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 年前,NASA 可能無意中發現并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作者:娜娜創作者

本文素材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多年來,登陸這顆火紅色星球的可能性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夢想之一。與地球同處太陽系宜居帶的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成為科學家們長期以來癡迷并孜孜以求的研究領域之一。

50 年前,NASA 可能無意中發現并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人類首次近距離探索火星

雖然人類還沒有直接登陸火星,但近50年來,許多人類研制的探測器已經“造訪”過火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火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彌補了人類沒有登陸火星的遺憾,同時也為後續人類登陸火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個嘗試探測火星的人類探測器是水手9号。它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火星軌道飛行器。它的主要任務是調查火星上水的存在以及整個火星環境。

50 年前,NASA 可能無意中發現并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水手九号”于1971年5月30日發射升空,經過近10個月的航行,于1972年4月27日到達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軌道上工作了近5個月,拍攝了7000多張照片,覆寫了98%的區域火星表面。最值得注意的是,水手9号在火星表面發現了峽谷、火山和大片水冰,這表明火星曆史上曾經有過大量的水。

50 年前,NASA 可能無意中發現并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水手9号的成功不僅讓我們對火星有了新的認識,也為未來的火星探測任務奠定了基礎。

第一個登陸火星的人類探測器

1971年11月和12月,前蘇聯密集發射了兩顆火星探測器,準備登陸火星。結果前者失去控制墜毀。後者雖然降落在火星表面,但僅20秒就與地球失去了聯系。打通之後,可以說前蘇聯雖然先開始探索火星,但收效甚微。

随後,美國于1975年8月和9月向火星發射了維京一号和維京二号探測器,并于1976年成功登陸火星表面,成為第一批真正在火星表面工作的火星車。意義。 。

50 年前,NASA 可能無意中發現并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每個探測器由軌道器和着陸器組成。兩個探測器的任務都是探索火星表面,分析火星土壤和岩石并尋找可能的生命迹象。每個維京号探測器都包含一顆衛星,用于從軌道上對火星表面進行成像,攜帶着陸器并與地球進行通信。着陸器對火星表面進行了化學分析,尋找水和生命迹象。盡管沒有直接發現生命迹象,但這些任務提供了有關火星環境的豐富資訊,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火星的了解。

50 年前,NASA 可能無意中發現并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此外,維京計劃還開創了許多至今仍在使用的火星探測技術,例如通過分析火星土壤中的氣體來研究火星土壤化學成分的方法。

美國宇航局可能意外“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1976 年登陸紅色星球後,美國宇航局的維京着陸器能夠收集隐藏在火星岩石中的小型耐幹燥生命形式的樣本,然後火星車進行了四次現場實驗:

50 年前,NASA 可能無意中發現并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一是氣相色譜質譜(GCMS)實驗,尋找火星土壤中的有機或含碳化合物;

第二種是标記釋放測定,通過向土壤中添加放射性示蹤養分來測試新陳代謝;

三是熱解釋放實驗,測試潛在光合生物對碳固定的影響;

第四個是氣體交換實驗,該實驗将通過觀察已知對生命至關重要的氣體(例如氧氣、二氧化碳和氮氣)如何改變周圍孤立的土壤樣本來測試火星上的代謝過程。

其中,标記釋放和熱解釋放實驗産生了一些支援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結果,即在這兩個實驗中,一些氣體濃度的微小變化表明某種新陳代謝正在發生。這些實驗的結果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并一直困擾着他們。

在地球上非常幹燥的環境中,例如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存在極端微生物,它們通過隐藏在濕度極高的吸濕岩石中而繁衍生息,并吸收周圍空氣中的微量水分。這些岩石存在于火星上,火星上有一些水分,推測水分可能支援這種微生物的生存。

50 年前,NASA 可能無意中發現并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不過,一些科學家表示,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實驗期間向樣本中注入了過多的水,是以當時進行的大多數實驗可能會産生不正确的結果,就像阿塔卡馬沙漠一樣。正如極端洪水可以殺死高達 85% 無法适應潮濕條件的本地微生物一樣,在維京實驗中加水也可能殺死火星上潛在的吸濕性微生物,進而導緻互相沖突的結果。

50 年前,NASA 可能無意中發現并殺死了火星上的生命

至于真相如何,我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或許以當時的科技水準,我們不可能認為它如此完美。盡管NASA在火星上進行的維京實驗無法明确得出火星上是否存在微觀生命形式的結論,但至少為後續人類對火星的深度探索提供了經驗。

免責聲明: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圖檔,侵權,謠言或其它問題請聯系删除。最後,大家對于這個事件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