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作者:日常惡魔

文韻醇厚,隻此沅陵。

傳奇厚重的地方文脈,精彩絕倫的人文古迹,水天一色的山水畫卷,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給魅力古城沅陵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借“繼網開來,鍊動懷化”網絡文化主題活動暨新階代表人士“醉美沅陵行”活動的機會,我來到“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出典地二酉洞。有關二酉洞的典故,以“二酉洞”别有洞天的藏書故事最為外界知曉。

二酉洞并不大,可容數人,因山勢陡峭險峻。古人有詩:“玉洞孤危半倚天,朱扉懸月照長川”,是對二酉洞地勢險要的最好诠釋。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圖/詠洲

二酉洞并不長,洞形像極了鄉下人的鬥篷,凸凹邊緣棱角分明,洞内布滿了藏簡。在上山時,大家就在猜測,“洞中藏書”怎麼藏?山洞的潮濕如何處理。臨近一看,發現我們的擔心顯得多餘,四周幹燥,幹幹淨淨。

我站在僅一人稍高的鬥篷頭頂狀的洞中間,看着周穆王端坐的銅像氣若神閑,我猜測,如果沒有周穆王舍命保字藏簡,以後的文字會是怎樣的一種延續,朝代的管理,底層的社會生活又是怎樣一種艱難的規則與遊戲……

知其二酉洞,必先了解其二酉山。二酉洞,位于沅陵縣城西北15公裡烏宿對河酉山尖的半山腰處,沅陵人認為二酉山處在酉水和酉溪合流處,因而得名。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圖/詠洲

我們踏上“二酉洞”,拾級而上,僅450級石鋪階梯。據導遊講,上面山頭還有700多級台階可上,足見其山勢險要。

踏上兩米多寬的青石台階,極像一架伸向天際的雲梯,沿途而上二酉洞,紅網散文随筆論壇版主尹志軍因身體稍有欠佳,我隻能放慢腳步作陪而上,一旁歇歇停停加以照顧。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參觀完二酉洞,原路傳回,株洲網絡大咖“李小炮”又因患有恐高症,支根棍子,伴着階台拾級而下,一步一挪。我擔心他不慎一腳踏空,自恃我有些強壯的身闆,停停歇歇擋在他前一排的台階前以防萬一,我一邊叮囑他小心慢行,一邊眼不走神地盯着他。我想,無論發生何種狀況,我都能攔下他不慎的腳步。

原來,他僅僅是恐高而已,下得山頭,他棍子一擲,一路小跑,霎時間出現了生龍活虎的勁頭。難怪,他蹲着下山時,我的叮囑變成了他的負擔,嘴裡時不時地回複:“老哥呀,我怎好意思要你左防跌、右防歪的,真要歪,我就順勢歪坐到石階上,看看還能歪到那裡去啊……”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穿越曆史的時空,我仿佛回到了兒時的學堂,兒時的課堂老師神情嚴肅,聽聞過老師講述過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今日二酉山一遊,不僅牽扯出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話題,還牽出了穆天子藏簡的典故。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影響中國曆史程序極其深遠的文化災難。《中國史綱要》翦伯贊對“焚書坑儒”作了詳細闡述:當時的一些儒生、遊士,希望割據局面複辟,他們“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引證詩書百家語,以古非今。

秦始皇三十年(前 213 年),丞相李斯請求毀《詩》《書》,消滅私學。秦始皇接受李斯如下的建議:“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這樣就發生了震驚國人的焚書事件。

次年,為秦始皇求仙藥的方士有诽謗之言,又相邀逃亡。于是,秦始皇派禦史偵察鹹陽的儒生方士,把其中被認為犯禁者四百六十多人活活給坑殺。“焚書坑儒”是件野蠻殘暴的大事,對于古文獻的儲存和學術的傳授,造成很大的損失。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打擊下,朝廷博士官伏勝為了拯救中華文化,保全諸子百家學說,冒着誅九族的危險,偷偷将一千卷禁書,用五輛馬車,運出鹹陽,曆盡千辛萬苦到達沅陵二酉山,将書簡藏于二酉洞,從此隐居起來。秦滅漢興,才将全部藏書從二酉洞拿出來,獻給漢廷。博士官伏勝确有其人,博士官伏勝藏書亦确有其事。

再來看看周穆王藏書于二酉洞。周穆王,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旅行家,《穆天子傳》說周穆王駕八駿馬西征之事,到達昆侖山。之後,他把大量竹簡異書藏于二酉洞。

明代沅陵唐九官有詩句佐證:“深谷尚餘三代俗,白雲遙憶穆王歌”。西周穆王到春秋戰國這一段時間,為中國曆史上的上古時期,二酉洞很可能不間斷地藏過大量書簡。這是相關“二酉藏書”的來源之一。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穿越曆史的時空,藏書者雲雲,但史載可謂盤根錯節。《中國大百科全書》和網絡資料都顯示:博士秦伏生,即伏勝,西漢經學家,字子賤,濟南人,早年任秦博士。秦時焚書,他将《尚書》藏匿于壁中,漢初,從壁中取出,僅存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亦是他把書簡運到沅陵的,這些都可以作為正史與野史的研讀,并不離奇的是爾等保護了國人文字的傳承。

查證史料,均有載體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全國各地辦私學很盛,沅陵當然辦有私學,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照樣允許辦私學,隻不過對教學的内容有所限制,再加上秦王朝短命,來不及将邊遠之地的私學進行規範整頓,二酉山有藏書流傳到漢朝,也就不足為奇了。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二酉洞”别有洞天的神奇故事,沅陵人将“二酉山”稱之為“中華書山”是不無道理的。

我想,周穆王也好,伏勝也罷,終歸有其倆人凝神聚力,鬥膽為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得以留存人類社會長足進步的文字,倆人曆盡艱辛,護簡的拳拳愛國之心能把鮮活的文字保留下來,留存于世,功不可沒、其甘舍人頭的壯舉,撼天地、泣鬼神,着實可歌可泣。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随着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文字是一粒燃燒的火種。當我們的文化知識得到傳承,将文字沉澱成一種智慧與力量時,飲水思源,我們怎能淡忘他們豁出命來保護中國血統的文字。沅陵人能将其開發、保護,無疑是一種軟體與硬體的雙重組合拳,這于公、于私、于理、于遊、于後,都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如椽巨筆……

醉美沅陵行丨二酉洞裡别有洞天,全天下讀書人真應該來看看

下得山頭,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祈禱,周穆王、伏勝等,爾等嘔心瀝血的壯舉,才是我心中永駐的信仰之神……

文/蘇哈醒

圖/詠洲 蘇哈醒 賀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