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意外交惡杜魯門,國民黨敗局已定

作者:妙談社會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即将到來,共和黨候選人托馬斯·杜威信心十足。當選結果揭曉前夕,他豪言壯語地對妻子說:“準備好了和美國總統同眠了嗎?”這似乎是傲慢的言辭,但卻有其合理之處。

美國政治曆史上,民主黨一直背負着南北戰争的失敗,是以,除非共和黨内部出現巨大問題,否則一旦确定候選人,他們幾乎注定會赢得總統選舉。當時的民調資料也表明,群眾更傾向于支援共和黨的候選人,看起來杜威勝券在握。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意外交惡杜魯門,國民黨敗局已定

然而,美國的總統選舉充滿了不确定性,就像之前的川普選舉一樣,民調和媒體的預測都可能完全背離最終結果。共和黨最終敗給了民主黨的哈裡·杜魯門,這讓杜威的妻子取笑他,戲言是否應該去白宮,或者讓杜魯門前來拜訪。杜威當即感到尴尬。

1948年的美國大選似乎隻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小部分,但實際上,這次選舉對中國的解放戰争和蔣介石的命運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意外交惡杜魯門,國民黨敗局已定

那麼,蔣介石和共和黨候選人杜威之間究竟有何聯系呢?這張照片能揭示一些端倪。

這張照片拍攝于故宮博物館門前,畫面上有許多中國人舉着橫幅,上面寫着“杜威好運”和相應的英文“good luck dewey”,旁邊還有人拿着共和黨選舉人杜威的頭像。這張照片傳達了一個明确的資訊:有人希望共和黨和杜威赢得美國大選,而這張照片的幕後推手正是蔣介石。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意外交惡杜魯門,國民黨敗局已定

如果說當時中國有人最渴望杜威赢得美國大選,那絕對是蔣介石。在1948年夏天,蔣介石秘密派遣代表前往美國,為共和黨候選人杜威捐贈了一筆競選資金。盡管根據美國法律,總統選舉人不允許接受外國人的捐贈,但杜威因資金短缺而接受了這筆來自蔣介石的資助。

蔣介石的這筆資金來源于之前美國援助中國國民黨軍隊的經費。事實上,用美國人的錢來支援美國人的事情,确實令人歎為觀止。杜威在接受蔣介石的資助後,多次示好于蔣介石和國民黨,甚至在信中承諾,如果當選美國總統,将全力支援蔣介石扭轉中國内戰的局勢,確定他安全擔任中國的總統。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意外交惡杜魯門,國民黨敗局已定

然而,當選結果出來後,蔣介石的行動卻适得其反。杜魯門赢得總統大選,蔣介石的命運注定了。

1948年11月2日,杜魯門以壓倒性的優勢赢得了28個州的支援,獲得了303張選舉人票。杜威不管是在普選還是選舉人票上都遙不可及,這是民主黨曆史上最大的一次總統選舉勝利。

然而,蔣介石将所有籌碼押寶在杜威身上,甚至親自捐贈選舉資金,最終卻在選舉中敗北。這引發了杜魯門對蔣介石的不滿,他在自傳中寫道:“蔣介石的軍隊從來都不是一支優秀的部隊,我們向蔣介石的軍隊提供了350萬美元的軍事裝備,結果從北京到南京,蔣介石五百萬人的軍隊輸給了共産黨三十萬人的軍隊,甚至共産黨還拿走了我們援助的裝備……”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意外交惡杜魯門,國民黨敗局已定

蔣介石敗選後,仍不死心,多次請求杜魯門政府派遣美軍援助,但杜魯門拒絕了他的請求。杜魯門在自傳中寫道:“他曾讓我派遣數百萬美軍去拯救他,我拒絕了……蔣介石真是無可救藥,他的腐朽是天生的,我絕不會浪費美國人的生命拯救他……蔣介石和他的軍隊,這群混蛋應該被投入監獄。”

蔣介石流亡到台灣後,美國政府的态度發生微妙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意外交惡杜魯門,國民黨敗局已定

變。

1950年,解放戰争早已結束,蔣介石帶着一幫國民黨軍隊流亡到了台灣。當時,杜魯門政府釋出了一份關于台灣問題的聲明,明确表示“美國無意幹涉中國内政”。這意味着,美國政府已經不再願意為蔣介石政權提供支援,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然而,一場重大事件改變了美國對台灣問題的看法——北韓戰争。當北韓戰争爆發後,杜魯門政府重新啟動了對台灣的經濟援助計劃,以應對遠東地區格局的變化。這使得蔣介石在台灣站穩了腳跟,繼續維護其政權。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意外交惡杜魯門,國民黨敗局已定

盡管如此,蔣介石失去了美國援助後,台灣也面臨着嚴重的經濟問題。他将帶到台灣的黃金儲備用盡,政府陷入财政危機,蔣介石政權的穩定性岌岌可危。

曆史的發展充分顯示,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對國際政治格局産生深遠影響。如果杜威當選,蔣介石可能會得到更多的支援,局勢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事與願違,蔣介石政權在台灣遭遇了重大挑戰,而美國政府的态度也發生了轉變。

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意外交惡杜魯門,國民黨敗局已定

最終,蔣介石政府在台灣堅持了數十年,但美國對台灣問題的政策仍然複雜多變。這段曆史告訴我們,國際政治的發展往往充滿變數,而一個國家的上司者選擇會直接影響到世界各地的局勢。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