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得住鄉愁、看得到奔頭,國壽壽險助力宜居宜業新農村建設

作者:看看海南

江蘇省南通如臯市是全國知名的長壽之鄉。如臯市搬經鎮龍橋村,則是長壽之鄉的一方“安居樂土”。該村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富民增收,同時不斷提升鄉村環境和鄉風文明,打造“高顔值”的幸福龍橋。

記得住鄉愁、看得到奔頭,國壽壽險助力宜居宜業新農村建設

早春時節,如臯市搬經鎮龍橋村,一架無人機騰空起飛,在碧綠的麥田上空盤旋。通過監測小麥不同長勢,精準為小麥進行施肥。麥苗随風起伏,猶如碧海波濤,在“黑科技”的加持下,小麥長勢十分喜人。

田埂上,龍橋村第一書記何強正和幾個村民探讨今年的小麥病蟲害防治和施肥。何強來自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是一名省委駐如臯市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他引入高校的農業科技力量,實施标準化管理,發展當地“數字農業”。“我們通過與農業大學博士團隊進行合作,利用數字化技術實施精準施肥,預計每畝可以增産50斤,成本每畝減少30元,村民收入共計可以增加22萬元。” 何強介紹說。

如臯黑塌菜是中國地理标志農産品,也是龍橋村的支柱産業。當地的黑塌菜種植大戶汪寶明展示了手機上的訂單,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來自蘇果超市、社群團購、網購平台的訂單紛至沓來。汪寶明介紹:“我們去年種植黑塌菜240畝,在省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打開了銷售管道,銷售黑塌菜240噸,增加了村集體收入12萬元,村民打工收入80萬元。”作為龍橋村的挂鈎幫扶機關,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去年發動全省系統各機關積極購買龍橋村大米、玉米、黑塌菜等各類特色農産品40萬元。

記得住鄉愁、看得到奔頭,國壽壽險助力宜居宜業新農村建設

村民富了,村集體經濟強了,龍橋村的環境也在不斷提升。走在村裡,成片的綠樹吐露新芽,花草随風搖曳,貫穿全村的龍崗河更是清澈見底。此前,該河還是黑臭水體,經過全線治理,如今綠水青岸,散步的村民随處可見,臉上都挂着喜悅的神情,“以前河道比較窄,周邊人家會把豬糞、雞鴨糞排到裡面,味道比較重,經過改造以後,河水也清澈了,現在可以沿着這邊走一走,散散步,感覺不比城裡差。”

記得住鄉愁、看得到奔頭,國壽壽險助力宜居宜業新農村建設

龍橋村的幸福生活,不僅在于收入和環境的變化,更在于公德心的豐富。當地定期組織戲曲、繪畫等鄉村活動,給各年齡段的村民們帶來精神享受。4月中旬,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和當地合作舉辦“國壽小畫家”戶外寫生活動,孩子們在油菜花間舞動畫筆,開心極了。

小朋友敬宇辰說:“我們今天來戶外寫生,我畫的是眼前的這條大河和龍橋村的村莊。我想表達的是村莊的美好生活。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既豐富了我們的課餘時間,也提升了我們的業餘愛好和精神生活。”

近些年,出現了很多年輕人回鄉創業的現象,這與國家政策扶持和大力宣傳“新三農”密不可分。“新三農”要求農業現代化、網際網路化,農村全面振興,農民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為農業服務,大大提高生産效率,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壯大“新三農”隊伍,讓農業、農村、農民煥發全新的面貌。

作為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駐龍橋村第一書記,何強表示,下一步将加強黨建引領,聚焦産業興旺,讓村子美起來,讓群衆口袋和腦袋都“富起來”,打造生态宜居的幸福鄉村。何強說,将重點圍繞“五個一”進行打造,即“建設一個黨建網格驿站,改造一個黨群服務中心,做強一個富民強村産業,打造一個村莊特色入口,暢通一條綠色生态河道”,持續發力,跑出龍橋鄉村振興“加速度”,用心勾畫龍橋新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