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作者:看看新聞

視訊加載中...

就在今天,首艘國産大型郵輪愛達魔都号,正式結束了她的第二次完工試航,順利歸來。如果說第一次試航,主要是初步驗證系統功能,并對相關總體性能振動噪聲等名額進行測試,那麼這次完工試航,将對全船的航行系統、推進系統、火警系統、廣播系統等内容進行全面驗證送出。此次試航将怎樣完成任務,這艘海上巨輪又有怎樣的神奇之處,讓我們跟随鏡頭先睹為快。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7号上午,愛達魔都号緩緩駛離了外高橋造船4号碼頭。這次為期6天的完工試航,要對全船的航行系統、推進系統、火警系統等内容進行全面驗證送出。

按照測試路線,魔都号在途經南槽航道時會遇到一處淺點,海圖水深小于6米,這對于吃水最深超過8米的魔都号是一個挑戰,魔都号借助潮水上漲時來通過淺點。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浦東海事局指揮中心一級行政執法員由兆荻稱:“考慮到大量的船舶都要等候潮水,這就會造成船舶的擁堵,就好像我們上下班早高峰、晚高峰一樣,是以我們會安排巡邏艇在外高橋沿岸水域為愛達魔都号保駕護航,讓它順利進入主航道。"

随着海水顔色逐漸變為深藍,魔都号也進入了考試“狀态”。駕駛室是整艘大船的大腦與眼睛,時刻回收着各處監測到的資料與狀況,并發出相對應的指令。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愛達魔都号員工表示:“下面怎麼運作這裡都有監測,所有的火警探頭、防火門、水密門,所有的元件監控狀态全都有。

穿過層層“關卡”,會找到整艘船的原動力所在的這層甲闆。這是整艘船的發電機,16.8兆瓦一台的功率,推動郵輪前行。而由發動機産生的電力又會集中到配電闆,再由集控室配置設定。試航中的各個驗證項目都需要不同功能的艙室進行協作。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除了對航速等操縱性能項目進行最終測試外,如果發生危險,救生艇、應急方案是否能夠保證船上人員可以安全撤離,都要進行排查,每層甲闆上設有标志點,告知所處位置,救生艇也做足了配備。

“這艘船救生艇左右舷各有十艘救助艇,救生艇的載客人數在314名,相對于郵輪總的載客人數來說配備是足夠的。”浦東海事局郭子慶說道。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而應急指令的發出則在這個整艘船最為神秘的艙室。“如果在用的駕駛台發生問題不能用了,就可以去到應急駕駛台進行一系列的操作,一旦船舶發生緊急情況,也能夠依靠自身的動力,到達距離自己最近的港口。”浦東海事局船舶安全檢查中心一級行政執法員楚雷坡說道。

從業人員介紹稱:“模拟駕駛區全部着火失去功能了以後,我的人要保證一個小時之内這裡的裝置能正常工作,能進行船舶的操縱返航,同時能跟外部保持聯系。”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此次試航,船上共有船東、服務商、工程技術等超過1300人,而當魔都号滿負荷運轉時,将同時容納超過5200人。那麼多人,日常産生的廚餘生活垃圾、廢水要如何來處置呢?

透視記者了解到,船上産生的廢水,經污水處理達标後,将被排放到指定的排放控制區,不能随意排放入海。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浦東海事局危防中心三級主辦張劍解釋:“我們會檢視各類污染物的收集、船上的處置、以及它的排放或者是送港接受情況,因為這艘船産生的垃圾數量比較大,是以采用的是無害化處理方式。”

除了污水,船上還裝備了幹垃圾和濕垃圾處理系統。對于可回收的固體紙箱、易拉罐等物品,要進行壓縮打包處理,等到岸後統一回收、運走,而對于廚房産生的廚餘濕垃圾,則将經過一系列攪拌、脫水、幹燥處理後再焚燒,産生的灰渣則會被打包送岸統一回收。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戶外水上樂園、海景自助餐廳、海上劇場……最後一次的試航中,郵輪上的各個項目也都在抓緊時間,進行着優化和沖刺。

今天,完成試航任務的愛達魔都号穩穩靠岸,人們都期待着,下一次愛達魔都号的正式載客首航,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新聞透視:跟着愛達·魔都号去試航

完成完工試航後的愛達魔都号,所有驗證項目全部達标,全船系統和裝置已達交船狀态。大型油輪與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航空母艦一起,被譽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随着愛達魔都号的試航凱旋,大陸造船業即将正式集齊這“三顆明珠”,造船業高品質發展能級進一步提升。愛達魔都号預計将于今年底傳遞,真正開始乘風破浪。

(新聞透視記者綜合 編輯:由由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