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作者:趙趙的期待

前言

和珅生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原名為海望,出生于前清滿洲正紅旗下的一個官宦之家。和珅的父親海成,曾任戶部員外郎,可惜早逝,他的母親也很快過世,讓還是孩子的和珅成為了孤兒。

一、和珅的才華與刻苦奮鬥

父母雙亡的和珅從小生活落魄,但他天資聰穎,又刻苦用功,深得家庭教師喜愛。每天和珅都會起早貪黑地讀書,一有空閑就窩在書房裡不停地看書。他不僅學習傳統的儒家經典,還學習滿文、蒙文、藏文等文字。這樣勤奮用功的結果,就是和珅很快成長為一名多才多藝的青年才俊。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和珅深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是以他從不敢有絲毫懈怠。每逢遇到學習或生活上的困難,和珅都會自我鼓勵,堅持不懈。他認為,人生在世,就應該有所承擔和追求,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命值得,也才能對得起先人的期望。

20歲那年,和珅參加了科舉考試,一舉中了進士。當時的康熙帝看中了這位年輕人的才學與見識,特批他入翰林院學習。和珅進入翰林院後,即刻投入到學習中。他早晚參加讀書讨論,對古文辭廣泛涉獵。3年後,和珅又通過殿試,獲得二甲進士及第,正式開始仕途生涯。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在乾隆登基後,新的皇帝也注意到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官員。乾隆帝常召和珅進宮博聞強識,兩人談吐間也頗有心得。乾隆帝十分賞識和珅的學識和口才,報以升遷,他為内閣學士,身居要職。

和珅工作勤勉,政績顯著,也倍受皇帝信任。他在内閣學士任上,努力學習處理朝政大事,并提出過許多積極的政策主張,得到乾隆的肯定。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如他曾建議調整科舉制度,強調選拔人才要注重實際能力,而不隻是空談義理。這些建議獲乾隆采納,對清朝選賢任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到乾隆三十年,和珅已晉升至軍機大臣,掌管朝政大權,可謂身居清朝第二權力中心。當時有“外無和珅,内無冷珍”之說,可見和珅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和珅對此非常謹記在心,竭盡全力辦理政事,確定朝廷治理有方。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二、紀曉岚的神童之才

與和珅的出身寒微不同,紀曉岚生就銀匙,是當時名門望族紀氏的嫡子。紀曉岚生于雍正三年,伯父紀曉微曾任内閣首輔,可謂是生于滿清權貴之家。

然而,紀曉岚的才華并不依靠家世。他自幼便聰明過人,5歲能作文,7歲就通曉古文。紀曉岚從小就顯示出驚人的記憶力,不僅能背誦課文,還能朗朗上口地吟誦古典詩文。他的老師都稱贊他“聰明絕倫”,是個十足的神童。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在童子試中,紀曉岚的成績高居各項第一,被譽為“神童”。 12歲時,紀曉岚參加鄉試,再次取得頭名。這在清朝科舉制度下是極為罕見的,堪稱奇迹。考官都為之驚歎,紀曉岚一舉成名,聲名遠播。

憑借這一彪炳的功名,紀曉岚很快便獲得清廷提拔,進入翰林院學習。翰林院院長見到眼前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不禁贊歎道:“曉岚天資聰穎,必成大器。翰林院正需要這樣的人才來續寫我們的學術傳統!”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在翰林院學習期間,紀曉岚勤奮好學,旁聽其他學員的講學,廣泛涉獵古今知識。後又中式殿試,成為進士,入朝任職。

紀曉岚在朝中也大放異彩。他博古通今,對古代典籍了如指掌。中年後,他被乾隆帝任命為總纂官,主持編撰古代典籍彙編《四庫全書》,作為清朝學術總結之作。

在這部古代最大規模的類書總集編撰完成後,紀曉岚聲名更上一層樓。他也得到乾隆帝的賞識,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乾隆贊歎道:“曉岚治學嚴謹,為我大清聖祖之學術榮光添增了璀璨的一筆!”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三、乾隆下江南,兩大文臣随行

乾隆四十七年,乾隆帝微服離京,巡視南方。這趟出遊,和珅和紀曉岚都随駕左右。一行人離開京城已有一月有餘,翻山越嶺,風餐露宿。這天,衆人來到鎮江府,乾隆帝決定歇腳小住,好好犒勞大家。

乾隆帶領随行文武百官來到鎮江一家老字号酒樓,占據二樓雅間,叫來店小二,吩咐準備好酒席,讓大家盡情吃喝。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衆人都旅途疲憊,這會兒終于可以好好放松。一桌子佳肴美酒下肚,酒意上頭,所有人都喝得興高采烈。乾隆也喝得酩酊大醉,興緻勃勃地和群臣談笑風生。

乾隆心頭一樂,決定和文臣們來場對對聯的比拼,看看誰的文采更勝一籌。衆臣都會意,紛紛應和。這時,乾隆的目光落到了和珅和紀曉岚兩人身上,便讓兩人先來一回合。

和珅會意,清了清嗓子,挺直腰杆,理了理長袍。隻見他端坐正,神态從容的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這上聯數字謎詩,字字珠玑,數數連貫。在座的都為和珅深厚的學識折服。紀曉岚雖然面帶微笑,心裡卻打起鼓來。他知道和珅是故意給自己一個難題,好在皇上前顯擺。

紀曉岚眉頭微皺,似乎被這個上聯難住了。在座的人都暗自竊喜,認為紀曉岚這次遇到對手了。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誰知,紀曉岚沉吟片刻,眼睛一亮,脫口而出下聯:“五兩六錢七把蔥。”紀曉岚不僅數字連貫,上下呼應,還把桌上的花肉對上素菜蔥,互文互義,配合天衣無縫。這樣的對聯,看似簡單,卻深藏機鋒,可謂妙語出新意。

就這樣,和珅設難,紀曉岚巧對的一副對聯,竟成為千古佳話,成為後人學習典故的好範例。我們從中也可以一窺清朝兩大文臣的風采和學識。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岚妙對下聯,成了經典永流傳

四、結語

和珅和紀曉岚可以說是清朝最負盛名的兩位文臣,兩人雖然明争暗鬥,卻都有過人的文采學識。和珅從窮困書生刻苦成才,紀曉岚則是神童之才,兩人的對壁之争,成就了一段傳世佳話。

我們從這段曆史中可以找到學習的榜樣,也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古人雲“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好的文章和詩詞不僅詞藻優美動人,也需要傳達時代精神、蘊含人生哲理。

希望我們也可以不忘初心,繼承和發揚這一優秀傳統的精神實質。隻要堅持學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同時,還要保持謙虛謹慎的品格,用自己的才華造福社會,這樣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