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作者:森羅萬象原創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地球曆史上曾經曆過五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大滅絕事件都會使得大量的物種消失。比如距今6600萬年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就使得當時的地球霸主非鳥恐龍完全毀滅。我們本以為這些滅絕事件離我們很遠。

然而2020年,B B C釋出了一篇名為“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的文章,多個迹象表明科學家們這次可沒開玩笑。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曆史上的生物大滅絕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大約4.5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其主要原因是岡瓦納大陸進入南極地區,導緻全球變冷進入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和氧氣水準下降,破壞了原本的沿海生物圈。這次大滅絕導緻了約85%的物種種滅絕,包括珊瑚、三葉蟲等生物。

地球曆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晚期(約3.59億年前至3.35億年前)。泥盆紀大滅絕事件造成了大量物種的滅絕,但與其他大滅絕事件相比,其影響範圍和程度較小。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約有19%的科和50%的屬在泥盆紀大滅絕事件中消失。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盡管對泥盆紀大滅絕事件的确切原因還存在争議,但一些可能的因素包括氣候變化、海平面變化、海洋缺氧、火山活動和隕石撞擊等。這些因素可能導緻了環境的劇烈改變,對當時的生物群造成了巨大壓力和适應性挑戰,最終導緻了物種滅絕。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也是五次大滅絕中最嚴重的滅絕事件。它發生在大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原因是火山活動、氣候變化、海平面變化和海洋缺氧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這次大滅絕造成了約96%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地物種滅絕,包括海生爬行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次大滅絕也是唯一一次導緻昆蟲物種大面積消失的滅絕事件,當時昆蟲是地球上的霸主,各種巨型昆蟲肆虐各地,但在大滅絕事件之後,這些昆蟲全都消失了。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大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發生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原因可能與火山噴發、氣候變化、海平面變化和海洋缺氧有關。這次大滅絕導緻了約70%的陸地物種和約50%的海洋物種滅絕,包括恐龍的祖先和海洋生物。其中許多大型鳄類,比如角鳄、波斯特鳄、靈鳄等鳄類滅絕,由此空出了許多生态位,使得恐龍逐漸崛起。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約6,600萬年前的白垩紀末期,主要是由于一系列複雜的因素,包括隕石撞擊、火山噴發、氣候變化和海洋缺氧。這次大滅絕導緻了約75%的物種滅絕,其中包括恐龍和其他許多陸地和海洋物種。

縱觀曆次大滅絕事件小行星撞擊無法預測外,其他諸如火山爆發、冰河時期等都有預兆或者能觀測到,然而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迹象表明我們正在進入冰河時期,科學家們為什麼說第六次大滅絕已經來臨?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為什麼說第六次大滅絕已經來臨?

物種滅絕率的加速證明了這一點。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資料,目前全球有數千種物種被列為瀕危、易危或受威脅。物種滅絕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遠遠超過了過去幾百萬年的自然滅絕率。根據一項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研究,每年有超過1萬種物種消失,這是過去幾百年來的100倍以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釋出的《生物多樣性指數》顯示,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已經減少了60%。這種急劇的物種減少對生态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是什麼讓物種滅絕如此快速?答案是人類活動。人類活動導緻了廣泛的栖息地破壞和碎片化,這對許多物種造成了威脅。森林的砍伐、濕地的填埋、草原的轉化為農田以及城市化的擴張,都導緻了物種失去栖息地和遷徙路線。這種栖息地喪失和碎片化削弱了物種的存活能力和繁殖成功率。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每年大約有130萬平方公裡的熱帶雨林被砍伐,相當于每秒鐘失去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這種廣泛的森林破壞導緻了衆多物種失去了其唯一的栖息地。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此外,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導緻全球氣候變暖,這也對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威脅。随着氣溫的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許多物種面臨生存和适應性挑戰。冰川的消融導緻栖息地的喪失,海洋的酸化威脅海洋生物,而極端氣候事件如幹旱、洪水和飓風則破壞物種的種群和生境。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全球變暖超過1.5攝氏度可能導緻大規模物種滅絕和生态系統崩潰。而過去一百年間,全球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0.8攝氏度,這意味着災難正在發生

事實上,由于海洋溫度升高和海洋酸化,全球範圍内的珊瑚礁正面臨嚴重的白化現象。這導緻了珊瑚的死亡和珊瑚礁生态系統的崩潰,對與之相關的物種如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也造成了巨大影響。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人類活動已經導緻多種物種滅絕

有消息顯示,人類文明自誕生開始,已經導緻了83%的野生動物滅絕,其中渡渡鳥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渡渡鳥是模裡西斯島上的特有物種,它們體型較大,約有1米長,長相奇特,頭部有大而圓的嘴巴和小的翅膀。它們主要以水果、堅果和樹葉為食,在島上沒有天敵,是以沒有發展出逃跑的本能。

當歐洲人在17世紀初抵達模裡西斯島時,他們帶來了大量的掠食性動物,如豬、狗和貓等。這些外來物種對渡渡鳥及其蛋和幼鳥造成了嚴重威脅,因為渡渡鳥對于這些新的掠食者沒有适應能力。由于渡渡鳥肉質鮮美,引起了歐洲人和其他探險者的大規模捕獵。渡渡鳥是一種容易捕捉的鳥類,因為它們沒有飛行能力,也沒有逃跑的本能。是以捕獵活動導緻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随着人類的定居和農業的發展,模裡西斯島上的森林被砍伐,原有的渡渡鳥栖息地遭到嚴重破壞。栖息地喪失導緻渡渡鳥無法找到足夠的食物和繁殖地。除了引入的掠食性動物,人類還帶來了其他物種,如鴿子和鴿子科的鳥類,它們與渡渡鳥競争食物資源。這種競争對于渡渡鳥的幸存和繁殖産生了負面影響。

由于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渡渡鳥在17世紀中期滅絕。歐洲人最早對渡渡鳥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598年,而最後一次目擊記錄是在1681年。從它被發現到完全滅絕,前後不到100年。除此之外、美洲大陸的旅鴿、斯特拉大海牛、大象等生物,都是已經滅絕或者瀕臨滅絕的物種,多個迹象表明地球或正處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前期。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未來會如何發展?

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和模型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趨勢是變暖。人類活動産生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導緻了大氣中的溫室效應,使得地球表面的氣溫上升。這些排放繼續增加,預計将繼續推動氣溫上升。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如果不采取更多的減排措施,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在本世紀末上升2°C至4°C以上。這将導緻更頻繁和嚴重的熱浪、幹旱和極端天氣事件。

全球變暖導緻冰川和極地冰層的融化,這将導緻海平面上升。預計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上升數十厘米至一米以上,威脅到沿海地區的人口和生态系統。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也會增加,包括熱浪、暴雨、飓風等。這些極端事件對人類社會、農業和生态系統都會帶來重大影響。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這不是開玩笑,罪魁禍首或是人類

結語

目前地球或許正處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前期。到目前為止,溫室效應已經造成了許多災難,比如各種超強台風和極端天氣,若未來更加嚴重,人類真的還承受得住嗎?

最後,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