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機構有了一批不限量優秀畢業生"!騰訊雲胡利明:大模型對金融業影響非常深遠

作者:證券時報

由ChatGPT引爆的國内“百模大戰”熱度不減,仍在持續。

9月7日,騰訊在其舉辦的數字生态大會上釋出騰訊混元大模型,正式官宣加入“百模大戰”,引發外界關注。大模型逐漸在千行百業的垂直細分領域落地,浪潮也“卷”到了金融行業。

“大模型的這次熱潮,對金融行業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近日,騰訊雲副總裁胡利明在接受包括券商中國在内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的AI比此前的AI有更強的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相當于金融機構有了一批不限數量優秀‘大學畢業生’。”

今年上半年,騰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其中,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在第二季度取得顯著增長,收入達到486.35億元,同比增長15%。這其中,少不了騰訊雲業務的助力。

據悉,目前騰訊雲已經服務了金融全業務領域客戶。在銀行領域,騰訊雲已經與央行、六大國有行建立了合作關系;頭部商業銀行中90%客戶在數字化轉型中采用騰訊雲方案,其中7成應用在核心或關鍵業務領域。

“2022年市場需求有所壓抑,預算有一定影響,今年以來,很多機構把去年沒落地的項目延續到今年盡快落地。”胡利明表示。

此外,除了大模型對金融行業的影響、應用場景等熱門問題,針對今年上半年雲市場的産品“價格戰”等問題,胡利明也對券商中國記者進行了回應。

大模型對金融業有非常深遠影響

券商中國記者:現在大模型比較熱,各大科技公司都有積極發力大模型,大模型對金融行業的影響如何?

胡利明:大模型的這一次熱潮,對包括金融行業在内的各行各業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通過大規模的參數以及預訓練,可以使得現在的AI比此前的AI有更強的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應用場景非常廣泛。

這相當于金融機構有了不限數量的一批優秀“大學畢業生”,可以快速地學習各類金融領域知識,然後應用在不同的場景中。

例如,對于大模型在證券行業的應用場景,就包括投研投顧、風險管理、輿情、客服、營銷、内容的生成與識别、交易執行、投資教育以及代碼助手等多方面。

券商中國記者:從騰訊雲接觸到一些金融機構客戶,類似于保險券商和銀行等,整體上對大模型的态度如何?

胡利明:目前接觸下來,不同金融機構大方向是有共識的,都在積極擁抱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如果不擁抱大模型的金融機構可能會面臨淘汰,因為相應的經營效率、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比不上其他大模型應用較好的機構。

我們主要從機構規模大小分類看待,頭部的金融機構都很積極地在投資和嘗試,包括從底層算力、大模型本身多路徑、與騰訊在内大模型網際網路廠家、頭部廠家做一些場景合作探索,頭部保險公司、券商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基本上是這樣的狀态。

腰部和尾部機構則是另外一種狀态,腰部的機構可能會有少部分積極和大模型廠家合作試點一兩個場景,用比較少的資源去蹚出一條路,鍛煉隊伍,找到一兩個精準的場景看效果。更多的腰部和尾部小機構主要還是觀望跟随,看看其他機構做得怎麼樣,哪些場景有效果,它們不急于投資,這是它們的現狀。

券商中國記者:目前國内大模型的應用效果到了什麼階段?

胡利明:現在傳統行業或金融行業,在業務場景中使用大模型還處于一個摸索階段,類似于投研、投顧等一些場景。大模型的強項在于它的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在産生效果方面,還需要較長時間的訓練和調優,初期産生較大效果的可能是提升效率方面的,類似于采訪助手、客服助手等,對生成結果的使用價值更明确一些。

國内對大模型的應用非常熱門,但是出效果還需一步步來,不能急于一時,包括國内大模型不少基于開源去做,騰訊則是從零開始建構,這個過程會相對比較漫長。需要先把基礎大模型先趕上來,再把業務場景做起來,步驟會比較長。

券商中國記者:現在騰訊雲在積極發力大模型這一塊,能不能談一下大模型對于騰訊金融雲的加持具體展現在哪?

胡利明:對于金融雲來說,對行業的輸出和合作的機會是非常多的,在雲計算這個大的資源池、算力、資源使用的基礎上,疊加的是真正的能夠對業務産生非常直接價值的AI能力。

往後看,雲計算和相關技術元件的能力就有一點像是基礎的水和電,AI模型的能力以及應用能力是在上面加載這個計算程式,可以更直接地對業務産生效應。

雲産品降價是技術進步紅利的讓渡

券商中國記者:從今年上半年騰訊中期業績看,金融科技和企業雲服務增長比較超預期,可否介紹一下騰訊雲業務的業績情況?

胡利明:從方向上來說,經過前兩年騰訊集團進階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EO湯道生以及經常在内部強調的健康可持續,重點聚焦在做自研的一些核心的産品,打造核心産品的競争力,向健康可持續的方向去發展,盡量不做大內建的事情,是以就走被內建的道路。

那就經過這一兩年調結構,經營的品質越來越高,調完業務結構以後,今年開始又重回增長,在金融行業雲業務增速不錯,這也是雲業務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

券商中國記者:今年是疫情結束之後的第一年,就今年以來展業情況看,對雲業務客戶他們的投入意願或者金額,跟疫情期間有一定的變化嗎?

胡利明:對于行業整體需求情況,2022年由于還處于疫情期内,金融機構的數字化的建設需求受到比較大的壓抑,到今年其實有不少比較大型的項目陸續落地,一些也是去年規劃的項目延到今年,有很多項目是類似情況。

就業績來說,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它們的利潤情況受到挑戰,是以今年整體的情況是去年規劃的很多大項目在今年落地。整體看,今年相關機構IT預算和科技投入其實一定程度的下降,不過,頭部機構仍然有所提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

其中,頭部機構在做更深入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應用,大資料中台進一步更深入的應用,拓展更多的場景做開放銀行,做場景金融,包括AI的不同場景的試點和探索,走的節奏會更快一點。

中小機構基本上還在做金融的基礎架構更新,與頭部機構節奏不一樣,他們有想法和規劃,但可能節奏上有一些參差不齊。

券商中國記者:今年5月以來,不少雲廠家均有一定程度的降價,請問如何看待雲廠商降價情況,未來雲産品會不會繼續降價?

胡利明:作為雲廠家,我們的技術每年都在不斷的疊代和進步,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進而降低成本,是以把技術的紅利每年以一定程度降價的形式去回饋給客戶。

就金融行業而言,産品的穩定性是壓倒一切的名額。客戶對服務的高品質、高可用性以及服務的保障要求非常高,價格反而不是最高優先級的決定因素。是以在金融行業,我們更加關注的是産品的穩定性、高可用性,以及服務品質伴随技術的成長。

責編:楊喻程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