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晉“國寶”《古今經傳序略》

作者:光明網
新晉“國寶”《古今經傳序略》

現存于哈薩克斯坦大學圖書館的明朝晚期抄本《古今史序列》。

□ 文東雲平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的古籍《古今史序列》被成功評選,成為新晉"國寶"。經過600多年的光影,這本略帶泛黃的古籍,散落着曆史的氣息,閃耀着珍貴的價值之光。近日,筆者走進哈爾濱師範大學,瞥見了它的"尖牙樣子"。以專家的方式,聆聽她前世今生,她非凡的價值和魅力。

跨越千裡,從江南到黑龍江

歲月是動蕩的。《古今史書》是明代抄本,是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于20世紀50年代收藏的一本珍貴古籍。

哈希大學圖書館古籍系主任劉偉宏告訴記者,這本珍貴的古籍,來自江南的浙江,跨越了數千裡,最終轉移到黑龍江最北端,為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收藏,這在古籍史上不能說是一個奇迹。

《古今史序列》為行裝手稿,全書正在編纂、補充為八卷,為十集,不分卷。該書收錄了從漢代到明朝長達1800年的900多篇序言和散文,是大型資料彙編,在同類書籍中獨樹一幟。

1990年,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系教師趙可在國家期刊《文獻》上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張偉與古今史》,使這本古籍為世人所知。

1996年,經過進一步考核,哈爾濱師範大學文學院吳忠軒教授在《中國文化》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張炜的古今傳記》。

2004年至2009年,王宏軍(現為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發表了《張偉的旅行與創作考試》和《張偉與古今傳記》兩篇論文,考察了張偉的生平和書的背景,使這本珍貴古書的曆史淵源更加清晰。

劉衛紅說,根據這些學者的考察,書主是明朝末期的張偉,一個願意、逐字逐句的僧人,"為了學習聖經、曆史和百兒,沒有其他目的。與他們互動的人是著名的人才,他們居住的地方(或圖書館)藏書豐富,手工抄錄了一千多卷。除了編輯《古今史》,張偉還寫了《西彜詩與草》、《西彜集》、《圖像月曆》《和記》《賣菜》等。清初,張偉因寫作在獄中被殺。

劉衛紅說,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混亂中,學習自發張偉,常常害怕民族文學、經典的失傳。張說:"自漢代以來,六代興朝浪費,一個興起百個攤位。即便如此,一上一出。此外,浩然長歎:"今天,'詩''書'路上的葬禮,禍害的魯莽,日新月異,不是其原有的。我回來了?事實上,章琦并沒有失去理智,而是埋下了第一本"非常豐富的書",編纂了帝制大作《古今史》。

王鴻軍教授還認為,張偉的《古今史》系列的目的是為過去的國家儲存文學——雖然國家已死,文學在,曆史在,國家沒有死,正是本着這樣一本書的學生意志, 有這本書的收藏。作為一代幸存者,也懷着深厚傳統文化情懷的人們,張偉在老鄉闆秋千山市場,展現出非凡的精神勇氣和擔當責任。

它曾經是清初偉大儒家朱遵的收藏

據黑龍江省文物保護中心介紹,鑒于其可觀的文物和文獻價值,該書可成功入選第六批"國家貴重文物名錄"。一是這本書是明朝末期的抄本,疑似是張偉的抄本,整本書為一人要精模範書抄本(除了兩本用來抄襲的書);小組還提到了本書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王鴻軍教授寫了《張偉與古今史之書》一書,本書從版本學、編目、系列研究的角度,講解了明代儒家,被譽為"老師"。大師張偉所著的《古今史》的重要文獻價值表明,《古今秩序》是清初大儒家、收藏家、學者朱榮尊的對象。

王洪軍說,因為案子涉及莊明史,張偉的事迹,就連名字,在文獻中也很少被提及,而是零星散布在文獻中,隻有文字可以生存。他寫了《張偉與古今史的序列》,27萬字,是經過十幾年的考察、文獻收藏,澄清張偉的家族史、旅行,特别是澄清該書的文獻價值、目錄意義、貢獻的系列。此外,《古今史》一直被朱玉尊收藏,還有"竹秘戲"收藏,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目前,《張偉與古今史》已被納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出版計劃。劉衛紅說,"古今史"是清代朱榮尊收藏的。朱玉尊陽的300卷,被稱為《玉波大全》,受到梁啟超先生的高度尊敬。梁啟超先生認為,《正經》"把漢代到明代的書籍幾乎全部排成一行,每本書的序言、跋涉的文字都被錄入......關于私人撰寫的目錄書,沒有比這更詳細的了。"而張偉編輯的《古今傳記》其中有近500篇序言,幾乎所有的論文都用到了《正經》,進而了解了《古今傳記》這本書的内容價值。

從内容上看,它是一本目錄書、資訊書,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這本書是有序的,書名跋涉,仿佛人有一頂帽子,沒有秩序就很難了解書的大綱内容和出版時間。目前,該書已被認定為孤書,因為至今還沒有在海中看到過古今傳記的其他版本,是以具有重要的版本價值。

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