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美國造原子彈的女人因為毛主席來中國放牛

作者:甯月析

“你為什麼來中國?”

“我最崇拜的人是毛主席!”

“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麼?”

“就是中國革命啊!”

“中國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可比摩西帶領信徒出埃及偉大多了!”

這是寒春晚年在面對采訪的時候,笑着給出的回答。

為美國造原子彈的女人因為毛主席來中國放牛

寒春是楊振甯的師姐,1921年出生在美國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原名叫瓊·辛頓。學校畢業後成為美國曼哈頓計劃中的一員,在美國原子彈試爆成功後的幾年,在1948年的時候來到中國,尋找她心目中的聖地延安。

寒春女士可謂是真正的革命者,她想要做的是真正有益于人類的事情,而不是狹隘的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曆史循環。她大哥和朋友在30年代末,就到過中國,說那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真正地在為底層人民群衆尋找新的出路,聽到他們講到毛主席所說的信仰,這深深地影響到了她。

寒春在晚年有這樣一段自述,“回顧我所走過的路,從國小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說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民之中,與大家一起改造整個社會,用雙手建立一個沒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國家,原來的那種幸福觀是多麼狹隘啊。有的人改造世界的目的隻是為了自己的階級,但這種建築在大多數人痛苦之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它終究會被曆史所消滅。”

要去建設一個沒有人剝削人、沒有人壓迫人的社會,寒春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并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了終身。

為美國造原子彈的女人因為毛主席來中國放牛

在1980年的時候,寒春寫過了一篇自述,講述了她的心路曆程。她對美國的厭惡是源于向日本投了兩顆原子彈,這種想法估計中國人不能了解,都說投的好,為啥不多投幾個呢,是美國結束了二戰啥的。

而寒春并不是說日本不可恨,而是懷疑美國的動機,因為那時候德國已經投降了,就剩下一個日本,被中國打的已經崩潰了,你不投原子彈,他們也得投降。而你轟炸的兩個城市,真正的戰争販子一個都沒有炸死。那麼美國的目的很明顯,第一,告訴世界,是我結束了二戰,第二,并不和戰争犯決裂,隻是震懾日本,為後來接管控制日本埋下伏筆。

參與研發原子彈的科學家都傻眼了,寒春說,整個核子實體的研究實際上還是控制在軍方手裡,我發現我的獎學金也是軍隊發的,若他們拿原子彈幹什麼,我們搞研發的人是沒有任何能力去阻止的。

“一連串的事實使我慢慢地認識到,軍隊、政府和大壟斷資本家都是穿一條褲子,他們的利益是一緻的。”這個時候寒春就往美國農村和工廠工廠中的房間裡面跑,她想看看核子實體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到了美國南方看到這樣的場景:數萬名臨時農民工生活非常苦,好多家連房子都沒有,都是茅草搭的棚子,他們按季度流動到全國,葡萄熟了摘葡萄,蘋果熟了摘蘋果,就是一個流動的靈活就業者,被工頭剝削的厲害,工資非常低。

到了工廠工廠中的房間去看,情況更惡劣了,工廠中的房間裡用未成年的童工很多,勞工們工作時間都非常長,居然長達12小時,還要黑夜兩班倒,吃的夥食也比較差,而且不新鮮,都是預制菜,好多人就渾渾噩噩地過着,從不思考活着的意義,就像一群人肉機器一樣。

這種底層的情況,寒春以前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的家庭還可以,從小就和窮人隔離了,而當權者也很少去底層去看看,就是埋頭在辦公室裡亂寫,說全國人民生活的如何比蘇聯好,那時候什麼事情都要和蘇聯比,就拍了很多城市人家庭或精英家庭的片子,以此來證明美國是優越的,隻有學美國的制度,國家才有出路,人類才有希望。

寒春對這種宣傳厭惡至極,要麼是當鴕鳥,埋頭沒看見;要不就是故意的虛假宣傳。寒春就産生了深深的疑惑,為何美國生産力這麼發達,還有這麼多窮人在生存上掙紮的事情呢?為什麼把牛奶倒掉,房子炸了也不給窮人吃住呢?為什麼煤生産的太多了賣不掉,而煤礦勞工卻凍死了呢?她是怎麼也想不通。

後來她的哥哥韓丁、哥哥的好朋友陽早送一些進步書籍給她看,有美國黑人、印地安人及其他國家人民的鬥争史,還有一些馬列的書籍,并和她講了中國人在做“均貧富、等貴賤”的事情,寒春開始為自己迷惑的事情尋找答案了。

“那時我家裡很熱鬧,大家到一起就熱烈地辯論國内外大事。以前我隻是聽他們談論,因為我認為我是搞科學的,政治上的事同我關系不大。可是原子彈的爆炸,把政治與我的科學聯系到一起,逼得我不得不開始想問題。那麼我所研究的科學究竟是為誰服務呢?我感到以前的思想太單純,太片面了,我開始和一些進步人士來往。”寒春如此說。

通過這些朋友,寒春對中國産生了興趣,一九四八年,她去了上海,雖然身邊的親朋好友反對,但是她義無反顧,她說:“這是一個夢想的破滅,和另一個信仰的開始!”

一九四九年,寒春終于到達了多年向往的地方——延安,在那裡的窯洞裡和陽早結了婚,然後我們走了兩天到陽早所在的瓦窯堡農具廠工作。

考慮到寒春從經濟發達的國家而來,特地給他們安排了好一點的住宿,但是他們不接受,還給毛主席寫了信,說他們不能被不同待遇對待,他們要跟群衆一起,主席回複同意。

寒春和人民群衆打成一片,在她工作的地方,都是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為衡量是非的标準,什麼事都擺到桌面上談,不管是廠長還是普通員工,損害了人民利益,大家都向他提出批評。

寒春後來主動要求去牧區放牛,她說,國家建立後,人民群衆需要營養,她想在這方面做一點貢獻,于是她去了蒙古地區建立了一個新的牧場――三邊牧場,幫助改良當地的牛、羊, 後來又調到西安市郊的國營草灘農場負責奶房工作。

在她的工作中,她感受到了人民群衆的力量是無窮的,她說:“我是從工業發達的國家來的,常常認為業務上理所當然比農民強。因而,常帶着主觀主義去工作,碰到釘子後才想起請教有經驗的群衆。在三邊的時候,我捧着從美國帶來的書學做奶酪,做了一年沒有成功,才跑去請教有做奶酪經驗的蒙族人。在草灘養鴨子時,我沒接受做奶酪的教訓,孵了兩批小鴨,結果因條件沒掌握好,都死了,這才想起向有經驗的人請教。通過好多類似的教訓,我慢慢認識到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靠群衆的力量,群衆有智有才。”

為美國造原子彈的女人因為毛主席來中國放牛

寒春夫妻在中國待了一輩子,為中國的畜牧業和農業機械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04年8月,中國開始實施“綠卡”制度,寒春成為第一個獲得中國“綠卡”的外國人。2003年12月, 寒春的丈夫陽早在京病故,享年85歲。2010年6月8日淩晨,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寒春同志因病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

作家魏巍說:“盡管寒春夫妻在各自國家裡是少數,但他們卻代表着人類的良心,代表着世界發展的前進方向。”

寒春臨終前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我有對世界最美好的願景,才付出畢生去實踐。我崇拜毛主席,因為隻有他,讓我看到世界的希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