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肝氣郁結、脾氣憂思,易緻抑郁,一個良方,氣通了,不快樂就散了

作者:神希園

人們常說,“願你曆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然而曆經人世滄桑、世态炎涼之後,心中所想便是“願做人間逍遙客”,或者“任性逍遙不學禅”,因為真實的人生,真的需要“逍遙自在樂真歡”。如果是心理和經曆讓人不愉快,那需要修身養性,但如果是病理上的讓人不愉快,那需要靈丹妙藥。

而在中醫曆代名方中,有一個方劑,名字獨特,而且位列中醫十大名方,且是疏肝解郁、專治不愉快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逍遙散”。逍遙散的主要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八個字——“疏肝解郁,養血健脾”。肝氣容易郁結,憂思容易傷脾,人生的不愉快,多半與憂思和郁悶有關,而這個逍遙散恰好一箭雙雕,這完全是讓憂郁的人“我有我樂逍遙”。

肝氣郁結、脾氣憂思,易緻抑郁,一個良方,氣通了,不快樂就散了

說起逍遙散,它是源自宋代官修方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的一張方子,全方由“甘草半兩,當歸、茯苓、白芍藥、白術、柴胡各一兩”六味主藥組成,具體用法是,将這六味中藥研為粗末,每次服用的時候,取藥末二錢,用一大盞水,另取生姜一塊,将其煅燒片刻後,洗淨切破,薄荷少許,與所取二錢藥末一同煎煮,将藥煎至七分,去掉藥渣,趁溫熱服用。

這個逍遙散,表面上看上是六味主藥,但是加上煎服法中的生姜、薄荷兩味中藥,實際上是八味中藥。而這八味中藥,将人體肝氣的郁結,脾氣的憂思疏通的疏通、斬斷的斬斷,而這一切全憑這八味中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揮大禹治水般的疏通。氣通了,郁結就通了,不快樂的情緒也就散了。

肝氣郁結、脾氣憂思,易緻抑郁,一個良方,氣通了,不快樂就散了

那麼,逍遙散這麼簡單的八味中藥,究竟有什麼講究呢?全方以柴胡為君藥,主要起到疏肝解郁、調達肝氣的作用;以當歸、白芍為臣藥,主要起到養血活血、養血斂陰、柔肝緩急的作用;以白術、茯苓、甘草為佐藥,三味即四君子去人參,主要起到健脾祛濕、益氣補中的作用;以生姜、薄荷為使藥,主要起到解郁透熱、溫胃和中的作用。其中薄荷需要後下,方能發揮更好的效用。

逍遙散這個方劑雖然也可臨證加減,但是逍遙散的加減方也可能是經典名方,比如加上生地黃或者熟地黃,叫做黑逍遙散,可用于肝郁血虛所緻的經前腹痛;加牡丹皮、栀子、香附、澤蘭,名叫加減逍遙散,用于治療月經不調、兩脅疼痛、心煩夢多、頭暈發熱;去掉白術,加牡丹皮、栀子、橘葉、橘絡、菊花,叫做清肝達郁湯,用于治療肝郁血熱,月經先期且量少色紅,潮熱自汗,頭暈心煩;加牡丹皮、栀子,名叫丹栀逍遙散,幾乎與逍遙散齊名,主要用于治療肝郁化火,潮熱顴紅,月經不調,少腹脹痛,經行乳脹,崩漏,帶下。

肝氣郁結、脾氣憂思,易緻抑郁,一個良方,氣通了,不快樂就散了

逍遙散這個方子原本治療範圍就很廣,在《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裡就列舉了逍遙散廣泛的功效主治,比如可以用于治療“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悸頰赤,口燥咽幹,發熱盜汗,減食嗜卧”等病症;又可用于治療“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等病症;還可用于治療“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等病症。單純從《局方》所記載的内容來看,這個逍遙散的用途之廣,足以讓這個奇效良方傲視群雄,讓人用後“随風飄飄天地任逍遙”。

逍遙散的主要作用在于纾解一切郁悶之氣,是以它在臨床中的用途極其廣泛,但也有它不适合使用的地方。比如,孕婦、嬰幼兒、感冒患者、月經過多的人群,易過敏的人群,都不适合使用逍遙散(丸)。如果有嚴重的肝病、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高血壓等疾病,也不适宜使用逍遙散或逍遙丸。另外,在服藥期間,要注意飲食清淡,遠離油膩、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注意勞逸結合,合理用藥。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