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20家美軍工科技企業遊說拜登政府:想領先中國,還得加快采購加大投資

作者: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據彭博社15日報道,近20名美國軍工科技企業高管計劃于下周一與拜登政府官員、衆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和其他議員代表會面,遊說政府推動加快軍事采購、加大投資先進技術。其宣稱,這些舉措對于確定美國保持對中國的創新優勢是“必要的”。

據報道,這一遊說團體中有像基于AI的資料分析廠商Palantir和國防技術公司Anduril這樣的老牌企業,也有像無人機制造商Swarm Aero這種新興初創企業。關注新興技術投資的Lux Capital的喬希·沃爾夫(Josh Wolfe)和DCVC Management的馬特·奧科(Matt Ocko)兩名風險投資人也參與其中。

這些高管還在15日聯名釋出了一封公開信,稱要對中國發展進步“拉響警鐘”,鼓吹“在形成威懾上,美國的技術優勢和創新不可或缺”。

近20家美軍工科技企業遊說拜登政府:想領先中國,還得加快采購加大投資

Anduril幽靈無人偵察機 圖自《福布斯》雜志網站

根據美通社公開的信件内容,其中稱,盡管美國政府和國會在對中國進行技術限制和擺脫對華依賴上做出諸多努力,但在許多情況下,美國軍隊的裝備落後于美國群眾使用的商業技術幾十年:人們開的汽車使用了比軍車更先進的人工智能、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也有比國防部系統更好的計算機視覺,甚至直到2019年,美國的核武器系統都是使用軟碟控制的。

信中認為,國防開支巨大,可軍事應用技術卻停滞不前的現狀必須改變,美國及其盟友若想要重建軍事優勢,美國政府和技術部門就需要展開更高水準的合作。在支援國會和政府采取的行動中,信中特别提到所有舉措以限制美國對華戰略技術資本投資的總統行政令為基礎。

信中還敦促美國政府考慮更廣泛的系統性改革,包括縮短并提供更好的對國防部合同流程和時間表的監督;鼓勵私人投資研發戰略軍民兩用技術和振興國防工業基礎;增強作戰指揮部快速部署尖端技術的能力;大幅增加國防部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年度投資,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通過支援貸款擔保或稅收激勵計劃,增強對微電子、戰略礦産和能源存儲等關鍵供應鍊領域的可靠性。

近20家美軍工科技企業遊說拜登政府:想領先中國,還得加快采購加大投資

公開信由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委員雅各布·赫爾伯格釋出,他也是建立密謀對華科技脫鈎的“山谷論壇”的急先鋒 資料圖

彭博社指出,遊說團體裡的許多公司都是美國政府、尤其是國防部,與矽谷等美國創新中心之間加速合作的一部分。

這些企業創始人和高層聲稱,對美國政府的這一呼籲既闡述了“愛國主義”的使命感,也為企業們提供商機,讓他們能夠通過幾十年來隻圍繞幾家大型承包商進行的市場整合,來掌握采購流程。

高科技制造公司Hadrian的首席執行官克裡斯-鮑爾(Chris Power)稱,長期以來,很多矽谷高管一直認為政府是“一頭行動緩慢的巨獸,不值得與之真正打交道”。然而近年來,政府已經開始從“這正是我們希望你們做的”,轉變為“這是你們需要完成的使命”,他認為這種模式的轉變是一種“激勵”。

近20家美軍工科技企業遊說拜登政府:想領先中國,還得加快采購加大投資

公開信聯署簽名

這一波拱火操作,恰如美國Scheerpost新聞網去年在一篇專欄評論中所提到的,美國利益集團通過塑造政策以擷取商業利益。其中運用的手段就包括政治遊說,建立智囊團和政治行動委員會,以及向兩黨輸送大筆政治獻金,尤其是那些身處重要委員會和撥款小組委員會的國會議員。

文章犀利指出,“決定美國外交政策的最主要商業集團就是美國的軍工行業,他們需要美國與中俄等大國敵對來證明航母、核潛艇、F-35戰鬥機和新一代核彈的售賣是合理的”“利潤模型表明,加劇美國與中俄的敵對緊張關系會提升利潤預期”。

這一點從美國一再對烏加強軍援也能看出。即便大多數美國人并不支援向烏克蘭輸送無數武器,但美國政府仍然大手一揮,在軍事、人道和金融援助上一共花了700多億納稅人的錢,其中大部分都落進了收獲巨額軍品訂單的美國軍火商的兜裡,美國援烏法案也是以被一些人比喻為“洗錢計劃”。

美媒8月底報道稱,美國僅對烏軍事援助就超過430億美元。《今日美國報》稱,美國國務院共授權1.4萬多家美國境内實體向烏克蘭等外國政府提供軍用級武器和裝備。

而多輪對烏軍援,至今看不到頭。就在9月初,美國務卿布林肯6日剛突訪烏克蘭首都基輔,宣布美方将向烏方提供逾10億美元援助,美國防部隔天宣布再提供6億美元軍事援助。

近20家美軍工科技企業遊說拜登政府:想領先中國,還得加快采購加大投資

當地時間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突然通路烏克蘭基輔

彭博社報道還提到,這場來自軍工科技公司的聯合行動,正值美國國會關注如何規範監管人工智能的問題。當地時間周三,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查克·舒默與美國科技公司巨頭的首席執行官們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包括微軟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臉書母公司Meta和特斯拉公司等在内。

據稱,其中多人提出監管保障措施,以防範強大的新型人工智能工具所帶來的最嚴重風險。他們也對部分政府政策發出警告,稱“阻礙創新會使中國的進步超越美國”。

路透社等外媒13日放出消息稱,舒默的助手證明他計劃率領一個跨黨派國會代表團,對中國、日本和南韓進行通路,預計通路将在10月進行。

舒默曾多次敦促美國政府對華采取更強硬立場,一直是“對華最強硬”的參議員之一,曾推動了美國《晶片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的出台。今年5月,舒默又試圖推動一項新法案,以提高美國在技術、安全、涉台等問題上應對中國的能力。

近20家美軍工科技企業遊說拜登政府:想領先中國,還得加快采購加大投資

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

自5月以來,中美高層交往逐漸恢複,互動頻次明顯上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訪華,并在印尼東盟外長會議期間與王毅會面。此後,美國财政部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也相繼訪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9月11日稱,美方始終“期待”王毅在今年年底前訪美,美方已發出正式邀請,但沒有透露中方是否接受了邀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與華接觸的同時,拜登政府又對華動作不斷,美方仍在中美關系上發出自相沖突的信号。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指令,限制在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AI)等敏感技術領域的對華新投資,并要求美企就其他科技領域的在華投資情況向美政府進行通報。

關于中美接觸,中方此前已多次表态稱,中美之間保持着溝通。關鍵是美方不能一方面講溝通,一方面卻不斷對中國打壓遏制,不能說一套做一套。我們敦促美方端正對華認知,尊重中方的底線紅線,停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正軌。

9月8日,我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一貫反對将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反對濫用和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美國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中國企業,違反自由貿易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擾亂全球産供鍊穩定,損人不利己。毛甯強調,制裁遏制打壓阻止不了中國發展,隻會增強中國自立自強、科技創新的決心和能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