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陵奪漢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作者:玫石

有幾個關注我的朋友,私信了幾次,希望我寫一寫嘉陵奪漢。但我一直猶豫,原因是我沒弄明白嘉陵奪漢,略陽一帶我僅僅路過了幾次,對疑似的奪漢地點并沒親自看過。

但我還是很關注這個問題,閑暇時查找了不少資料,不過,看的資料越多,“嘉陵奪漢”的事越顯得神秘莫測、真僞難辨。

嘉陵奪漢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在略陽,嘉陵江、漢江兩水系挨的太近

很多人的文章裡說嘉陵奪漢的事,言之鑿鑿,說這件事史書上早有記載:“史稱:嘉陵奪漢。”這種說法毫不負責,因為二十四史中根本就沒有這個記載。上“讀秀”一搜馬上就能出結果,正史早就數字化了,非常容易查找。

經我的查找,最早提出“嘉陵奪漢”一說的,是周宏偉,他是陝西師範大學的教授。

周教授在2010年寫了一篇文章:漢初武都大地震與漢水上遊的水系變遷。這個文章發在《曆史研究》雜志上,影響比較大,現在很多說“嘉陵奪漢”的論據等,都來自周教授的文章。下圖是周教授的文章摘要。

嘉陵奪漢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周的文章摘要

但反對周教授觀點的專家學者也不少,比如複旦大學的楊宵教授。楊的文章也發在《曆史地理》雜志上,下圖是他文章開頭的截頭。

嘉陵奪漢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楊的反駁文章摘要

還有河南大學的趙柄清教授等,也對嘉陵奪漢的說法進行質疑。下圖是趙與人合寫的質疑文章。

嘉陵奪漢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趙質疑文章的開頭

專家學者咬文嚼字的考證不說了,太費腦子,古地名與今日地名的變化也太複雜。

我隻想說,周的提法并非空穴來風,因為西漢水的名字和位置,極易引起人的聯想。西漢水彙入嘉陵江的地方,也離漢江水系太接近了。而且在最接近處,兩大水系之間的分水嶺也非常低,隻比嘉陵江面高出200米的樣子。

我自己沒去過這地方,不敢胡說,但在民國年間就有人去過。當時的地理研究所派出了幾名學者考察嘉陵江,考察團長叫李承三,他們對略陽這兒重點勘察,對嘉、漢分水嶺實地勘測丈量,除了文字說明,還畫有地形圖,就是下面的圖。

嘉陵奪漢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民國的手畫圖

分水嶺就在一條溝中,兩邊山體擠在一起,形成一道很低矮的分水嶺,一邊的水流向嘉陵江,另一邊的水流向漢江。分水嶺兩側的溝道各有名字,西邊的叫青泥溝,東邊的叫響水溝,溝内的溪水非常小。

考察團的報告中,也提到了疑似嘉陵奪漢的猜測,不過同時又提出了很多疑問。報告原文是這樣說的:分水嶺脊殊低,蕨狀有如馬鞍,上覆沖積黃土,且雜石碟。此嶺曾為河道所經,實無問題。

下面兩圖是考察報告中的一段。

嘉陵奪漢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兩張圖可以連讀

嘉陵奪漢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圖的來源:甯強印象

修建寶成鐵路勘察路線時,也發現了嘉、漢分水嶺的奇怪現象,猜測西漢水才是漢江的正源,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修鐵路,對嘉陵是否奪漢并未深究。

各種資料到這兒就完了,一句話,很多迹象表明确有嘉陵奪漢的可能。但問題是這隻是一種可能,目前拿不出實證。

周教授認為漢初的武都大地震,将漢王山震塌,石塊飛跌而下,形成那道分水嶺,堵住了西漢水東流的路。于是在略陽這塊水聚成湖,天長日久的侵蝕下,打通了南下的通道,于是改東流為南流,造成“嘉陵奪漢”。

這個說法,将西漢水的名字,天水的嶓冢山與漢中的嶓冢山等事,都能解釋的通,很容易被人接受。我就覺得這個說法很有道理,很多曆史上的疑難一下子就沒有了。

但複旦楊宵教授的反駁,理由也非常過硬。楊教授将分水嶺上的石頭做了化驗分析,與漢王山上的石頭進行對比,發現兩種石頭明顯不同。

這證明分水嶺不是漢王山坍塌所緻,讓周老師地震山塌阻攔西漢水的說法破滅。

但有沒有這種可能,即西漢水自己攜帶的泥沙,年長日久堆在了分水嶺這兒,阻攔了水流東進,隻好南下彙入嘉陵江?

河流自己給自己設擋的事不是沒有,比如黃河。它在緩流時泥沙就沉底,越積越高,最後無法前行隻能決口,另開一條河道。

嘉陵奪漢是空穴來風?還是真正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略陽縣城,渾濁的西漢水

西漢水在洪水期,河水也攜帶着大量的泥沙,十分渾濁。青泥溝響水溝這兒,在兩千多年前非常平緩,西漢水到了這兒流速減慢,泥沙便沉積下來。無數年的沉積,最後終于自己擋住了自己。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要證明應該也不難。将分水嶺内泥沙石塊的成分,與西漢水上遊的泥土石沙成分做對比,若二者契合,那就可以确證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