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8月CPI資料公布後,輿論的關注度顯然就沒有過去兩個月那麼大。

我還記得上個月公布7月CPI資料為同比負0.3%的時候,輿論那是鋪天蓋地的在鼓吹通縮論。

現在顯然并沒有那個熱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8月CPI資料是由負轉正。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8月CPI同比增長0.1%,這個資料雖然也仍然處于比較低的通脹水準,但至少是比上個月負0.3%的通脹率要好一些。

最關鍵是8月CPI是連續兩個月環比增長了。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關于通縮緊縮的定義,并沒有一個明确的标準。

比較主流的定義是,CPI環比連續負增長6個月。

也有認為是CPI要同比連續6個月負增長,才能算是通縮。

但不管是哪種标準,我們現在都很難稱得上是通縮。

畢竟CPI已經連續兩個月環比增長。

我上個月反駁通縮論的時候,也跟大家預判過,認為未來幾個月,我們通脹應該也會反彈。

之前通脹之是以大幅回落,主要因素是油價。

去年6月,我們國内油價是達到峰值,全國大部分地區的92汽油價格是9.3元/升。

今年6月底的油價,92号汽油普遍降到7.5左右,同比降幅達19%左右。

但随着時間推移,油價同比降幅快速縮窄,這是我之前判斷通脹會反彈的主要依據。

統計局公布的CPI資料細分選項裡:

6月,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同比下降17.6%。

7月,同比下降13.2%。

8月,同比下降4.5%。

可以看到,這個同比下降幅度是大幅縮窄。

這個一方面是去年8月的油價開始大幅下降,已經從去年6月9.3元/升的峰值,下降到8.35元/升。

另外一方面,由于國際油價上漲,國内油價過去兩個月也是持續上調。

8月底的92号汽油是差不多上調到8.1元/升,相比6月底7.5元/升的價格,還是上漲了不少。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一方面是去年下半年油價持續回落,另外是目前油價持續上調。

這自然使得目前油價的同比跌幅是迅速縮窄,那麼油價對于CPI的拉低作用就會減輕。

同時,我上個月的文章也提醒過,下半年豬肉價格可能會接力油價,成為拉低CPI的主要權重。

這是因為,去年下半年,生豬出欄價格有一波大幅上漲,從3月份的12.29元,一路漲到去年10月的27元。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今年生豬出欄價格,雖然在7月開始也有一波上漲,但也隻是從14.5元的價格,漲到現在17元左右,相比去年同期的24元價格,顯然有較大的同比跌幅。

根據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8月畜肉類價格下降10.5%,影響CPI下降約0.36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下降17.9%,影響CPI下降約0.28個百分點;

豬肉價格一直是我們CPI的主要權重,以至于以前CPI指數有豬指數之稱,雖然最近幾年是下降了不少豬肉權重,但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仍然還是比較大的。

是以,8月的CPI資料,雖然油價同比跌幅大幅縮窄,但豬肉價格跌幅仍然還是比較大,這也是8月CPI雖然由負轉正,但仍然還比較低的緣故。

過去幾個月,輿論上某些人别有目的鼓吹通縮來唱衰我們經濟。

但我個人認為,相比擔憂通縮,我們現在更需要提防的還是通脹問題。

這也有幾個依據。

一個是豬肉價格去年12月就基本跌回20元以下,這意味着今年12月底,豬肉價格對CPI的拉低效果就會消失。

此外,去年12月,國内油價就基本跌到7.6元附近,按照目前油價看,今年底油價對CPI的影響就會由負轉正。

除了這兩大CPI影響權重之外,我們再來看看服務業通脹壓力。

由于能源和食品價格,都有周期屬性。

是以國際上除了看通脹率,也會看刨除了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率。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我們8月核心通脹率是0.8%,仍然還是處于一個不算太低的水準。

特别是核心通脹率的環比增幅是達到0.5%,是過去這一年來最大的增幅。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我們也可以來看統計局公布的八大類細分選項。

可以看到,除了“食品煙酒”、“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之外,其他大項基本都是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上漲,特别是“教育文化”、“其他用品及服務”的同比漲幅是超過2%。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這說明,在服務業領域,我們并沒有出現通縮,并且還稍微有一些通脹壓力。

這背後根本原因,是央行正在放水刺激經濟。

從去年至今,央行一共降準了3次。

1年期LPR利率也從2021年11月的3.85%,下降至目前的3.45%,5次下調,累計下調幅度40基點。

雖然這隻能算是擠牙膏式降息,不算大水漫灌,但總歸也算是在放水刺激經濟。

我們貨币供給端在前幾個月,M2都是處于12%的同比增速。

雖然需求端在上半年整體還比較萎靡,特别是7月出現5282億元的社融極低值。

但8月社融資料也迅速恢複到3.12萬億元。

這個我之前也分析過,貨币的傳導需要一個時間過程,雖然我們存在放水後,一些資金在銀行體系空轉的問題,但随着時間推移,隻要不斷去擠,那麼在銀行體系空轉的資金,最終還是會慢慢流到社會面。

這個也可以從最近幾個月,M2同比增速還是下降,看出一些端倪。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在信用貨币時代,即使出現通縮也隻是暫時的,從長期來看,通脹才是主旋律。

可能有人就會說日本長達30年的通縮周期。

日本的情況比較特殊,屬于個例,不能當普遍情況看,日本的情況也跟我們完全不同。

更何況,日本目前也面臨通脹壓力。

日本已經連續一年多,通脹率是超過3%。

關于8月CPI,相比通縮,更需要提防通脹

是以,現在通過鼓吹通縮,來唱衰我們經濟的人,是典型的找錯方向。

當然,我也不認為,我們會在目前這個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周期,我們一下子就又大通脹了,至少現階段還沒有看到這個苗頭。

我也隻是先給大家打個預防針,我敢說,假如明年初,我們通脹率回到2%的正常水準,估計現在鼓吹大通縮的人,就會掉頭來鼓吹大通脹。

對他們來說,CPI回落,也是要完,CPI上漲,也是要完。

他們的思維裡,就沒有中間态,要麼就是大通脹、要麼就是大通縮,搞得我們通脹都不能維持在正常水準一樣。

他們其實并不在乎我們CPI是漲是跌,他們隻是想輸出經濟要完的情緒氛圍。

我們需要區厘清楚,這種左右都要完的刻意帶節奏行為,跟我們普通人的正常擔憂是有明顯差別。

最核心差別在于,我們普通人看到經濟資料不好,頂多就是擔憂,但總歸是希望我們經濟變得更好。

而左右都要完的人,他們是迫切希望我們經濟變得更糟糕,是以一看到我們經濟資料不好,反而就興高采烈。

是以,要區分二者,還是比較容易的。

本文來源“大白話時事”公衆号。

作者:星話大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