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作者:唯物觀科普

士官在軍營中究竟有多重要?有的最長服役超過30年,退休享受“正師級”待遇!

1990年入伍,如今服役已經超過30多年的高玉華,目前是戰略支援部隊的一名一級軍士長。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由于其多次主動申請留隊,是以按照規定服役滿30年,本可以享受部隊退休待遇的他,卻依然奮戰在第一線,而其所在部隊的上司,更希望将其留下來當作“寶貝疙瘩”一般。

作為全軍優秀軍人的典範,被中央軍委授予“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高玉華,也沒有辜負這個榮譽。

30多年來,其個人不僅榮立了7次三等功、1次2等功,以及2次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和“全軍愛軍精武标兵”等多項榮譽。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更重要是,其紮根在維修崗位的30多年,已經精通50多種裝備的操作、維修,摸索出30多種快速搶修方法,撰寫了40萬字筆記的同時參與了10多本部隊專業教材的編寫。

不僅自己被稱為“機械醫生”,而且累積為我軍培養了500多名專業的技術骨幹,甚至在其所在部隊,形成了以他為榜樣進行學習的“高玉華效應”。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這一個案例,就足以展現士官在軍隊中的重要性,作為軍隊基層關鍵崗位中的“基石”,士官在軍營中一般以“班長”的形象出現,在許多軍旅影視劇中都是核心的“靈魂人物”,比如《士兵突擊》中張譯演繹的“史班長”角色。

不過像其這樣帶兵的“非專業士官”,雖然同樣是我軍部隊中戰鬥力建設的基石,但最終依然可能會面臨退伍複員的命運。

在2022年3月,士官名稱改稱為“軍士”之前,這部分士官在達到中級士官的四期,即“四級軍士長”時就已經到頭了。想要成為進階士官,進入“五期”至最高的“七期”,也就是三級至一級軍士長,則基本不可能。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真正能夠在部隊中一直晉升的士官,往往是在專業技術上過硬的專業士官,即掌握一門專業技能,比如飛彈、雷達的操作,艦船和裝甲車輛等裝備上機械裝置的維修。

不過如今“士官”改成“軍士”,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

軍士從下士到一級軍士長,分為三等七銜,名稱更加統一的背後,是晉升機制更加完善的展現。也不斷有更多軍士,最高可升為一級軍士長,成為享受“正師級”待遇的“兵王”。

在此之前這類群體,在部隊中雖然重要,卻人數稀少。

一級軍士長真的是鳳毛麟角嗎?晉升進階士官有多難?光有專業技術還不行,多項考核才是關鍵!

2020年5月,已經延遲退休足足4年的火箭軍一級軍士長王忠心,正式退休。

在離開部隊之前,所在部隊特意為其舉辦了退休儀式。

其與部隊上司一起,為同時晉升的8名進階士官佩戴軍銜。

雖然接過王忠心一級軍士長軍銜的戰友張繼國,對其的稱呼依然是“王班長”。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但是以王忠心在部隊服役30多年的付出,和其作為火箭軍測試技師,參加28次重大軍事任務,1300多次實裝訓練,以及帶出217名火箭軍測控号手,并榮獲二等功、三等功和“八一勳章”等多項榮譽稱号。其在退休後作為一級軍士長享受“正師級”待遇絲毫不為過。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而在進階士官中,二級和三級軍士長依次享受相當于正團級和正營級的待遇,也符合他們相應的付出。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進階士官已經是和軍官類似的“職業軍人”。

雖然目前“進階士官”,已經改稱“進階軍士”,去掉了“官”字,不過卻是比普通軍官更不容易退役的群體。

當然想要成為進階士官也異常困難,首先除了要有過硬的技術能力,其他硬性條件也卡得很嚴格。除了最直接的服役年限外,大專學曆是晉升的門檻。

而通過義務兵轉士官逐級晉升的方式,想要晉升為三級軍士長,成為“進階軍士”,難度是最大的。

很多人往往就是被學曆卡住,或者隻具備普通的軍事作戰能力,不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甚至在考核選拔的過程中表現不夠完美,被更加優秀的人替代,最終面臨退伍轉業安置,或領一次性補助自主擇業。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雖然這些待遇也相對豐厚,沒有必要所有士官都去争“進階軍士”,退役也是不錯的選擇,可是如果部隊培養的士官,最終都因為晉升門檻問題不得不離開部隊,其實是對部隊戰鬥力的一種損失。

是以如今我軍士官群體的生成模式,已經有了不一樣的變化。不同管道的士官培養途徑,也為我軍積累進階士官人才,并為應對未來現代化戰争打下堅實基礎。

事實上即使是“一級軍士長”,如今在我軍中也不再是極度稀少的“鳳毛麟角”。2017年軍改之後,光火箭軍機關就曾一次性舉行了51名“一級軍士長”的晉升授銜儀式。

而他們不斷豐富我軍“進階軍士”隊伍的同時,更是未來軍隊建設的重要力量。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為何說未來戰争是“士官的戰争”?大陸如今又通過哪些途徑,加大了對士官的培養?

想要晉升一級軍士長,最低軍齡不得低于25年。這既意味着整個青春年華,都要奉獻給火熱的軍營,同時也要能夠有專業的技能,一直留在部隊服役,才能最終成為萬衆矚目的“兵王”。

而對于不斷追求現代化和資訊化的我軍來說,擁有更大規模,素質高技能硬的士官隊伍,即如今的“軍士”群體,是非常關鍵的。

軍事裝備的日益先進和現代化,對操作裝備的基層士兵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義務兵的服役時間短,即使熟練掌握了相關操作,很快也将面臨退伍的問題。

是以裝備操作、維修的核心,依然是可以長期服役的士官。并且,這些士官除了自己熟練掌握相關操作和技術,還要教會更多的士兵掌握相關軍事技能,承擔練兵帶兵的任務。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是軍隊中除了指揮作戰的軍官人才,和負責直接作戰的基層士兵之間,最重要的紐帶。

而進階士官又是教育訓練、引領整個士官群體的領頭羊,是以在軍隊中的作用更加關鍵。也才有了未來戰争是“士官戰争”的說法。

是以在我軍中,很早就已經有了培養士官的體系。

我軍的士官,大緻來源于如下幾個途徑,除了最為困難的義務兵轉士官再逐級晉升外。大學生直招士官入伍,高中畢業生報考“士官軍校”也成為了我軍重要的士官人才培養途徑。

不過如今參軍入伍的義務兵中,大學生士兵比例越來越高,很多人在學校中已經掌握了相關技能的話,義務兵轉士官也更容易。對于文憑不夠的還有一個途徑是,在部隊中考取“士官學校”,畢業之後将有相應的大專文憑。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這一途徑不僅解決了部分士兵轉士官後,晉升之路上可能存在的學曆門檻的問題。同時士官學校中的職業技術教育,将使得其掌握一項或多項專業技術。

而隻有專業技術士官,才能成為未來軍隊中更重要的基石。

是以我軍除了大量的軍官學校外,還有大量的“士官學校”,不僅火箭軍,海軍和空軍以及武警都擁有獨立的士官學校。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為何退休後能享受“正師級”待遇?

另外一些軍校,例如陸軍工程大學、裝甲兵學院和空軍工程大學等,都擁有相應的附屬士官學校。