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寫公園城市的最美情詩

作者:七一用戶端

8月23日,上午9點,渝北區綠夢廣場。

家住附近園丁新村的老楊,後背已經濕透,此時正坐在廣場綠化帶的坐凳上休息,欣賞着眼前一對對跳舞的老人。

在不下雨的日子裡,老楊雷打不動地早上7點出門,吃早飯然後買菜回家。

7點半,老楊會準時拖着大音響出現在綠夢廣場。屆時,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将會聚在一起,跟着音樂的節奏,或跳上一段老年迪斯科,或來上一段交際舞。

9點半,大家準時散場, 等到晚上再度相聚。

城市公園是城市生态平衡、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空間,是人民群衆高品質生活與城市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展陳空間,還是城市的人文精神與形象氣質集中展現的形象空間。

在綠夢廣場尚未修建以前,如老楊這般上了年歲的老人,很少能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找到一席休閑娛樂之地。

近年來,重慶新增建成區綠地面積12544.11公頃,基本形成山青、水綠、城美的自然生态格局,初步實作了“城在園中,園在城裡”,公園城市建設成為重慶寫給大自然的最美情詩。

書寫公園城市的最美情詩

打造“詩和遠方”

8月26日傍晚7點,氣溫已經跌至25℃,正是一天中最舒适的時候。

微風從梁平區雙桂湖的湖面吹來,湖邊的柳枝随着風的節奏擺動。

這天,胡輝開車帶着妻子和兒子從奉節到重慶主城區遊玩,路過梁平時,妻子趙燕提出在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暫留。

時間緊張,胡輝的本意是直達目的地,不在中途停留,但他很快便被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景色吸引了。

一家人行走在湖邊的道路上,公園水草豐茂,碧綠的湖面如明鏡般映襯着天空,不遠處,三三兩兩的白鹭、鴛鴦、野鴨在湖中自由嬉戲,一聲聲清脆的鳥鳴劃過天空。

兒子沿着道路奔跑,不時蹲在鄰近水田的小水溝旁,伸手撩動長在水溝旁的燈芯草。

天空、湖水、候鳥、家人,這一幕場景組成的畫卷讓胡輝心曠神怡,連續開車帶來的疲憊感也被一掃而空。靜谧而美好,這是很多人到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第一感受。

為了護住雙桂湖的一湖碧水,梁平花了很長時間和很多精力。

多年來,梁平堅持“全域治水·濕地潤城”生态修複理念,統籌各項資金實施雙桂湖生态移民、環湖小微濕地、智慧濕地等18項生态工程,并将濕地元素與農耕、水利、曆史、人文等有機結合,讓公園自然景觀、濕地景觀和休憩空間完美結合,成為人民群衆共享的綠意空間。

城市公園是城市生态系統、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打造,不僅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休閑、遊憩、社交,以及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其背後的生态價值。

這裡是“候鳥天堂”:經過生态修複,雙桂湖水質常年穩定在Ⅲ類,生物多樣性得到大幅提升,湖内高等維管植物增至623種,脊椎動物達到282種,其中鳥類21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冬候鳥斑嘴鴨、彩鹬常年定居于此,每到冬季,還有上萬隻雁鴨類候鳥來此越冬。

這裡,是人和鳥的“詩和遠方”。

營造方寸之美

從渝北區雙龍東路口袋公園路過的行人,總會駐足停留,看一眼這個色彩缤紛的口袋公園。

這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公園,但卻是周邊居民、商戶、過往行人的遊憩之地。

雙龍東路口袋公園的前身,是兩塊郁閉度很高的綠地,植物長勢差,無法給周邊群衆提供娛樂、休閑的場地。

2022年,為提高周邊群衆的舒适感、幸福感和參與感,渝北區城市管理局決定在此處修建口袋公園。

口袋公園也稱袖珍公園,是城市中的小綠洲,指面向公衆開放、規模較小、形态多樣,且具有一定遊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目的是解決城市中心緊張的休憩環境需求問題。

“修建後的公園地面用彩色混凝土提高了亮度和色彩,大樹周邊安裝了樹池坐凳,同時還增添了健身器材。一塊原本群衆無法享受的綠地,搖身一變成了舒适、寬敞、美麗的口袋公園。”雙龍湖街道翠湖路社群城管員袁正美說。

公園不管在哪兒,不論大小,看似隻是個散心的地方,卻切實地“解決”着市民的諸多問題。它不能直接提供解法,卻可以讓心情來個“軟着陸”。

社群網格員的工作繁雜瑣碎,不斷增加的工作壓力讓人不時想要逃離,翠湖路社群網格員陳安莉也是如此。

“兩點一線的生活,不斷擠壓着我的神經,在壓力過大的時候,我就會來公園溜達,在公園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也可以什麼都不做,浪費時間,也是在享受時間。”陳安莉說。

不僅是陳安莉,居住在附近的很多年輕人皆是如此,這個不大的口袋公園,成為他們短暫逃離生活壓力的空間。

城市發展越迅速,人就越需要公園:在巴南區蓮花街道,口袋公園成為居民活動休閑的首選地;在北碚區書香社群,體育文化公園則以體育文化為主題,娛樂設施充滿刺激與挑戰性;在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騰濱口袋公園裡花木繁茂,步步皆景……

這些口袋公園,不僅提升了城市的“顔值”和“氣質”,更兜起了市民“穩穩的幸福”。

彰顯曆史脈絡

8月24日,上午10點,渝中區紅岩文化公園,太陽被厚重的雲層隔在後方,天氣難得涼爽。

從虎頭岩公交站往外,雖然隻有一牆之隔,但外面卻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從健身步道進入,沿着上下高差約百米的崖邊向下漫步,一路被美人梅、紫薇樹、藍花楹、紅葉李等上百種植物簇擁着,紅的、粉的、紫的等各種顔色的花肆意開放,讓人有一種不真實感。

參照園區的地圖來看,遊覽線路簡單明了,可以清晰地辨認出紅岩文化公園内的各種“IP”。園區的中心位置是一大片花草地,名字叫“谷地草海”和“爛漫花田”,往前是“春天列車”,而繼續往前,便是園區的核心——《新華日報》總館舊址。

這片依山而建的建築群,由5棟竹木、土木結構樓房組成,曾經彙聚了一群“筆尖戰士”,成為當時新聞輿論的重要陣地,傳播着先進思想。

重慶是紅岩精神的發源地,紅岩精神是重慶這座城市鮮明的紅色辨別,是重慶寶貴的精神财富。

重慶建設的紅岩文化公園不僅是周邊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更是傳播和發揚紅岩精神的教育基地。

“紅色三岩”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産黨在國統區和部分淪陷區的一盞明燈,是重慶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曆史地位和時代價值重大。建設紅岩文化公園,就是為了提升紅岩精神影響力,将“紅色三岩”打造為國家中心城市紅色文化地标、全國一流紅色旅遊目的地和特色教育基地、“兩江四岸”人文荟萃風貌帶重要節點。

8月底,暑假尚未結束,《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和紅岩革命紀念館等革命遺址内還有很多家長帶着小孩在參觀,探尋紅色印迹。

密布于城市中的生态花園、口袋公園、文化公園,就像一顆顆繁星,點亮了重慶生态和文化蒼穹,城市中的小生靈得到庇護,城市中的人收獲自然果實與心靈治愈,此番圖景大概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應有之義。

書寫公園城市的最美情詩
書寫公園城市的最美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