發生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大部分國家經濟蕭條難以重振,日本作為彈丸小國,很難靠本土經濟政策變革恢複經濟,那麼最便捷最高效的方式就是依靠軍事力量侵略外國領土擷取資源,因為發動戰争既可以恢複經濟(國家有武器裝備生産需求),又可以解決失業問題(依靠征兵),還可以通過有計劃的經濟形式(即軍國主義計劃經濟,由軍方配置設定和協調資源)解決無業或失業人群問題,還能轉移國内沖突,簡直一舉多得,東北黑土地這塊肥肉自然是日本的首選。同時在經濟危機發生前幾年,就有所謂的“田中奏折”(真實性暫且不說,至少當時日本上司層對于如何侵略中國和肢解中國已經有基本的想法),侵略中國的第一步便是先侵占東北,并且還付諸行動,往東北派駐了大量的間諜、研究人員等。是以整體而言日本侵占東北是有預謀有計劃的一步,經濟危機加快了侵占的腳步。

國内方面,“東北軍”其實已不隻是“東北”的軍隊了,張作霖、張學良父子通過幾次戰争,鼎盛時期勢力範圍甚至到達了上海、浙江,東北軍已經不局限與東北境内的防禦了。兩次直奉大戰,郭松齡、石友三等人反叛,中原大戰爆發等,東北軍隊重心陸續從關外移到關内。918事變爆發時,東北軍13萬精銳部隊駐防關内,13萬軍隊駐防東北各地(綜合查詢我比較相信這個數字,不包括非正規部隊,正規主力部隊戰鬥力尚且不足以抵抗,非正規部隊更不必讨論了),是以在沈陽的駐防部隊并不多(根據資料沈陽正規部隊大約兩個旅不到兩萬人,包括獨立第7旅王以哲部,公安總隊(由原第20師改編)黃顯聲部,另有海空軍總部,真正參戰的主力部隊也就是獨立第7旅王以哲部,其他各部分散在東北各地)。918事變發生時,日本方面從軍事上目标定位很準,主要是侵占沈陽。

從地圖上看,沈陽離北韓距離很近,事變發生前,日本就已派駐軍隊在邊境,另有部隊在鐵路沿線,再者侵占沈陽,就等于侵占了關内關外聯系的交通要道,進而侵占黑龍江、沈陽隻是時間問題。從東北軍的布放情況來看,恰好沈陽駐防軍隊薄弱,其他各部隊分散在東北各地,短時間很難聚集。日本侵占的軍隊屬于甲種師團,抗日戰争時期就是日本軍隊主力,在中日5:1的情況下尚且能取勝,沈陽僅有不到兩萬人的駐防軍事力量,哪怕是全力抵抗都難以取勝,更何況軍隊還收到了不抵抗的指令。

918事變原因分析

是以國内國外及軍事防禦各方來看,一旦日本下定決心侵占東北,東北丢失便已成定局,那麼這種情況原因何在?

主要是人的因素。首先是大局上東北不是軍事重心,更沒有防禦重點,因為當時東北軍改弦易幟後,國民黨軍事中心在圍剿共産黨軍隊,并且在1927年,蔣介石就曾前往日本達成了所謂的“和解”,承認日本在東北的特殊權益,是以東北不是軍事重心;再者是戰略失誤,東北軍自從入關後,重心就逐漸放在關内(張公子在北平的生活也确實過的多姿多彩,對北平的生活流連忘返),精銳部隊大多入關駐防或參戰,在東北的軍隊偏少不說,還沒有防禦重心,各處分散駐防,也說明東北軍的戰略防禦上的失誤;最主要的還是統帥的判斷力不足。

說到此,曾經有記者采訪張學良關于918的問題,張學良認為是自己的判斷的失誤,是他自己下達的“不抵抗指令”,張學良認為剛發生經濟危機日本國内自顧不暇,而且又有國聯以及英美等國的影響,認為日本不會侵占東北,再就是日本多次挑釁,已成為慣用伎倆,張學良認為這次也一樣,隻是日本的挑釁,隻要不理會就會息事甯人。是以張學良主動背過,台灣曾公布了國民黨蔣介石下達“不抵抗指令”的手令,認為是蔣介石的過錯。其實兩者并不沖突,因為他們對于日本都主張不抵抗。

張學良雖然改弦易幟,但他并不是會一味執行蔣公指令的人(後面的“西安事變”也說明他不是聽命與他人的人,偶爾聽命也隻是政治需要),我相信張學良自己所說,對于當時事變發生的判斷失誤,哪怕是蔣公下令,執行權還是在張學良手中。事實上,張學良确實政治敏銳力不足,對于事情的判斷力也不夠,也就是有民族大義但是能力一般(西安事變證明有民族大義,因為但凡跟蔣介石接觸,此人都不是合格的統帥及執政者;妄信郭松齡導緻後者反叛,妄殺楊宇庭,都證明無論人際關系還是軍隊掌控力、政治掌控力上能力都稍顯不足),是以事變的發生張學良和蔣介石其實都有責任,都有戰略上的決策失誤以及對于當時複雜環境的認知和判斷不足。更多的其實是無可奈何,因為我們前面也說了,軍事力量上,隻要軍事重心沒放在東北,即便是積極抵抗,東北丢失也是時間問題,軍隊素養及戰鬥力不夠、駐防分散導緻兵力不足、武器裝備落後等等都是很明顯的問題,當然這是後話了。

當然,從大的方面來說,假使國内團結一緻積極對外,日本就不可能有侵占東北的機會。因為隻要目标确認一緻,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比如軍事布防、兵力部署配置等等都會有效的結局。再者就是當時國内普遍對于日本認識不足,沒有人會認為日本作為彈丸小國敢侵占大陸土地。其實在918事變前,國人對于日本的認識還不是鄙視和提防,更多的是欽佩,哪怕是經曆了甲午戰争中日已經交惡。彈丸小國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軍事強國,甲午戰争後大部分留學生也都是到日本留學,學習他們如何一步一步變成強國。隻是918事變爆發後才發現如此小國竟有狼子野心。可恨可歎,吾輩當自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